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流失的增加而减少.黑土层流失5cm、10cm后,未对玉米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仅分别降低1.9%和4.7%;流失20cm,玉米产量下降了34.6%;黑土层全部流失即30cm后,产量下降了95.7%,表明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其严重.试验也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适当减轻水土流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不同灌溉技术方案进行田间布置,进行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等指标的测定,得出湿润灌溉有利于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原因在于湿润灌溉既能满足稻苗的生理需水,又能满足根系的好气习性,有利于干物质向穗部运输,促进籽粒灌浆结实,从而使构成产量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浅湿灌溉在孕穗期有利于"源"的积累和"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壤区不同施肥处理及降雨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选取2010-2012年间贵州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对照、单施常量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施及常量有机肥与常量氮磷钾肥配施4个处理,并结合3年作物生长期不同降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r=0.425,株高与施肥处理相关性最高,r=0.905,降雨量丰沛年份(2010年作物生长期降雨量888.5 mm及2012年1031.5 mm),玉米产量受降雨量与施肥处理交互影响,增产效果明显;不同施肥处理、降雨量对穗粒数和行粒数影响较明显,以2012年(1031.5 mm)MNPK处理值最高,分别高出2010年(888.5 mm)、2011年(497.3 mm)MNPK处理10%,13%和17%,1%,且高出2012年CK处理58%和18%;高降雨量和MNPK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降雨丰沛的2010和2012年,MNPK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生物产量分别高出2011年13%,17%,15%和18%,12%,15%。  相似文献   

4.
有限供水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敏  魏永霞  王斌 《海河水利》2004,(6):34-36,48
在东北半干旱地区,研究有限供水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供水水平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各参数的数学模型,研究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及干物质的积累与生育期内的分配。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水稻干物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控后水稻生育后期干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蘖后期水分亏缺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持平略有增加,水稻生长在亏缺复水后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拔节孕穗后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处理干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对照,并且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造成了水稻产量的显著下降;较高的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小水分亏缺给作物造成的危害,达到以肥补水、以水调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量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灌溉、节水灌溉、干旱三种水分处理条件下,对6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水分处理和玉米品种的不同构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显著因素,其中沈单16、晋单42、晋单35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沈单16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抗旱性好,晋单35在干旱的条件下,产量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说明这个品种的抗旱性好。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的主要目标作物,但河北省在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产量低,灌水施肥不合理等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通过选取科玉188型青贮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适宜灌水方式和施氮量作为因子进行青贮玉米种植试验。灌水方式设置畦灌和沟灌两个方式,施氮量设置4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沟灌与畦灌相比,鲜重产量分别增加3.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26%,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8%。施氮量对青储玉米的干物质和产量影响显著。沟灌、施氮量168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获得较高的青储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量对绿洲玉米叶面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西绿洲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单株叶面积在灌浆初至灌浆中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期持续至灌浆末期,此后单株叶面积衰减较快。进入灌浆期以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已开始出现负值,叶面积已有开始衰减迹象。与充分灌水相比,有限灌水不仅显著节水31.1%,还可使玉米产量提高2.9%,而有限灌水粒重、行粒数和穗粒数的增加则是玉米节水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同灌水量显著影响玉米叶面积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生产中应侧重通过前期有限水分亏缺(拔节期中度水分调亏而大喇叭口-孕穗期轻度调亏)产生的后补偿效应促进生育中后期叶面积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实现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秸秆还田方式在山西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利用,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设置长秸秆氨化还田处理(CN)、粉碎秸秆氨化加土壤改良剂处理(FNT)和对照处理(CK)3个处理方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全生育期生物量、籽粒产量、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长指标的变化,并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春玉米株高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NT和CN株高最大值较CK分别高10.78%和7.72%,作物耗水系数较CK分别降低12.67%和15.82%,水分利用率较CK分别增加18.87%和14.60%,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加20.42%和16.32%。FNT和CN处理干物质累积较CK最高可达60.23%和35.16%。因此,FNT更能有效促进春玉米生长,明显降低作物耗水系数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对干物质的累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中西部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该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农户纯收益和土壤中氮素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农业的施肥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肥施氮水平,冬小麦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高肥水平,春玉米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在90cm土层出现累积。在春玉米农田,硝态氮在50cm土层出现累积。另外,随着施氮量的提高,100cm土体硝态氮储量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盈余。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该区合理灌溉的前提下,冬小麦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为180kg/hm2左右,春玉米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旱地农业建设必须借助科技进步,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具体应围绕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积极应用传统旱地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重点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西江枯季水量调度下径流演变特征及极端枯水特征进行分析,为西江流域枯季水量统一调度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选取梧州水文站1950—2015年逐日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R/S法等多种方法对西江下游枯季水量调度前后枯水年月流量序列进行趋势性对比分析,并详细探讨其变异性及未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下游枯季流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呈正持续性,且变异可能性较小;水量调度后枯季11月份,次年1月份和2月份流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10月份流量明显下降,即呈现拦蓄汛末洪水补给枯水月份特点,但作为枯水关键期的12月份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值得关注;枯季各月流量的Hurst指数和相关系数C(t)表明,未来西江下游枯季各月流量仍与过去趋势相一致,且无显著变异。PPCC检验表明,LP-Ⅲ型分布描述西江枯水年月流量频率分布最优,以该分布频率P=90%为极端枯水标准,显示枯季径流前期随着指标流量尺度变小,极端枯水发生变多,但后期变少,可见枯季水量调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极端枯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松耕法、保水剂、地膜覆盖及增施有机肥4种耕作方法多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方法,土壤含水率高4%~10%,产量高3%~30%。是黑龙江省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农业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9%,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旱地农业没有灌溉条件,必须在提高降水利用率上做文章。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主要包括:适水种植、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耕作保墒、化学调控节水和抗旱灌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耕作措施和玉米季对黄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横坡垄作坡面为研究对象,顺坡垄作坡面为对照,研究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季黄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山地黄壤区土壤抗蚀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种植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影响显著,横坡垄作坡面较顺坡垄作含有更多大粒级团聚体;以(10,0.25]mm水稳性团聚体(WSA>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结构体破坏率(PAD)、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团聚体稳定性系数(ASI)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横坡垄作坡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顺坡垄作坡面好。②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大粒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均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且在成熟期达极大值,表明玉米生育期也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③相关性分析得出,团聚体稳定性与根系密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的发育对增强研究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贡献。适宜的耕作措施和合理的种植模式均有助于研究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江枯季降水径流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规律以及降水径流相关关系等分析,探索了北江枯水期降水径流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影响枯季径流的因素,为实现枯季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9年在黑龙江省杜蒙县一心乡进行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垄双行覆膜+膜下滴灌+垄向区田"和"行间覆膜+滴灌+垄向区田"两种技术集成措施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这三个生育期内灌不同量的水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基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8.
比较大垄双行覆膜处理和行间覆膜处理环境因子和生理指标,得出大垄双行覆膜处理更有效地改善玉米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温度,抑制棵间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使地表20cm土层在长期无降水补给时仍能维持较高的含水量,利于玉米生长.在生育期内大垄双行覆膜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高于行间覆膜处理.  相似文献   

19.
粘性土的击实试验是各类岩土工程试验规范中规定的最基本的土力学试验,目的在于求取一定击实功能下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不但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工程建设实践,而且一些重要工程的其它力学指标的准确获取也大都是在击实试验结果确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粘土击实试验结果的准确获取十分重要。采用土体饱和度计算分析法,对某击实土体饱和度大于100%这一不合理现象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到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没有考虑粘性土中水对土体干密度的限制作用。提出了含水率对粘性土击实干密度具有限制作用的结论,即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不会超过土体被击实达到饱和状态的干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