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刊讯)美国ABI Research于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利用IT实现高效率供电及消费管理的新一代“智能电网”到2015年全球投资将累计达到46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广州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被大部分国内制造业者视为未来发展方向,而拥有雄厚工业技术基础的广东正向智能制造产业链条上的机器人环节吹响冲锋号角。3月,广东省政府明确提出,广东未来三年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将达9430亿元,并将推动1950家以上的工业企业试行"机器换人"。广州市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12):123-123
2011年智能电网再获国家电网500亿投资近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11年工作会议上在北京闭幕,智能电网建设不出意料地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同时也是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第一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将2011年2925亿元的电网投资向智能建设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已经全面启动,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美国的研究注重电网用户侧的能源定制与智能化,而欧洲更青睐新能源介入及智能电网通信的标准化制订。而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将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国家电网更是早就宣布将在2020年建成覆盖全国  相似文献   

5.
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的能源供需平衡。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和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动机,说明两者的不同。即:美国志在产业主导权,希望控制对不断扩大的电力市场的设备投资;而欧洲注重实用与稳定,志在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智能电网建设动机有两大方面:一是,应对电力市场的扩大,为提升设备投资的效率,请求需求侧配合,主要通过在家庭搭建AMI或实施转移电力峰值等手段来实现;二是,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部署,构建可吸收不稳定电源的电力系统,实现手段包括AMI搭建等方式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措施、蓄电池的应用等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6.
调度自动化服务器是连接调度中心和变电站的纽带,在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智能作用,但是自动化异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多是服务器蓄电池组故障引起的,为了保障电网有效调度需要对调度自动化服务器蓄电池组的加强维护,以保障蓄电池组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4月7日,从国家电网宝坻供电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今年将投资1.6亿元,以宝坻新城、京津新城和四个示范工业园区的供电网络为主线,推动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而整个“十二五”期间,该公司将累计投资8.42亿元,新建、重建各电压等级变电站10座,架设和改造输电线路267千米,以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  相似文献   

8.
第一套国产电网实时监测系统、第一套国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0MW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至今,国电南瑞已经累计申请专利1200多项,正在成为中国智能电力系统的行业标杆。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宏观经济低迷、电网投资下降,一度令国电南瑞引以为傲的电力、电网产品却遭到市场萎缩、盈利下滑的打击。2014年国电南瑞上半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只有0.06%。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2012,(1):12-13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西北电网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750kV坚强智能送端电网,到2015年将实现750kV电网规模翻番的目标",网对网"电力外送能力将达到5500余万千瓦,是当前外送规模的9.1倍。届时,西北电网将在全国能源输送和市场配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西北智能送端电网的开建将带动巨大设备市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刘丽红 《A&S》2014,(2):50-53
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规划下.近期,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工作会议提出智能电网建设改造投资775亿元的计划。国家电网将启动建设50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完成100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以及全年安装新型智能电表6000万只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化》2010,(23):14-14
韩国政府决定在2030年以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智能电网的国家。韩国决定推进智能电网是有理由的:第一,比起增建电力生产设备,智能电网可有效利用电力,收到和建设发电设施的同样成效。韩国每年投入庞大预算建设电力生产设施,构筑了智能电网以后,可分散电力消费的时间,高峰期电力需要可减少700万千瓦,如此一年可减少l兆韩元的建设发电站的投资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网将逐渐被智能电网所取代,智能电网将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特殊情况下,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共享需要连接到互联网等公共网络系统中,从而面临病毒、黑客等信息安全的威胁。文中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安全风险、主要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探索了保障智能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2012,(1):4-8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在智能电网理念逐步成为业界共识的进程中,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鉴于不同地区的监管机制、电网基础设施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各地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在此给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电力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其能源补给需求愈加明显,传统的单蓄电池供电方案的弊端愈加明显。同时,动能、温差、光伏、电磁等能量收集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给电力传感器能源供给问题提供新思路。促进智能电网中能量收集技术及电力传感器耦合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首先对智能电网对能量收集技术的迫切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分析能量收集技术及相关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能量收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不足,提出适用于智能电网的能量收集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常富红  李麒  狄亚平  邱逸轩 《信息与电脑》2022,(24):177-179+202
为提高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挖掘性能,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挖掘方法。根据智能电网信息流的特点,将异常数据的输入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内,构造了异常数据的线性判定函数。通过对偶问题的分布式求解,监测了智能电网的异常状态;利用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分类的目标函数,提取出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的特征,预处理了智能电网信息中的异常数据;利用异常数据波动系数,计算出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的权值;利用云计算技术,挖掘出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挖掘智能电网信息异常数据时,可以提高异常数据挖掘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运维,设计了基于智能电网的安全监测云平台.利用监控数据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将智能电网数据分类.通过监控收发器的通信原理,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完成监控数据收发器的设计.将数据收发器采集到的智能电网数据,通过电能计量芯片提取出智能电网的传感电流.利用芯片外端接口完成电能计量芯片的设计.通过监控数据收发...  相似文献   

17.
《电子技术应用》2020,(1):17-21
电力系统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的转型发展。近年来,网络切片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新兴技术,也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型。基于以上背景,首先提出了智能电网行业中几种典型的用户案例。此外,介绍了端到端的业务模型以及实现网络切片的方法。最后介绍了智能电网中运营商总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8.
在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分析机构GTM Research曾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 000亿美金。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热点有哪些?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半导体厂商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新的一年里,智能电网会有怎样的发展?岁末年初之际,数家半导体厂商对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作为下一代电网的基本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已迅速升温。在智能计量已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全球领先的经济体正通过新建智能电网来改进电能分配和节约电能,大刀阔斧地改造过时的电网系统。2010年,伴随智能电网规划和相关标准的相继推出和一些试点项目的陆续完成,预计中国智能电网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发展。飞思卡尔对此早有先见之明,不仅意识到嵌入式控制和集成的连接接口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中心,并已开发出专供智能电网应用的新一代智能微控制器。这一前瞻性的创新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的电能管理行业从容应对革新变局。  相似文献   

20.
官营铜 《A&S》2014,(5):40-43
众所周知.安防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行业应用逐渐深入.安防大数据如视频监控录像、报警数据等,也呈爆炸式增长。据IHS统计,2011年全球视频监控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过1500PB.而历史累计数据将更为庞大:IDC则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存储总量将达40ZB(1ZB=1亿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