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四方华能电网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九九年,是由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联合华能电网控制公司联手创建的专业配网自动化公司。致力于配网自动化基础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产品涵盖配网类所有品种。公司的主要产品--CSDA2000配网自动化系统包括:DMS 主站、SCADA、GIS、高级应用软件包 PAS;CSF100系列配网测控终端;智能一体化户外开关;NDLC 电力线路载波通信系统;变电站、开闭所自动化系统。同时,CSCC2000集  相似文献   

2.
由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OPEN-3200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DMS),是全面遵循IEC 61970/61968国际标准,以SCADA为基础,以配网调度作业管理为核心,涵盖了配网调度指挥的全部业务流程,能全面提高配网调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配网自动化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涛  陈勇 《电力设备》2004,5(10):64-68
章阐述了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目的的基本认识,分析了国内实施配网自动化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其各环节的难点和对应措施,介绍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以期为推动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配网自动化系统有关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总结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给出了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及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对今后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敏孜 《供用电》2000,17(6):18-20
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配网管理自动化已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作为整个系统软件基础的系统软件支撑平台是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开放式的系统软件支撑平台 ,以适应日后系统功能发挥的需要 ,将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当今 ,许多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 (以下简称DMS)开发的厂家都趋向于将 DMS的应用软件作成插件式的应用功能模块 ,带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所谓系统软件支撑平台就是指实现这些应用功能模块的软件基础 ,它向这些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环境 ,让功能模块就象插件一样“插…  相似文献   

6.
由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珠海南瑞自动化实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南通供电局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9年3月在现场投入运行,该系统是南通供电局SCADA/EMS/DMS/MIS一体化系统的一部分,它与1998年底已投运的SCADA/EMS系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配网自动化及配网管理的功能。主要特点:1SCADA/EMS/DMS一体化集成;2GIS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SDE(空间数据引擎)平台,真正实现了GIS信息资源全局共享;3以工具化平台的概念构造整套系统;4大量采用“虚拟机”概念,便于用户二次开发;5从馈线管理入手,按层次关系描述设备,并提供…  相似文献   

7.
基于DMS系统设计配网仿真系统,该系统完成了仿真操作和计算功能,包括SCADA功能和FA功能。通过使用该配网仿真系统,可快速掌握DMS数据处理流程及各项操作。  相似文献   

8.
配网自动化是当前配网建设的新兴课题,配网通信系统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结合无锡电力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特点,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探讨配网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对分析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的地位和特点和对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贵阳市北供电局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方案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配网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和意义;提出了几种优化配网结构及相应的配网自动化方案,分析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的主要方式及配电管理系统的构成;对优化配网结构及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配电管理系统(DMS)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配电管理系统的特点及其性能要求,对其馈线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配电工作管理、配电网应用软件、故障投诉管理、用电营业管理、等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技术要求,并就DMS网构成及其与其他系统和设备的接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洪涛 《广东电力》2004,17(2):89-92
供电可靠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供电企业为改善供电可靠性而增加的费用将急剧增加。为此,引用了国外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一些参考指标及工程计算方法,分别对配电自动化的主要手段——电缆故障指示器及配电管理系统对可靠性提高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最佳切入点。指出只有当停电费用损失系数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时,投资配电管理系统才有适当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3.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我国地区调度自动化功能以10kV为界分为地区和配电网大部分,前者采用部分能量管理系统(EMS)功能,后者采用配电管理系统(DMS)功能。在DMS中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出了地区调度自动化中人才、规划、工程管理和实用化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载波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在配电网管理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过程中,通信是最为棘手的事情之一,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DMS/DA系统的成败,利用配电线载波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对配电线载波技术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其与传统的电力载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嘉兴电网SCADA/EMS/DTS/DMS/MIS的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杭大建 《电网技术》2000,24(5):34-37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包括配电系统自动化在内的城网建设和改造已提上了日程。含高压主网和中我 配网的地区级嘉兴电网,装备和正在装置SCADA、EMS、DTS、DMS、MIS等多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章在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就众多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的一体化管理问题--从信息共享、应用地,到方法共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配电系统实施自动化的可靠性投资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电可靠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供电企业为改善供电可靠性而增加的费用也将急剧增加。引用了国外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一些参考指标及工程计算方法,一个基本辐射型配电系统为算例,分别介绍了配电系统实施自动化的主要手段———电缆故障指示器及配电管理系统,从经济的角度对可靠性提高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当前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应采用的主要手段及理想的投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分析国内以往配电管理系统(DMS)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配电网的发展需求,结合国际标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据此原则在南京供电公司的DMS上按IEC 61970标准实现了与公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无缝集成,保证了实时和管理应用采用同一套模型和图形;开发了配电网图形和模型的多态与同步功能,可对设备生命周期实施全过程控制;结合可定制的流程化控制,配电网调度作业管理可以共享实时数据、模型和拓扑信息,实现了配调业务流程的无纸化作业;组件化的配电网拓扑分析内嵌在配电网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保证了系统安全.最后就GIS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早期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用的计算机监视、控制和辅助管理系统EMS和DMS集成度差、有“多岛自动化”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开放系统和面向对象技术EpConSys2000通用系统组态平台,阐述了开放系统,引入了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和实现了集分布式网络化体系结构、透明网络在线组态技术、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的规约解释库、功能强大的报表生成器、通用的设备管理和驱动、4S功能综合集成技术、软件无缝连接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力自动化通用组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公共信息模型在配电网建模工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随着公共信息模型(CIM)的不断完善,应用也逐步从能量管理系统扩展到配电管理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文中针对CIM的配电网扩展模型,研究其在配电网建模工具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面向对象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对应关系,并设计了高效的资源描述框架(RDF)解析器来实现通用的数据导入导出组件,该组件遵循最新的用于电力系统模型交换的简化RDF句法标准.采用IEEE 13节点配电网系统的标准数据进行了三相潮流计算的导入导出正确性验证.  相似文献   

20.
新要求 新发展--面向21世纪的电网调度自动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回顾了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全国联网、电力市场的开展和深入,对电网调度管理及其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是面向应用、面向用户的开放式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的分析应用软件将达到实用要求;配电管理系统(DMS)将逐步规范、完善;商务管理系统(BMS)将有较快发展;将组建覆盖五级调度的信息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