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松涛 《河北冶金》2003,(1):21-24,29
针对攀钢热轧板厂精轧模型在轧制单位中后期出现温度模型及变形模型中轧制参数预报精度下降的现象,提出应用精轧轧辊磨损自适应模型补偿、修正精轧工作辊及支承辊磨损,避免单独依靠厚度调节变量HUVER调节而导致轧制中后期模型预报精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2050 CVC热连轧机精轧机组轧辊磨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连家创  黄传清  陈连生 《钢铁》2002,37(3):24-27
轧辊磨损是当前生产中难以定量确定的因素,磨损预报至今尚无精确的理论模型可利用,本文从摩擦学原理出发建立了轧辊磨损的理,工对宝钢2050CVC热连轧机机组的轧辊磨损量进行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对提高磨损预报精度,提高板形控制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腐蚀与保护学上分析了热连轧精轧工作辊的磨损机理,根据腐蚀的相关因素对传统的热连轧轧制单元设计进行了改进,有效地解决了热轧带钢三次氧化铁皮质量缺陷问题,并在保证带钢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轧制单元的轧制总长度,降低了轧辊消耗。  相似文献   

4.
王开胜 《山西冶金》2004,27(2):39-40
介绍了太钢1549热连轧改造后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在精轧前段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在不锈钢生产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钟兵 《四川冶金》2005,27(1):15-18
试验开发了用离心铸造生产无限冷硬铸铁轧辊辊环的制造工艺,经实际使用,所研制的预精轧轧辊耐热疲劳性好,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6.
陈水宣  邹俊  傅新  杨华勇 《钢铁》2006,41(9):44-48
针对宝钢2050 mm热连轧温度设定系统的技术改造,分析研究了现有的精轧机组温度设定系统.基于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测数据,提出了一种空冷温降辐射系数的修正方法,并采用新的指数模型替代原水冷温降模型.同时,为满足现场生产精度和稳定性的需要,建立了精轧机组的短时和长时自适应温度模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温度设定系统的预测精度比原温度设定系统有更高的精度,并且在变钢种变规格轧制时误差波动小.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轧制压力、前滑、轧制单位长度和带钢宽度对太钢1549mm热连轧精轧机组工作辊磨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作辊磨损预报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计算的工作辊磨损值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模型精度较高,适用于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国内某厂1700热连轧机CVC轧辊磨损模型,分析了影响轧辊磨损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模型中主要系数数值,编制离线仿真程序,计算某一换辊周期CVC工作辊磨损,得到轧制带钢长度与工作辊中心磨损的关系及CVC轧辊磨损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轧制带钢长度是影响轧辊中心磨损量的一个重要因素;CVC轧辊磨损规律与普通轧辊相同,轧辊磨损对其辊形影响不大。将计算得到的CVC轧辊磨损曲线与采用高精度磨床测量得到的实际磨损曲线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表明此轧辊磨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于轧辊磨损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精轧导卫插板生产过程中使用磨损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并对实施情况及产生的效益作了对比分析。改进后既延长了使用周期节约了材料降低备件消耗;也便于现场操作,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热轧板厂三期技术改造后,精轧设定模型精度受粗轧中间坯厚度、宽度和温度等参数影响较大,造成轧制参数预报精度下降,为此,于2007年采用精轧自适应穿带模型对轧制力、辊缝、轧制速度进行补偿,提高精轧设定模型对轧制力、出口厚度等轧制参数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钢铁冶炼》2013,40(6):493-499
Abstract

The work rolls in the finishing stands of any hot strip mill (HSM) experiences thermal shock owing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from initial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thermal expansion owing to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s a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final shape or the profile of the strip generated at different stands of finishing stands of the HSM. A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emperature profile for the surface and the inner depth of the roll in the finishing stand of a HSM. The numerical result from the model calculates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 each stand of six finishing stands of the HS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rmal expansion at different stands.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work rolls for a complete rolling schedule have been found from this model.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has been found to match closely with the calculated one.  相似文献   

13.
对宝钢2050热轧机架间原冷却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对阀门开启模型以及冷却水控制模型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带钢的终轧温度精度,模型投入后7个月内减少性能废钢超过3300t,为同类型轧机机架间冷却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热连轧精轧机组温度控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场实际出发研究了精轧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过程,分析了带钢热连轧终轧温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温度模型程序化,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温度模型方案.该温度模型对其它热轧生产线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 580 mm热连轧机由国内自主研发设计建造,其精轧过程控制中厚度分配采用标准负荷分配策略,温度计算采用沿轧线分为不同的温区,沿带钢厚度方向分为不同节点的方法,轧制力计算应用四阶Runge Kutta方法求解单位轧制力的Orowan差分方程,辊缝计算充分考虑了宽度、速度、热膨胀及磨损等的影响,同时采用模型自学习提高模型预报精度,通过模型实现高精度的头部厚度控制。模型系统投入使用后,运行状况良好,精轧设定模型厚度控制精度在(±50~±60)μm之间的平均命中率达到96.37%。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对国内新建或改造的热连轧项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热轧窄带钢精轧机组中的活套自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对电动活套控制的要求、控制内容,对鸡西、锡兴、鄂城、涟源等热带轧机的配置进行了比较,并以涟源热带轧机为例,具体说明了控制系统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张峥  仲兆准  李阳  章顺虎 《中国冶金》2022,32(11):121-127
为提高带钢精轧过程宽度的控制精度,以实际生产数据为驱动,建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自由宽展进行预测。采用拉伊达准则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清洗,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取相关系数大于给定阈值的特征。基于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对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建立自由宽展预测模型。针对测试实例,分别采用该模型与传统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并从均方误差、最大偏差以及误差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国内某热轧厂宽度控制稳定性和精度,在对原有模型和质量问题分析基础上,针对粗轧宽度模型实施了模型架构、模型算法、模型参数、自学习方式、短行程控制以及宽展预测模型的改造和优化。对钢种层别进行细分,自适应参数考虑了不同轧制生产模式的影响,带钢的头尾短行程控制曲线采用了可变多点方式,增加了立辊孔型模型以及立辊磨损模型,在宽展计算时考虑孔型的影响磨损量的贡献,提高了宽度模型预报精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改良的宽度模型有效提高了宽度控制稳定性和产品精度。  相似文献   

20.
王文广  徐芳  李兴波  李东宁 《中国冶金》2022,32(11):115-120
针对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存在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影响初始辊形的问题,分析了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及难点,得出轧辊温度场是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热辊形最佳表征方式的结论,提出高速钢轧辊下机后空冷过程温度场建模思路,并建立轧辊空冷过程温度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热连轧生产线二级系统框架,研究形成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辊形预报技术设计方案,并在首钢京唐公司1 580 mm热连轧生产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实现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更高效应用和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