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混合菌种发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青霉(Penicillium)、长枝木霉(Longibrach iatum Rifai)为菌种,在已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明显的4个因素(发酵温度、时间、混菌接种量和酵母接入时间)进行固态发酵正交优化实验(其中混菌组合比例均为1∶1∶1),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粗纤维素降解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纤维素酶活为指标,酶活最高的是绿色木霉、黑曲霉和假丝酵母三种菌种的组合,其混菌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3 d,酵母与混菌同时接入,发酵温度为30℃,纤维素酶活达到85.73 U/m L;以粗纤维素降解率为指标,降解率最高的是长枝木霉、青霉和假丝酵母三种菌种的组合,其混菌接种量为10%,酵母第1 d接入,30℃发酵4 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38.89%。农作物经混菌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可作为一种优质饲料来饲喂家畜,这对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污染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菌种混合发酵稻草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稻草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和真菌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试验表明:单纯通过产纤维素酶菌的培养对富集蛋白的效果并不显著,而经产纤维素酶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可大幅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本试验选用2株真菌、3株酵母与白地霉共培养,发酵后产物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倍,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29.49%,17.58%。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酱油酿造厂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酱油,由于该工艺的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时间偏短,不利于酱醅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乳酸菌,酵母菌大多只能利用自然接种,致使微生物进行的后发酵不良,而影响酱油的风味。酱油酿造的过程实际是多种微生物协同  相似文献   

5.
猪血发酵菌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霉变猪血制品中分离筛选获得生长旺盛、蛋白酶活力强的猪血发酵菌M1-3,M1-2,并进行猪血发酵试验,结果为分离菌株接种以猪血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后,发酵产物比发酵原料的蛋白质增加4.534倍,氨基酸增长1.434倍,说明可以以此作为猪血发酵菌的出发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共固定化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苹果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苹果或苹果加工厂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对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活细胞混合发酵生产苹果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固定化多菌种发酵生产苹果醋的最佳工艺是将酿酒酵母,产香酵母,乳酸菌共同固定,按与发酵液1:7-1:8的比例,加入到总糖为12%的苹果汁发酵液中,反应温度控制在30度,然后再把固定好的醋酸菌加入到已经酒化好的发酵液中,进行醋酸发酵,反应温度控制在34-36度。  相似文献   

7.
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酸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花生为主要原料,利用两歧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花生酸乳的生产工艺及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由研究得知:当原料配比为花生乳40%,脱脂奶粉2%和蔗糖5%时,在发酵剂为3%,温度为37℃和12h的发酵条件下,即可生产出色泽均匀一致、组织细腻、酸甜爽口、香气协调、具有花生奶特有香味的发酵酸乳。  相似文献   

8.
共固定多菌种混合发酵液态法食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克明  王雪筠 《中国酿造》1995,(5):35-37,32
根据食醋发酵历经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三个阶段的生化机制,本文对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和生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发酵原料进行糖化,酒精发酵后,再经固定化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的液态法生产食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甘肃籽瓜果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特产的籽瓜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制得了具有保健功能的籽瓜果醋.在榨汁过程中添加适量果胶酶,解决了出汁率低和果胶影响发酵过程的问题.添加适量增香酵母和乳酸菌进行混合发酵,增加了籽瓜果醋中酯类和不挥发酸的含量,使制得的籽瓜果醋风味更加柔和纯正,并带有籽瓜独有的清香,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型果醋.  相似文献   

10.
多菌种混合乳酸菌发酵酸豆奶工艺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市售酸牛奶和自制酸泡菜中分离筛选菌种,确定菌种间的比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初步摸索,以鲜豆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液态发酵,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不舍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酸豆奶新产品,从而为工业化生产乳酸菌发酵酸豆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复合酶水解猪血液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出经济实用的酶解猪血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其采用单一和复合酶水解鲜猪血的酶解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法酶解鲜猪血水解效果最好。复合酶最适水解工艺条件为最初pH7~8、温度50℃、酶底物浓度比(E/S)为6000U/g、底物浓度8%、水解时间8h。  相似文献   

12.
多菌种发酵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脱皮、蒸煮,利用乳酸菌、少孢根霉、甜酒曲混合菌种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多菌株混和发酵条件,研制出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新型发酵豆制品.  相似文献   

13.
流加混合碳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糖蜜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作为流加碳源,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采用葡萄糖为基础碳源,以发酵初糖浓度为160g/L的培养基进行谷氨酸发酵,以糖蜜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为流加碳源,结果表明当糖蜜中还原糖占混合液总还原糖30%时,发酵产酸水平和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42.2g/L和64.88%,与葡萄糖作为唯一流加碳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比较,其发酵水平十分相近。但生产谷氨酸的碳源成本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两株应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生产的鸡源双歧杆菌B171和鸡源乳酸杆菌M16的混合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B171和M16混合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40 ℃,初始发酵pH为7.0,最佳接种比例为5 %:5 % ;发酵流程为先接种B171, 发酵6 h后再接种M16, 混合发酵11 h后终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长双歧、青春双歧及两歧杆菌单独培养的生长和代谢规律,并对三种菌株混合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菌株在特定培养基中具有共生关系,通过分开接种、添加低聚糖和流加碱能大大促进混合菌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鸡骨泥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鸡骨进行深加工,能有效提高蛋白质的综合利用率。利用复合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对鸡骨泥进行深度水解以制取动物蛋白水解液,结果表明:鸡骨泥经90℃、30min加热预处理,其水解度有较大提高。酶解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值7.0、底物含量5%、加酶量4000U/g、水解时间4h,制得的水解液的水解度达23.21%,氮收率为70%,且无任何苦味和异味。  相似文献   

17.
猪血通过复合酶水解,用活性炭对其水解液吸附脱色,经喷雾干燥,制作得到脱色血球蛋白粉.结果表明,脱色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 4、温度70℃、活性炭用量3.5%,脱色时间100 min.与未水解和脱色的猪血粉相比,产品在颜色、气味、颗粒形状、质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猪血蛋白水解率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小分子肽及游离氨基酸,文章通过复合酶的筛选及水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研究,得出水解猪血蛋白最佳复合酶组合为风味蛋白酶与胰酶,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0.88℃,初始pH为8.15,复合酶配比为0.96∶1,底物浓度6%,水解时间6h.水解度模型预测值42.91%,实测值43.13%,证明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可以用来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多菌种稀发酵酱油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史龙君  杨铎  孙岩 《中国酿造》2004,(10):22-24
在米曲霉酱醪中添加黑曲霉和增香酵母共同发酵,研究其提升酱油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多菌种发酵明显改善了酱油风味,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分别比单菌种发酵提升了16.1%和34.7%。  相似文献   

20.
混菌固态发酵麸皮制备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4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在麸皮培养基中合成蛋白能力较高的酵母菌,然后,利用酵母菌Ⅱ与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黑曲霉Ⅰ之间的协同效应,以麸皮为底物,混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接菌量l0%、接菌比酵母菌Ⅱ:黑曲霉Ⅰ (2:1)、水料比(1:1)、葡萄糖添加量2%,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为25.26%,比麸皮发酵前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