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竹叶黄酮的生理活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竹叶黄酮是竹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功效。本文在阐述竹叶黄酮的主要成分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竹叶黄酮的测定、提取、生理活性以及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竹叶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竹叶黄酮是竹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功效.本文综述了竹叶黄酮的结构与分析方法、分离方法、生理活性以及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竹叶黄酮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生物可及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究果胶的加入对竹叶黄酮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无果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种竹叶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不同模拟消化阶段的质量浓度。结果:与未经消化的样品相比,直接消化(未添加果胶)显著降低了竹叶黄酮提取物溶液中4种竹叶黄酮的质量浓度(P0.05),且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直接消化(未添加果胶组)相比,添加果胶显著提高了竹叶黄酮的生物可及性(P0.05),特别是异牡荆素和牡荆素经肠道消化后的生物可及性分别提高了75.1%和80.2%。研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了不同处理后4种竹叶黄酮含量存在不同的聚类趋势。结论:果胶显著影响竹叶黄酮的生物可及性,添加果胶有助于提升竹叶黄酮在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竹叶黄酮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从竹叶中同步提取黄酮和茶多酚活性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提取竹叶黄酮和茶多酚的最优化工艺。结果表明,竹叶粉与60%乙醇按料液比1∶20胶磨匀质、电场强度22k V/cm、脉冲数为9的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黄酮提取率达到2.49%,茶多酚提取率可达1.26%。该工艺可有效地从竹叶中联合提取黄酮和茶多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竹叶黄酮为主,与决明子、柚子汁等不同成分优化组合,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和降脂功能的竹叶黄酮复方产品。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根据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组,口服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竹叶黄酮复方片(复方Ⅰ:竹叶黄酮、决明子、柚子汁和维生素C棕榈酸酯复配;复方Ⅱ:竹叶黄酮、决明子和柚子汁复配)和竹叶黄酮单方片,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实验结束后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血清总抗氧化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肝脏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药物干预6周后,竹叶黄酮复方Ⅰ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的TC、TG、LDL—C水平,显著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沉积和变性状况;与高脂模型组比,竹叶黄酮复方Ⅰ和Ⅱ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血清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优于竹叶黄酮单方实验组;此外,竹叶黄酮复方Ⅰ降低实验大鼠肝脏MDA水平的作用极显著(P〈0.01),竹叶黄酮复方Ⅱ作用显著(P〈0.05)。结论竹叶黄酮与决明子和柚子汁复配,并添加维生素C棕榈酸酯后降脂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生物利用度提高,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突出。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协同酶法技术从竹叶中综合提取竹叶黄酮、茶多酚和竹叶多糖三种活性成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水提多糖、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提取竹叶黄酮和茶多酚的最优化工艺。结果在复合酶浓度为0.8%,温度55℃,pH 5.0,酶解80 min的条件下,竹叶多糖提取率为3.47%,提取多糖后的滤渣与60%乙醇按料液比1∶20匀质,在电场强度22 kV/cm,脉冲数为9的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黄酮提取率达到2.49%,茶多酚提取率可达1.26%。该工艺可有效地从竹叶中联合提取黄酮、茶多酚和多糖。  相似文献   

7.
竹叶黄酮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竹叶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本文对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竹叶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湛江地区竹叶黄酮资源的可利用性,对该地区主要竹叶品种及不同生长周期竹叶中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部分析因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黄酮含量较高的粉单竹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是:甲醇体积分数71.3%,浸提温度81.5℃,浸提回流时间2h,料液比1:3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粉单竹竹叶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8.08mg/g,高于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竹叶黄酮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对超氧负离子及羟基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湛江地区的粉单竹竹叶可作为黄酮提取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9.
竹叶黄酮是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抗氧化剂,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其脂溶性及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以棕榈油为酰基供体,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竹叶黄酮脂肪酶催化酯化工艺,得到竹叶黄酮棕榈酸酯。优化的酯化条件为:黄酮质量分数43.0%的竹叶黄酮0.45 g、棕榈油2.0 g, Novozym 435脂肪酶0.25 g, 0.4 nm分子筛2 g,加入干燥的叔戊醇15 mL,60℃水浴中210 r/min振荡反应72 h,酯化率达(33.1±2.0)%。采用石油醚和乙醇水溶液分别萃取未反应的棕榈油和竹叶黄酮以纯化酯化产物,得到纯度为84.4%的黄酮酯,回收率82.1%。以纯化的黄酮酯进行抗氧化评价,结果表明竹叶黄酮酯的抗氧化性能保持良好,可作为植物油抗氧化剂。实验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棕榈油酶法酯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方竹叶为原料,对比乙醇提取、纤维素酶提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振荡辅助乙醇提取4种提取方式对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方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对4种提取方式获得的方竹叶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的黄酮提取率最高,达到(4.06±0.06)%。优化得到方竹叶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112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85 W。随着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增加,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均逐渐增强。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所得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在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TL_1罚替代稀疏主成分分析中的L_1罚,提出TL_1罚稀疏主成分分析,并给出TL_1罚稀疏主成分分析的阈值迭代算法.最后,以蔬菜选择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TL_1罚稀疏主成分分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The most predominant component appearing on SDS-PAGE of myofibrils prepared from bovine m. vastus intermedius (VI) during ageing for 31 days post mortem at 0-2 °C was a component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32 kDa (SDS-32 kDa). In this study, the origin of the SDS-32 kDa component, which was thought to correspond to the 30 kDa component already known,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SDS-PAGE of the crude troponins, both troponin T and the 34 kDa component were gradually degraded during ageing and then troponin T disappeared at 24 days post mortem,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32 kDa component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during ageing. The 32 kDa component was prepared from troponin of bovine VI muscle stored for 17 days post mortem using CM-Toyopearl chromatography, and named the native 32 kDa component. Its mobility on SDS-PAGE agreed with that of the SDS-32 kDa component. The SDS-32, native 32 and 34 kDa components were recognized by the polyclonal anti-troponin T antibody, and furthermore, the pattern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both the native 32 and 34 kDa components were very similar to troponin T. Thu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se two components would be polypeptides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troponin T. We concluded that the SDS-32 kDa component must be derived from the degraded poly-peptides of troponin T. However, it still remains a possibility that some degradation products from other myofibrillar proteins are included in the SDS-32 kDa component. Therefore, further studies about the identity of this component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以往评价挂面品质方法的弊端,基于挂面质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不同醒发条件下的挂面的7 个质构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4.41%以上,确定了与挂面品质相关的3 个独立新指标:第1主成分(Z1),硬度因子;第2主成分(Z2),回复性因子;第3主成分(Z3),弹性因子,其中第1、2、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20%、27.84%、16.37%,可代表挂面特征质构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各组挂面主成分评分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挂面质构品质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探究了阿卡波糖结构类似物组分A的形成机制,并首次尝试制备克级样品.实验数据揭示,阿卡波糖异构化是组分A形成的原因,该过程不依赖菌丝体的参与.建立了利用阿卡波糖异构化反应合成组分A的方法,在60℃、pH 11条件下反应3h,组分A得率最高(33.6%).利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层析和中性氧化铝层析,从阿卡波糖异构化反应液中制备到纯度达95.4%(w/w)的组分A,为后续系统研究发酵液中杂质组分A的分离去除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南瓜的感官品质、质构及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27份南瓜材料进行感官鉴定的基础上,选取10份口感明显不同的南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质构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分析感官属性和质构指标以及感官属性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瓜的感官属性可以分为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粉质、干湿情况和甜度,第2主成分为面度和纤维度,第3主成分为硬度和脆性;南瓜的质构指标也分为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硬度、回复性和剪切力,第2主成分为内聚性,第3主成分为黏附性和弹性。感官属性与质构指标及理化指标不同项目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南瓜感官评价的关键指标为粉质,干湿情况和甜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床类家具的使用功能将其分为支撑围合构件、承接构件、辅助装饰构件三大模块.其中支撑围合构件中的床屏模块是最主要的造型和使用模块,其变化和功能最为丰富,结构也最复杂.因此,本文将床屏模块又细分为框架和装饰两大构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块库,再按照分类组合原则组合成丰富多样的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这样,只需不断充实与更...  相似文献   

17.
推纸部件是切纸机的重要性能部件。推纸部件的结构和运动性能直接关系着裁切的准确性、稳定性及整机工作效率。文章通过Pro/E三维仿真软件对推纸部件进行设计,并运用Pro/E的运动/动力学分析模块Mechanism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模块Mechanica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测证明所研究机型的推纸部件满足对纸张推动灵活平稳、到位准确的基本要求。文章对切纸机推纸部件的结构改进和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图7表1参9  相似文献   

18.
程红梅  颜钢锋 《丝绸》2005,(9):34-36
为了方便图层的管理和显示,以及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设计了一个V CL组件来管理和显示图层的多层显示组件,这个组件就是TJCADImage.  相似文献   

19.
蒋君莹  高晶  张剑 《纺织学报》2021,42(4):69-73
针对外科手术中,吻合器吻合常会出现脆弱组织被吻合钉撕裂,产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漏气以及渗液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吻合口加固修补组件使加固片平整地覆盖在吻合口上,为待修补组织提供足够的强度。首先对加固修补组件进行复合设计,并对背衬面料和修补组件的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体外肺部漏气实验对吻合口加固修补组件的防漏性能进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当锦纶/氨纶(80/20)为纬平针结构时,其具有适宜吻合口加固修补组件背衬面料的性能;加固修补组件体外肺部实验表明,其可有效预防肺部吻合口渗漏,对于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首先,用小波Mallat算法对CHY/USD汇率一阶差分数据进行了分解和单支重构,得到了各层单支重构后的近似分量和细节分量;然后,基于局部线性非参数估计理论,对近似分量和细节分量分别建立了NARCH(1)模型;最后,对均值和波动率进行了10步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非参数估计理论结合小波多分辨分析理论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