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两年前,利用高考后参加电脑培训的机会结识了那个当时还叫OICQ的QQ,虽然那个时候我的汉字输入速度只是3个字/分钟,但我仍然对那个伴随着滴滴的叫声和闪动的卡通头像出现远方朋友话语的软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那个时候国外的ICQ等IM(InstantMessengerSoftware即时通讯软件,简称IM)软件已经被国人使用,但是那些国外的IM软件的界面都是英文的,使得很多网民的外语水平根本无法胜任ICQ等IM软件。因此许多打算在网络上交朋识友的网民选择了当时还叫OICQ的QQ,QQ这种交流更为便捷的聊天方式大受网友欢迎。据说那个时候腾…  相似文献   

2.
如果用“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句话来形容当前灸手可热的聊天软件是最适合不过的了,特别是近来一段时间,各种拥有独特创意和崭新技术的IM工具可谓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这下但为原来已经呈现竞争白热化的IM软件界再添了几把火,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今天我为大家介绍视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与网络》2004,(22):30-30
人们都说2003年、2004年这两年是各路诸侯挑战QQ独大地位的最好时机。为此,各大软件厂商就此展开一场龙虎斗,包括聊天软件逐步提高P-P传输能力等,增加附属的游戏功能,以及丰富的群组内贴图、自制IM软件Skin等等,可谓千奇百怪。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攒足了劲,全面出击,争取从QQ手里分得一杯羹,并在将来有机会让自家的IM软件坐上龙头老大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haibird 《玩电脑》2005,(4):16-17
从以前QQ和ICQ的独领风骚,到现在MSN Messerger、Yahoo Messenger,新浪UC和网易popo等IM软件百花争鸣.不过短短几年时间.IM软件的流行程度如火箭般的速度窜升。而近日.随着微软的办公(企业)版IM软件——Istanbul的发布.大家甚至希望它能取代电子邮件.成为日常网络沟通手段中的No.1。但IM软件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吗?至少从安全性的角度看来.笔者认为它不仅不容乐观.甚至还面临着重重危机……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IM看作是一种语言的话,那QQ就是普通话,MSN就是办公室语言。IM软件成功的秘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IM之争,最后谁会获胜呢?我想肯定不会是腾讯QQ一家,巨大的市场还会涌现出黑马。[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虽然其他IM软件将无法再造第二个QQ,但是IM软件对于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有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电信推出网信IM软件之后,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表示百度IM软件HI正在紧张的内测中。至此,中国IM软件市场可谓是百家争鸣。中国移动飞  相似文献   

7.
IM市场暗战     
IM软件向多样性发展已是很明显的趋势,在捆绑更多的互联网和电信增值业务功能上,IM产品之间的争斗仍然漫长。  相似文献   

8.
洋洋 《电脑校园》2002,(10):52-53
即时通讯(Instant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比如国内大家熟悉的QQ、yahoomassage、微软的MSN等,它们能让你迅速地在网上找到你的朋友,可以实时交谈和互传信息。现在为大家介绍一款新的IM软件———UC。UC是英文U-niversalCommun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统一通讯,UC可以实现文本聊天、可视对讲、语音聊天、文字群发,、文件互传、在线游戏、自建聊天室等功能,可以在聊天时插入动画表情符号,设置字体。UC采用开放式接口设计,支持外挂插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开发用于UC上的应用程…  相似文献   

9.
现在越来越多IM软件支持自定义头像,如果让自己在众多网友中与众不同,第一要务就是要用一个精彩的头像,不过对于广大网友来说专门为此去学Photoshop等专业软件,显得有点有值得,其实我们用Uead出的PhotoImpact这个傻瓜化软件,只需要简单的几步就可以制出令人心仪的头像。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应用文摘》2005,(C00):222-228
微软的MSN Messonger(以下简称MSN),只要使用过Windows你一定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它,但你也许又在无意间借过了它。虽然有些人不喜欢微软在操作系统中附带IM软件的做法,但是无论怎么说,MSN也确实成为了11个国家用户最多的IM软件。既然微软这么大方,我们也不要浪费他的好意,不好好发掘它的潜力简直就对不起这份免费的大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让我们的MSN更加丰富多彩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玩电脑》2005年8月号刊登了《Office电脑隐身术~我的电脑,老板管不到》一文,介绍了QQ以及MSN的一些隐身手法。随着IM新版软件的推出,隐身术也该应时而变了。而且其他IM软件如“网易泡泡”和UC等如何隐藏,该文也未提及。于是我们特意组织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看得过瘾,“隐”得轻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个人电脑》2003,9(12):174-177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也就是网络聊天正成为一种主流时尚,已经在普通家庭和办公场所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从中挑选出国内外最受欢迎的多款IM客户端软件以及适合商业用途的IM解决方案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电脑连连中招,罪魁祸首是让人又爱又“恨”的MSN。对于这些即时通讯(IM)软件,笔者已经是老用户了, MSN、ICQ、Yahoo、QQ、UC等流行IM软件,都曾一一尝试过。笔者周围的同事也无一例外至少会有一款即时通讯软件陪伴在身边。无可否认,IM软件已正式进驻许多企业的办公室。就是这些天天使用的、一直被企业所忽略的IM软件,对企业网络而言,其实已经形成一个不设防的安全漏洞。Gartner研究部副总裁Carl Claunch说,安全顾虑、缺乏事后可追查的文件记录、服务品质有限、整合问题和欠缺对非文字媒体的支持,令企业对投资即时通信技术裹足…  相似文献   

14.
英姿 《电脑自做》2006,(2):14-15
2005年,雅虎通和MSN宣布结盟,这两大IM(Instant Message,即使通讯)软件将在今年第二季度真正实现技术上的互连互通雅虎通相关负责人也证实:在正式宣布互联互通时,加盟的IM厂商绝不止雅虎和微软两家,国内IM市场会因此出现开放和封闭两大阵营。截至今日,正式表示拒绝互通的只有马化腾一人。那么,作为封闭阵营的首脑,或者说是唯一的封闭者,QQ的未来之路将迈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数码时代》2007,(5):74-75
说到聊天室,相信大家都应该不会陌生吧。它绝对是早期互联网上其中一项最为普遍的交友工具.甚至在各IM(Instant Messenger)软件盛行的今天。聊天室仍是很多网虫聚脚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新浪在几年前就收购了一款一直不温不火的IM软件——UC,但是UC在新浪的怀里也没有得到什么长足的发展。也许是新浪打算放弃UC,重新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或者是新浪意识到“平台化”的重要性。在最新推出了一款平台化软件“新浪魔方”,并开始小范围的内测,在本文将为大家奉上对此软件的第一手评测。  相似文献   

17.
一般情况下,IM软件群公告窗口显示的都是一些字内容.不过在POPO的群窗口中.可以存放一些图片件.甚至播放一些多媒体件.如歌曲、视频等。  相似文献   

18.
《玩电脑》2005,(4):24-28
正如上一篇所述,提到IM软件的安全.QQ永远都是重中之重。然而,对于QQ迷来说.与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要在退出时删除聊天记录、要设置本地安全口令或申请密码保护等教条式的手段,或许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他们需要的,是简单有效、又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安全保护类软件。下面笔者就根据不同的保护功能,分别给大家介绍几款。  相似文献   

19.
两全“难”其美 前两天和朋友在网络上聊天,正好我们都有摄像头,于是玩起了可视电话。不一会,QQ上的另外两个好友也和我聊了起来。平时工作都挺忙,我和他们又不在一个城市,可视电话几乎成了我们惟一“见面”的方式。我的朋友之间不太熟识,而且聊的话题也各不相同,虽然QQ或者UC一类的IM软件也提供了多人视频的功能,但这显然不符合我的所想。  相似文献   

20.
吴云卫 《个人电脑》2005,11(B10):58-58
随着宽带网络的19趋普及,整个办公室几十个人共享一个ISDN连接上网的经历已经成为了历史,凭借着良好的网络条件,E-mail、IM软件成为人们在工作中与同事,客户进行网上沟通的最佳手段。但是,E-mail不够直接,响应速度显然也有些慢;IM软件响应够快,但是不够直观.人们只能通过文字或简单的图案进行沟通,而它们设计之初的理念也决定其不会成为多方交流.沟通的良好载体。此时.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