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外贴芳纶纤维(AFRP)布加固的预损钢筋混凝土(RC)梁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了不同AFRP布加固形式和粘贴层数对预损RC梁抗剪加固效果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加固的RC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典型的特征荷载、破坏模式、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以及剪跨段的AFRP布和箍筋的荷载-应变曲线.试验结...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板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成为了RC梁的理想加固材料,特别适合侵蚀及寒冷环境的加固工程.为了探究铝合金板加固RC梁的抗弯性能,设计了4根RC基准梁和10根铝合金板加固RC梁,并考虑铝合金板和RC梁的3种连接方式:结构胶、结构胶十螺栓连接和结构胶+U形箍连接,对其进行抗弯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所有试验梁都发生了延性破坏,破...  相似文献   

3.
对干湿交替环境中CFRP加固预裂RC梁的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干湿交替环境对RC梁的界面破坏特征、刚度、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和CFRP应变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环境弱化了CFRP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对加固效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5.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及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前后的承算栽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裂缝数量等各方面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刘纯洁 《山西建筑》2007,33(9):82-84
对现有粘FRP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变形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其不完善之处,并提出了在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纤维水泥钢筋网加固法作为新型加固工艺,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6根用该工艺加固的RC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了受弯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固对于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具有良好效果。最后本文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国外对纤维复合材料(FRP)NSM(Near Surface Mounted)法加固混凝土结构这一新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本文简要论述这一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钢筋混凝土梁加固后的破坏形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明磊  张俊  李晓瑾  朱浮声 《混凝土》2012,(4):31-33,44
通过11根T形梁试验,研究了嵌入式FRP筋加固具有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内力和变形特征等力学性能,讨论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加固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筋的表面特征影响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光圆FRP筋加固梁产生因FRP筋-黏结剂/黏结剂-混凝土界面的剥离引起的加固梁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强度对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基本无影响;螺旋FRP筋加固梁可能产生沿轴线方向裂缝,并最终发生由混凝土保护层的劈裂、剥落引起的加固梁弯曲破坏,但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加固梁的破坏可能转变为局部保护层剥落破坏模式。加固筋的表面特征是影响加固梁黏结性能的重要因素,并导致对加固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FRP筋的材料种类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嵌入式FRP加固梁的局部黏结强度增大,但其对加固梁承载力的影响远小于FRP筋的表面特征(变形筋)对加固梁承载力的影响。并且,混凝土强度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在破坏时,各加固梁的跨中挠度的变化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点静力荷载作用下3根表层嵌贴FRP筋加固的钢筋混凝土T形损伤梁的试验,研究了嵌入式FRP筋加固梁的破坏特征和受力性能。分析了FRP筋表面特征和FRP筋材料种类对加固梁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刚度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嵌入式FRP筋加固方法能显著提高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加固量一定时,带肋CFRP筋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最高,光圆GFRP筋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最低。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剥离破坏模式下嵌入式FRP筋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二次受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国辉  方志  吴继峰 《建筑结构》2005,35(3):30-32,27
进行了7根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考虑了无二次加载历程、加载到未加固梁极限荷载 的50%、加载到未加固梁极限荷载的50%再卸载至极限荷载的25%三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布加固梁 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有显著提高;加固前初始应力水平越高,极限荷载提高越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FRP加固木梁的受弯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考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polymer,FRP)对木梁的加固效果,对比分析了6根普通木梁和21根FRP(包括CFRP和GFRP)加固木梁的极限荷载与抗弯刚度等结构性能,并探讨了构件的破坏形态与破坏机理. 结果表明:FRP可避免或延缓木梁的受拉脆性破坏,降低木材缺陷对其受弯性能的影响,充分利用木材的抗压强度并显著提高构件的刚度和延性性能;当配筋率为0.37%~1.13%时,FRP加固木梁比未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7.7%~77.3%. 基于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国外试验结果初步验证后发现,该计算公式简便且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布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苏岩  杨玫 《建筑科学》2006,22(5):34-38,70
在12根梁的试验基础上,对碳纤维布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后的受弯破坏特征及对梁的极限承载力、刚度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试验中考虑了纵筋配筋率、加固量与加固方式、锚固情况、粘结长度四个变化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碳纤维布加固的高强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提高较多,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布加固已损伤高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5根碳纤维布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其中3根为预裂梁,2根为对比梁,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损伤程度对加固梁的极限荷载影响不大,对梁的抗弯刚度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15.
选用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和高强玻璃纤维(SGF)为增强材料,制作CF,CF/GF和CF/SGF层间组合混杂纤维增强木梁,并对其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分析了该木梁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讨论了其荷载-位移特征、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结果表明:与单一CF增强相比,合理匹配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HFRP)可显著提高木梁的承载力和延性.提出了HFRP增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FRP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剥离破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果  王文炜  王国成 《混凝土》2003,(8):37-39,42
本文介绍了FRP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剥离破坏的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FRP片材加固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不同类型纤维布加固的11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在不同加载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贴CFRP布和GFRP布加固后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裂缝宽度减小,抗弯刚度有所增强。粘贴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和加固时的初始应力水平有关,初始应力越高,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就越低。粘贴纤维布后,混凝土梁的延性有一定的降低,相对于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玻璃纤维布混凝土梁的延性较好,连续梁支座塑性转动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CFRP布加固框架梁柱端部受弯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碳纤维布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端部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方法,并通过3个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构件(其中的2个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加固)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这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加固方法明显提高了梁、柱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加固构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纤维复合材料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8根GFRP布、1根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以及1根未加固对比梁的受剪试验,研究了FRP布受剪加固形式、加固量、剪跨比、FRP材料类型等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着重研究了U型FRP布受剪加固的剥离破坏性能和承载力。根据FRP布应变的试验实测结果,分析了剥离破坏时FRP布的有效发挥程度及其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提出了U形FRP布受剪加固混凝土梁剥离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闫续  滕海文  霍达 《混凝土》2012,(2):28-30,35
纤维复合材(FRP)以其轻质、易安装、耐腐蚀等特点而倍受土木工程界的关注。根据美国ACI-440委员会编写的ACI 440.2R—08《FRP外黏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介绍了该指南中FRP加固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的适用范围和设计方法,并与我国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两者在适用范围及设计方法上的异同点,为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