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隔河岩电站东侧自然边坡的潜在不稳定性 ,直接影响到电站的安全运行 ,为此 ,对该边坡采取了削坡和预应力锚索加固等处理 ,同时采用预应力锚索测力计及深部位移监测仪器对边坡加固及整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控。监测成果表明 :加固整治效果明显 ,目前 ,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索是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高边坡支护的重要手段,锚索测力计对预应力锚索进行了施工实时监测和永久监测,在锚索测力计与油压千斤顶同步率定和现场比测的基础上,分析了锚索测力计荷载与油压千斤顶油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说明锚索测力计在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锚索施工和边坡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峡船闸高边坡锚固及新型无粘结锚索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大水 《水力发电》2003,29(1):36-40
三峡双线连续五级永久船闸,充分利用三峡花岗岩高强度的条件,闸室采用锚固于岩石直立边坡上的混凝土薄衬砌墙结构,使边坡岩体成为结构的组成部分,为提高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共使用了229束1000kN和3975束3000kN的预应力锚索对边坡岩体进行加固,并安装了113台锚索测力计对锚索的受力状态进行监测,在使用锚索的数量及安装测力计台数上均属世界少有。三峡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索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控制,加固效果分析及新型无粘结锚索试验研究与开发等锚固技术的应用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深溪沟水电站导流洞进口自然高边坡俘在地质缺陷,为保证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在进水口上部进行了锚索加固设计。导流洞进口高边坡共布置锚索259根,通过安装的锚索测力计监测资料得知,进口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预应力损失小,设计支护参数满足工程要求。对高边坡特殊地质情况下的锚固设计原则、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控制及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处理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锚索的应用十分普遍,监测锚索预应力损失的手段主要是在外锚墩上安装测力计。一般测力计中都有多个传感器,而厂家给定的仪器系数为综合系数,当监测过程中出现个别传感器损坏时,给定的仪器系数可能不再适合继续使用,需对其进行修正。文中探讨了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宁宁 《陕西水利》2023,(7):152-154+161
锚墩式主动防护网作为一种重要的边坡支护措施,广泛用于库岸高边坡支护设计中。研究锚墩式主动防护网支护效果对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利工程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该边坡在采用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和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该边坡加固后的剪应变及位移变化情况,并将两种加固方式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相对于预应力锚索,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对于边坡加固具有明显优势;(2)两种加固方式下边坡均保持稳定状态,但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产生的最大总位移值为21.8 mm,大于预应力锚索加固的边坡最大总位移10.2 mm。研究结果对于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加固评估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隔河岩电站厂房高边坡监测变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扼要介绍了隔河岩电站厂房岩石高边坡永久安全监测的基本考虑、监测的实施和1993年4月10日下闸蓄水前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这个220多米高的边坡目前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应加强边坡两端的监测;钻孔倾斜仪作为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下步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加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薛守宁 《四川水力发电》2009,28(3):113-115,122
以某水电站左岸缆机边坡施工期测斜和锚索监测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和施工信息,对边坡岩体变形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1)地质缺陷对岩体变形的控制性作用明显,应加强结构面影响区域的监测监控;(2)测斜累计位移随时间进程逐渐呈收敛或未见继续发展的趋势,显示支护对提高边坡抗变形能力的效果较明显;(3)边坡锚索预应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穿越地质缺陷的锚索预应力损失相对较大,距离测点越近影响越明显;(4)从监测数据看,边坡现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作用机理和有限单元法计算原理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单元法,对高土边坡加固前后分别进行建模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加固前后位移云图和塑性区图,说明预应力锚索框架对高土边坡加固效果明显,同时也证明有限单元法对高土边坡稳定计算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0.
锚索测力计在预应力结构监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双洎河渡槽工程实例,对锚索测力计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渡槽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分析灵泉露天矿水文地质以及实验室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疏干措施前后,地下水对灵泉露天煤矿东帮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进行疏干排水,东帮边坡将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采取疏干措施,即:设置3号疏干井、468深井泵以及528水圈、508水圈、468水圈后,减小了地下水对东帮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东帮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1960-2017年的历史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东平湖氯化物质量浓度演变过程,探讨了氯化物质量浓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东平湖氯化物质量浓度自1960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于2015年11月上升幅度较大,在年内会因汛期强降雨而显著下降;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前,东平湖氯化物质量浓度主要受入湖河流、盐碱...  相似文献   

13.
白云鄂博铁矿是包钢的主要原料基地,是举世闻名的稀土之乡,其采场边坡监测对矿山生产及安全而言极为重要。介绍了白云鄂博东矿的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各平台检波器的布置、主分站的安装、无线设备的安装,实现了对A,B,D区域的边坡微震监测。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分析监测数据,能在边坡内部精确定位,并通过三维展示软件,直观地呈现岩体破裂点的位置、能量大小,实现采场边坡的实时监测。应用结果表明:目前监测时间内,边坡B,D区与C区相邻的范围较其它区域事件个数较多,微震事件较为活跃,为相对危险区域,应重点采取防止措施。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采场边坡的实时监测,该系统对指导安全生产和边坡加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竹子坝料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以及料场开挖后形成的东、南、西3段人工边坡,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其影响因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苗朝  石胜伟  谢忠胜  张涛 《人民长江》2016,47(18):50-55
强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作用对川东缓倾岩质滑坡大规模的爆发起到关键作用。以川东典型红层缓倾岩质斜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规律,并从地下水的物理作用和力学作用两方面研究其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在层状和块状岩体斜坡中主要是通过原生层面和节理裂隙运移,孔隙水压力主要集中在斜坡后缘,靠近前缘水压力逐渐降低。川东缓倾岩质滑坡是在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物理软化泥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降雨入渗形成的水平推力、扬压力及软弱结构面强度的降低导致滑坡的启动;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1结构面形成与贯通阶段;2泥岩夹层软化阶段;3强降雨启动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溪落渡电站比较方案——堆石坝心墙防渗料现场大型筛分,密度测定及室内物理力学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对东边坡三个区土料作为防渗料的优劣性提出评价。建议用料要求和进一步试验研究工作的改进意见。对该比较方案选用料场、用料技术要求等提供了依据。同时提出了防渗土料的试验研究方法和选料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OT NDVI指数、气象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趋势分析法对1999—2015年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偏相关系数法基于单个像元从动态角度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引入格网法从静态角度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和地形因子在整体空间格局上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整体较好,高覆盖地区占66.14%,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从动态角度考虑,植被覆盖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动态响应关系不同;从静态角度考虑,植被覆盖对温度、降水、高程和坡度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存在一定的响应阈值,且都具有西部地区响应明显、东部地区响应不明显的特征。研究结果将为制定适应气候和地形的综合植被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剑  彭勃 《人民长江》2017,48(14):27-32
运用GIS技术中的地图叠加法和因子等权求和法对2015年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土地质量、坡度、坡向、海拔、植被覆盖和水体等因子进行分析,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坡度大于3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覆盖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坡度在10°~30°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植被覆盖逐渐减少,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坡度小于1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覆盖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东向、北向、东北及西北方向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分布量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南向、西向、东南及西南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分布量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低于8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斑块分布量最大,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800~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斑块分布量适中,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海拔高于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斑块分布量较少,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距离水体越远的地区,干扰越轻,生态质量越好,越近的地区干扰越重,特别在距水体小于100 m范围内的区域干扰最重,生态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 - NDVI 数据,辅以线性回归法与分段线性回归法,并借助ArcGIS 软件,对辽宁 省2000—2014 年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 1) 时间上,辽宁省植被NDVI 在年 际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2005 年出现突变,多年平均NDVI 值为0. 496; 春季、夏季、秋季 以及植被生长季NDVI 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 年、2005 年、2009 年和2004 年,秋季波动变化的突变点 明显滞后; 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为夏季,且集中于8 月。( 2) 空间上,辽宁省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 辽宁省植被覆盖优良区与辽东山地的界限基本吻 合,植被覆盖贫乏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市和阜新市的东北部地区。( 3) 辽宁省植被覆盖程度呈山地阴坡 高于阳坡的形态,并且植被覆盖程度最好的坡向为北偏西方向。( 4) 2000—2014 年辽宁省植被覆盖度 整体以维持现状和轻微改善为主,保持不变的区域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辽阳市与沈阳市一带有轻微退 化现象,辽西北地区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