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相似文献   

2.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度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应用储层建模技术,可以根据油田开发基础数据、运用各种储层建模技术方法可以建立油藏的三维地质预测模型。同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通过储层建模技术生成油藏地质模型能以多种图件的形式显示,还可用于井设计或经粗化处理后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油田开发后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一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特征,层内非均质严重,自然产能低,因此,对储层参数计算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该类储层特点,结合储层四性关系特点,建立适合该区的测井解释模型,为油田下一步精细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技术对策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南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技术以碳酸盐岩、低阻油层、复杂岩性测井综合解释技术为特色,在裂缝性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低孔低渗油藏测井评价技术、油气藏储层物性参数精细解释技术、油藏整体描述技术、油气井工程测井整体评价技术、油气井生产动态测井评价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测井评价技术,自国家“八五”以来在测井方法理论研究、油田测井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为扇三角洲沉积相,具有物源近、成熟度低、储层纵横向展布不清、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和沉积微相分析、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储层物性时空展布特征描述等系列研究,建立了基于超短周期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于单砂体的层面微构造模型,弄清了单砂层范围内沉积微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划了有效储渗体和物性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表征的方法与技术,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应用取芯资料,测井信息、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对克拉互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在储层细分及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细致地研究了储层砂及其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包括储层结构、连续性、连通性、非均匀性。为该油藏的挖潜增产措施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面120区薄互层砂岩储层有效厚度解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120区沙四段1砂组属于淡咸水环境下的滨浅湖沉积,层内灰质夹层较多且分布广泛,这给油藏开发带来较大影响。观察和精细描述现有岩芯,结合实验室分析数据和动静态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后,重新制定出了适合本区的油、干层判别标准,并运用新标准对沙四段1砂组油层进行重新解释,指出了储层分布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解释与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地震资料解释与含油气储层预测的关系;详细讨论了用地震技术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强调在储层研究中,结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用VSP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等技术精确标定含油气储层的重要性;介绍了地震常规精细处理与各种地震特殊处理相结合在储层预测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王庙油田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目前采出程度只有7.7%,采油速度只有0.56%,综合含水已高达81%,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不同敏感性等。要进一步改善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时进行有效注水、进行高压注水和脉冲注水、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准确的储层综合评价是储层改造的前提,常规测井可以准确描述井筒储层的发育情况,而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可以探测井旁约30m以内的储层发育情况,二者结合,可使储层描述更为精细。介绍了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和储层改造设计中的应用。借助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提供的井旁储层发育层段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射孔和改造层段,结合井旁储层发育的规模可以优化设计改造液用量。改造后的酸压测试解释得到的井旁储集体发育特征与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解释结论相吻合,二者资料相互印证,证实了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资料的可靠性及其在优化储层改造设计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沟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现状,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ANN、IESX、Gridstar、Voxelgeo等软件,将基础地质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预测、地质建模等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新沟油田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地质建模及调整挖潜措施技术系列。根据精细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预测以及地质模型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沟油田调整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1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已经成为储层表征和建模的新技术,流动单元是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和最基本单位,也是精细油藏描述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攻关目标。文中简述了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储层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孔喉细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注入水水质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含油污水的深度处理至关重要,是水质净化(除油和除悬浮物)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根据油田含油污水的水质特征及危害性提出了水质深度处理的必要性,结合江汉油田污水水质特点,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选择,对纤维束和金属膜两种精细过滤处理工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处理实际就深度处理工艺的适用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提高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达标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了松滋油田红花套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可能产生低阻油层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松滋油田红花套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束缚水含量较高引起和高矿化度地层水、岩石亲水性、岩性细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5.
根据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滚动增储、未动储量开发、井网加密调整、精细注水,完善注采井网、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潜的潜力方向,指出下一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和技术思路。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南气田石炭系气藏为一具有边水的地层一构造复合气藏,气层分布稳定,是以细粉晶云岩和角砾云岩为主的微裂缝一溶孔型储层。通过对石炭系气藏地质研究,结合各生产井生产情况,认为黄龙组储层尚有一定扩边潜力,在储量范围内、井控面积外,尚可进一步部署井位外扩探边。  相似文献   

18.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体薄片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岩性主要以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成熟度偏低。通过室内压汞实验分析了沙河子组储层孔隙结构,表明该储层整体表现为孔喉半径小,造成孔隙结构中微观规模的油水分布不均匀,为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岩性油藏,储层主要受颗粒粒度及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溶蚀作用使各类孔隙有效连通,因此,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及影响因素确定,有利于徐家围子断陷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以古地貌分析、砂体展布特征为指导,开展了潜江凹陷建新地区多种技术手段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与波形类属性是该区的敏感性参数,并且通过本地区的岩石物理分析,认为波阻抗也能较好地区分储层;在刻画储层展布形态的同时与构造相叠合落实了多个构造-岩性圈闭,进一步明确该区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油藏开发前期和开发中后期密闭取芯分析资料开发动态资料,研究文25东块沙二下油藏主力含油层系水淹特征及储层物性变化.研究表明:油层水淹导致储层孔渗分异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油层主流动喉道决定的有效孔隙体积减少,驱油效率下降,无水采油期变短.这正是该油藏有关油井液量大、产油量上升不明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