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部房地产司负责人日前在京说,房价中“水分”太大是引起房价过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重点是挤“水”降价。 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与收入存在一定比例,世界银行对许多国家推行居民住宅商品化情况做过综合考察后认为,住房价格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应保持在3:1到6:1之间,若高于居民  相似文献   

2.
从三四线城市齐齐哈尔市研究入手,从生产供给、购买交易和消费需求三个角度对该市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计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房屋空置率、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房价收入比这五个指标的数值,最后用熵权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综合预警系数K值,对齐齐哈尔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测度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居民购房实际承受力 许多人甚至包括房地产经营者、银行界人士、研究人员,往往以居民家庭年收入和房价比作为指数来判定和测算居民购房实际承受力。这种方法极不科学,易对社会、公众以及自己产生误导。 判定居民购房实际承受力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居民购房实际承受力指数,即居民家庭购房可支付款与该居民家庭购房费用之比。例如,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3万元,房价是30万元,则二者之比为1/10,以往即以此指数来判定居民购房承受力,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作为一个家庭,其成员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穿衣,不让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明确表示,今年将投资100亿元建造1000万m~2低价住宅,用以出售和出租给中低收入的职工,为此,政府将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海内外投资者参与这一工程。 发展建设低价住宅,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房地产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要看公众购房的经济承受力。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与收入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世界银行对许多国家综合考察后认为,住房价格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应保持在3:1至6:1之间。我国当前一套50m~2的普通住宅的房价相当于一般家庭年收入的10倍至20倍以上。北京市有近90%的人认为商品房价应该在每平方米500元至1500元人民币之间,这是广大居民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传统的中国老百姓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开门七件事。当今的中国家庭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逐年收人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大多数家庭的大部分收入仍然花在了吃穿用方面。居民挣的多,花的也多,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迅速增长,食品、生活日用品、子女教育、服装、住房支出、医药保健成为城市居民的前6位主要消费项目。由于缺乏其他更有效的资金分流渠道,为了应付家庭远期消费的需要,居民们将多余资金存进银行或购买国债,把储蓄作为保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居民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6.
住房消费支出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住房消费支出水平应该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住房消费支出比过高反映住房消费超出了居民的支付能力 ,可能导致一部分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难以满足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住房消费过低则反映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没有释放出来 ,制约住宅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只有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住房消费水平 ,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相关概念界定在不同国家 ,或者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 ,关于住房消费支出的指标内涵和统计口径往往不同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 ,必须首先对相关…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德国政府一直鼓励居民购买房屋居住,而几乎每一个德国人,也都渴望自己能有一幢公寓或房屋。 德国人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城乡人口的不断增加,房价也在逐年上涨,而买房子,当然是件划得来的事。德国政府为鼓励私人购买房子,  相似文献   

8.
正产权运作模式与权益保障机制1.共有产权运作模式共有产权计划是通过住房协会提供的。购房者可以购买部分产权(可以在房屋价值的25%~75%之间),剩下的部分付租金。自己购买的份额部分,可以采用抵押贷款。共有产权物业通常是土地批租物业。(1)符合条件的家庭。家庭年收入等于或少于6万英镑;首次购房者或者过去拥有住房,但现在没有购房支付能力的家庭;目前租赁地方政府或住房协会住房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房价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各地区房屋价格的变化与人均GDP和人均住房支出有直接的关系,并通过引入房价强度相对数这一指标,对城市房价的变化趋势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刘志宇 《城市开发》2000,(12):53-55
●物业管理费用支出是居民住房消费的重要部分 ,所以职工的工资中不仅要包括买房的支出 ,还应包括物业管理的支出●在职工的工资中增加物业管理费的补贴 ,是从根本上转变住房分配机制的举措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由于住房的价值量大 ,使用寿命长 ,所以有关住房决策往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决策。在哪儿居住?住什么样的房子?是人们消费行为的综合体现。一般说 ,住房消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购买、租赁住房的支出。这部分消费是人们住房消费的起点 ,也是人们住房消费的最主要的方式。2.物业管理方面的支出。在物业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  相似文献   

11.
时下,德政府鼓励居民购买房屋居住。而几乎每一个德国人,也都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幢公寓或房屋。 德政府为鼓励居民私人购买房子,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购买住宅的免税政策。如子女多、购房面积大者,每年可免除一定数额的所有税,一般一两个子女者,可免缴所得税5000马克,此政策一般为期8至10年。  相似文献   

12.
诸多企业纷纷加大房地产投资 10年来,中国房地产持续疯狂,房价持续上涨.直至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联手出台"二套房贷政策",规定居民购买第二套房及以上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平均居住面积者购买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除外)者,贷款首付不低于40%、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0%,多年来具有调控耐药性、调控不见成效的房价终于开始逆转向下,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通道.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
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态势明显,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形成了严重的偏离。通过住房与物价的对比,分析居民及非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与银行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提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的监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房屋建筑是目前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房屋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是不少城市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房价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市民需求支出绝大部分收入甚至是毕生积蓄才能购得一问房屋,所以商品房的质量好坏绝对不能忽视,但是质量问题是在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入手,运用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建立收入与居民人数比例的对应关系,计算出保障性住房体制外需要通过购买商品房满足住房需求的居民人数,通过改良传统的房价收入比公式,提出新的房价收入配比公式,计算居民可承受商品房价格区间.  相似文献   

16.
三、鼓励建房的住宅政策 (一)政府贷款制度在加拿大住宅类型中公寓比例数并不多,而高层数量更少,占比数最大的还是独立式住宅。这一情况与政府的住宅政策有一定关系。加拿大住宅有私人建造的,有政府建造的,也有居民联合建造的。政府有一种贷款制度(Mortgage),居民可以用准备建造或购进的房屋作抵押,向政府或银行申请贷款。购买房屋仅需先付约1/3至1/2的房价,然后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4):94-9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消费升级可从特征、度量、问题和发展4个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服务型和品质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在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分析时,可获得收入需求弹性,将居民消费结构中支出项目划分为一般商品和高层次商品,并以高层次商品支出占比的变动情况作为居民消费升级的度量指标。经测算,2016年中国居民高层次消费支出占比较2013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着消费率偏低、服务型消费供给不足、居民负债率上升过快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填补服务型供给缺口,促进中高端消费回流,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管控居民负债,稳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抽样调查,全国农村家庭购买建材产品的支出,约占全国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4。建材费用已成为农民生活消费的第二大支出。目前,我国农村对建材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规格等要求不一,需求和  相似文献   

19.
<正>诸多企业纷纷加大房地产投资10年来,中国房地产持续疯狂,房价持续上涨。直至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联手出台"二套房贷政策",规定居民购买第二套房及以上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平均居住面积者购买第二套改善性住房  相似文献   

20.
从居民生活水平对城镇建筑能耗影响的视角,以重庆市为例,搜集相关数据,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居民生活水平评价参数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主要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参数相关,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来控制这两项参数,对控制住宅建筑能耗的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