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05,(39):33-3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矫林 《中国信息界》2005,(17):45-4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中国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企业界风起云涌,本土企业纷纷踏上了通往国际化的征途。浪潮集团也加速了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经济垒球化、市场化和知识化时代,中国面临着入世后的各种挑战。国内经济告别了短缺经济,企业进入了国际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竞争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信息企业的生命力就是产品的生命力。创新是信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大家的其识。  相似文献   

6.
侯利 《IT时代周刊》2005,(16):66-66
对中国多数电子信息企业而言。最短的“木板”是技术和研发,只有补长这块板,企业这个“桶”才能装上更多的水,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通过国际化去补技术和研发的短板是正确的选择。因此,联想的并购虽然存在诸多风险,但无疑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扬长补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变局下,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 我想谈两点:第一,时代变迁给中国企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什么?第二,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转型,或者说应该如何变?  相似文献   

8.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借助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及其跨国企业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己的企业,还是先在像“金砖四国”这样的市场上做大,进而拥有相关市场上的话语权,这对于正在国际化征途中急行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品牌建设事关企业成败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解决的永恒课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如何在风起云涌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且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值得深思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非常感谢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组织这样好的一个论坛。我听完论坛发言以后很有收获,我觉得这个论坛办得很好。今天是一个主题,两个内容。虽然丰题是国际化问题,但是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关于自丰创新方面的内容。这个内容对我们搞对外经济研究的人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IT时代周刊》2005,(16):56-57
长虹有着无数次的国际化选择,包括外方多次找上门来的谈判,但长虹惟独选中了低价贴牌加工出口这条容易遭到反倾销的“超常规”国际化道路,这是长虹的误区,也是倪润峰式“规模战”思维的必然。 我们以长虹的国际化误区为商业标本进行分析,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节选自徐明天新著《长虹隐痛——巨额应收账款覆盖下的企业难题》,本刊获当代中国出版社独家授权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ERP选型成功,后续的实施就会事半功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路上,选型有了新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中海油向优尼科发出130亿美元的巨额收购要约。新年伊始即传出这样的消息似乎就预示了接下来的这一年,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不同凡响、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受益于身处的这块肥沃的大市场,中国的通信企业无疑是最具实力和野心的国际化力量之一。华为、中兴正在用新的销售数字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国际收入纪录,并开始在欧美地区崭露头角霉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涉足香港市场,在中移动这一年里不断的出击中,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版图”开始从制造业向运营业大肆漫延。“竞购”成为2005年最流行词汇之一,也形象地描绘出中国通信韭进入国际市场,直面“拼杀”“较量”的真实状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日趋坚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只是软件行业的国际化思路与通信、电子等行业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无线通信》2000,6(10):16-23
对信息时代市场和技术的激烈竞争,面对企业国际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趋势,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站在技术发展前端的通信行业民族企业,怎样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仅能够生存,且能够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国内各行各业人士非常关心的事情,本刊有幸请来国企高层人士,在2001年即将来到之际,谈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现摘要刊出,供我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17.
左岸 《通信世界》2014,(25):28-28
在全球经济日渐复苏的今天,企业国际化扩张的意愿高涨,不过IT基础设施的匮乏仍然阻碍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走出去”是企业突破本国市场限制、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有效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欧美经济体的复苏,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步伐开始加快。那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技术或者体制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王东 《中国新通信》2005,(12):28-29
从华为收购马可尼失败、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股份失败到中国移动成功收购华润万众和网通收购电讯盈科股份,中国的通信企业在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国际化决心。学术界虽然对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尚有争论,但大家也都公认国际化是通信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国际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呢?我国通信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化模式?我们的企业还未走出国门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走出国门时就要有一套预案,走出国门后要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计划,这才能最终成功地实现国际化,成长为世界上一流的跨国通信企业。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兴通讯继2004、2005年度之后再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同时入围的企业还有思科、西门子、诺基亚等25家企业。据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这一活动在中国企业界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本次评选过程中,评审专家根据社会责任感、发展潜力和国际化等六项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了评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我国成功加入WTO、基础电信市场面临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走向国际化是中国电信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