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实施胡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新增测水量水信息自动化建设,该项目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建立了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了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以及对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连市土壤墒情采集手段落后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大连市墒情系统的设计、 开发、 建设过程.该系统实现了大连地区土壤墒情监测、 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全区的土壤墒情状况,为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建设经验可以供相关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层水量平衡模型在土壤墒情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项目区的实际状况,运用土层水量平衡模型来预报当地土壤墒情,发现该模型计算所得的土壤含水率与实测值比较符合,且应用时具有所需信息量少、实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灌区测水量水自动化是灌区管理数字化的基础。太河水库灌区测水量水工作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自上而下,逐步实施。太河水库灌区测水量水系统由水库中心站和水位遥测站组成,测定渠道水位后,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出过水流量,数据传输网络采用有线通讯和局部站点无线超短波相结合的组网方式。介绍了淄博市太河水库灌区测水量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原则、过程、效益分析和运行管理等情况,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为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信息化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精准高效的墒情监测系统。文章对墒情监测系统设计思路总体框架以及相关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灌溉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降低农产品投入成本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自动化灌溉水平较低,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我国自动化灌溉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基于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特性研制了一种精准自动化灌溉系统.该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现场气象环境监测系统、远程...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农业干旱的自动监测与评价,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合自动化控制理论,设计了一套以土壤墒情传感器作为土壤含水量测量传感器、以遥测终端机作为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的核心、以GPRS通信作为数据传输方式、以太阳能供电作为电源系统的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土壤墒情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等功能。该系统为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布设合理的监测站网,可实现区域土壤墒情连续、实时监测,为区域抗旱防旱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柳园口引黄灌区控制面积40 724 hm~2,耕地30 882 hm~2,拥有人口35万人,由于多年来灌区渠系工程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日趋萎缩,灌溉节水显得越来越重要。为适应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在柳园口灌区范围内建立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对作物土壤水分指标进行远程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指导灌区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12.
连云港市为了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自动监控技术,实施了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根据当前监测站点的基本情况,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可靠性等原则进行了自动监测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并在各个方面对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下排水管道流量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水管道属于资金密集型市政基础工程.准确掌握管道内水流状况,是改善排水系统管理、科学制定管道系统改扩建方案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管道系统模型、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的基础.系统总结了排水管道流量测试的常规技术,提出了适用性评估方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实用的排水管道流量检测设备及其在上海的应用,以期推动国内排水管道的流量检测与排水系统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反映旱与涝的主要指标是土壤含水率。通过对长治市墒情测验历史资料分析及降水、蒸发等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分析,根据有关下渗原理,总结墒情计算方法,得出墒情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5.
李智峰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3):37-40
近年辽宁省加大了土壤墒情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在西部地区建设固定式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站的基础上又配备了便携式土壤水分自动采集仪。为了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辽阳分局对采集仪进行了参数率定及野外人工土壤墒情对比实验工作。根据实验分析成果,结合多年来人工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经验,了解并掌握了采集仪工作原理及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