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门窗》2016,(9)
藏式建筑是西藏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建筑,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藏式建筑也逐渐受到了外界的文化感染而慢慢与现代建筑的某些特色相融合,本文笔者简单的论述了藏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的互相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盖湘涛 《建筑》1998,(11):40-40
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环境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现代建筑星罗棋布于世界各个城市,而且,由这些现代建筑组成的现代化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兴起。旧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得到改造,它们以铝合金、彩色玻璃、不锈钢等装饰材料为特色,呈现出明快开朗的城市空间景观。仅从技术方面说,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创造这样的建筑物。更醒目的是现代建筑艺术造型体现了新的艺术观,以其简洁新颖的立面构图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现代建筑比其守旧的店统建筑靓进了一大步。而城币景观中的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二十世纪胄遍采用的新型建筑风格,由它装点着现代化的城币,真…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对近现代建筑的促进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红  陆隽 《工业建筑》2001,31(1):1-3
通过对工业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产生之相互联系及其对现代建筑运动促进和发展作用的回顾和总结 ,强调了工业建筑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对工业建筑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自身的发展和创作作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及“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观点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建筑”没有灭亡,“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补充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之比对这几个特点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谈起,说明日本现代建筑从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析出当今日本建筑风格形成的源泉,以期国内建筑同行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丙年 《安徽建筑》2005,12(5):39-40
本文分析了小品建筑——事建筑所呈现出的现代建筑结构、空间、形式和材料方面的特征,从而总结出事建筑反映与浓缩了现代建筑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能源危机正愈演愈烈。绿色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一种新型环保理念,正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本文简要从现代建筑出发,分析对比现代建筑与绿色建筑的不同理念,探讨今后建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在建筑行业中,各种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纷纷涌现,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促进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建筑中充满了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元素,而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则相对较少。传统建筑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既推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又使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本文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定义入手,分析了传统建筑的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将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9.
王勇 《工业建筑》2000,30(9):15-18,32
论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建筑从传统手工业形式走向工业化 ,从而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建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机器美学使建筑出现的工业化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安海  金缨 《华中建筑》2008,26(2):31-34
该文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11.
王又佳 《华中建筑》2006,24(5):15-17
现代语言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句法学或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其中句法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彼得·艾森曼虽然在不在断地批判自身,却始终醉心于句法学的研究,并提出一套自己的句法规则,运用于其建筑作品中, 该文讨论了他在建筑话语中用过的几个句法规则,探讨其中的哲学背景及其对时代特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王又佳 《华中建筑》2006,24(2):50-52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的叙事倾向于依靠术语与思辩式评述。尽管彼得·艾森曼为他的读者定义了一些词汇的含义,仍有一些术语的意思是晦涩的。本文试将其建筑话语置于后结构主义哲学的背景下,探讨其中的哲学表征及其对时代特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焦洋 《建筑师》2022,(4):59-69
作为近代曾身任将作且较早具有建筑学视野的代表性人物,朱启钤为何要发起辑录古代工艺之事杰出人物的 言行事迹?这其中的用意,依据他本人在《哲匠录》“叙例”中的话,一为“表彰前贤”,一为“策励后生”。就前者而言, 以哲匠为名,可通过对该词固有寓意的发覆,最大限度地囊括古代工艺之事中的各类人物,并尽力罗致有关其禀赋才 智的记载;而就后者来说,所谓“策励后生”则是意图经由上述努力,使本土新兴之建筑学者认识并传承古代智慧,以 达至“沟通儒匠,浚发智巧”或“汇通文化史”的目标。由此,该著作的主旨或可以被诠释为包含有“何为哲匠”与“哲匠 何为”两个要义:前者为朱启钤遴选人物时的标尺,体现出他对于土木营造乃至工艺之事参与者所涵盖之类型以及所 发挥之作用的体察;而后者则反映出他在建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下对于土木传统之命运的忧患意识,寄托了他透过哲 匠视角使不同层面之传统智慧得以呈现,并将其融会贯通的期望。将经由对《哲匠录》上述两个要义的讨论,使朱启 钤等近代学者在20 世纪初所着力复兴的哲匠话语及其所承载的学术理想在当代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4.
张炯 《华中建筑》2002,20(3):31-32
该文提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反映先进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建筑创作手法而言,应有所创造;从创作理论而言,应有思想性和艺术必,建筑创作方式而言,建筑作品对应先进的文化标尺,该文指出了当前建筑创作中的失语现象,通过分析之后阐明,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走向成功之路上,应该克服消费化,复制化,庸俗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建造诗学:建构理论的翻译与扩展讨论"会议的开场发言,文章从建筑史学的角度阐述了建构的话语与建造的诗学的关系,并呼吁建立一种面向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当代实践的中国建筑的建构话语。  相似文献   

16.
李丽红  卓新贤  王义彬 《建造师》2006,(11):149-153,128
The research on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shows that discourse seems to be a more natural unit of language to investigate. Also, sentences are also ambiguous or obscure apart from their discourse context. Just as we need to examine sentence structure to fully appreciate word processing, we must understand discourse structure to appreciate sentence processing. Discourse provides a rich source of material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used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of connected discourse depends less on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sentences than on their arrangement. Indeed, 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a group of meaningful sentences thrown together make no sense at all. In this paper, we will adopt a sound teaching approach of top-down language processing in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thus we can improve read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路培 《时代建筑》2014,(1):28-31
文章基于面对面的访谈和邮件问答形式的采访,简要介绍了几位建筑师出身并在其他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物,对建筑教育背景与新职业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他们从共同的出发点出发,将事业的触角延伸至建筑之外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也构成一种建筑学于自身学科和行业之外对各种新的发展可能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岑伟 《时代建筑》2004,(5):74-77
文章从1778-1955年上海老城厢的128宗房地交易与变更的契约档案中寻找契约实践的空间话语。没有一般的话语,只有具体语境中的话语。空间话语的谱系写作是对城市空间的另类解读。契约实践的空闻话语亟需列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Discourse Analysis and its Utility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cent years,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deployed by academics as a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the urban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 ways in which key actors exercise power. Much of the discourse-based research in urban policy has drawn upon the writings of Norman Fairclough and Michel Foucault and seeks to provide a critical scrutiny of texts and utterances of policy makers and other key actors. The methodological assumption that informs discourse-based approaches is that politics is an arena in which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seek to establish a particular narrative or version of events as a means to pursue political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begins by setting out the theoretical influences that have informed discourse analysis. There then follows a discussion of some of the studies that have deployed discourse-based research within urban policy, an evaluation of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a method and an assessment for new areas of enquiry. The article's conclusion is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provides the researcher with a set of tools to interpret urban policy in a theoretically informed and insightful wa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itfalls associated with its techniques that require consideration before any analysis should commence.  相似文献   

20.
史建 《时代建筑》2006,(1):140-145
文章从“展览描述”、“展览性格分析”、“展览学术分析”三个层面对张永和作为独立策展人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进行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