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中上游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究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地质学的观点来说,新构造运动和区域地质条件是淮河产生洪涝灾害的内因,而气象条件及人为因素则是淮河洪涝灾害产生的外因。一、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1、从《中国大地构造图》上可以看出:淮河中上游地段位于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接壤地带,新构造运动在该地带表现为全新世以来的缓慢上升期,加之淮河已属老年期河流及黄河两次夺淮,使淮河的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道变迁、淤塞。 相似文献
2.
桐柏山山前岗地地处淮河上游,位于淮河干流与其北岸支流汝河之间,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地区,即所谓的驻马店岗和正阳岗。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区遭受洪水的威胁不大,但具有以旱为主,兼有渍涝,且分布广、频率高的特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淮河上游的水旱灾害发生率达84.8%,而该区则高达90%,几乎年年受灾。旱灾多发生在春、夏季节,近几年冬旱次数也有所增加。旱灾发生时,地表干硬,无法耕作。涝灾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4.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受梅雨、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区域内湖泊、洼地较多,河道淤积,排涝标准低,排涝设施老化;汛期受过境洪水高水位顶托,外洪内涝问题十分突出。仅2007年的涝灾,就使淮安11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通过分析涝灾成因及特点,提出制定区域防洪排涝总体规划,提高排涝标准;加强湖泊保护,恢复湖泊原有防洪滞涝功能;调整低洼地区的农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加强基层水利管理队伍建设,保证运行维修经费。来有效缓解淮安地区受涝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湖州市洪涝灾害及其综合防治沈澄,冯再新,龚丁(湖州市水利农机局)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气候不稳定性,每年4—9月的梅雨期和台风季节,降水集中,易遭暴雨袭击,同时排水不畅,常造成洪涝灾害,这也是我市最大和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防治洪涝...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考证,黄河夺淮前,淮河是一条自然河流,河床宽深,泥沙很少,没有堤防,周边是分布着串珠状的水洼湖泊,是天然的行洪区和蓄洪区,蓄洪容量达100亿立方米,自身行蓄和调控能力很强,洪水可一路通畅入海.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洪涝灾害频繁,气候因素、自然地理、河流水文及土壤条件等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据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工程、生物、农业耕作等措施.修筑江河堤防,防止洪水入侵;开挖排水沟道及建设必要的排水泵站,排除田间积水;结合工程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调节农田小气候,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地学基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繁、危害严重。据统计,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洪涝面积达2170万亩。1991年的洪涝灾害,说明治淮的任务还很艰巨。本文拟从地学、水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提出淮河治理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地理位置与雨洪问题淮河流域位于北纬31°~36°之间。从灾害学的统计来分析,北纬30°~35°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从气象学讲,淮河流域正处于半湿润南暖温带与湿润的北亚热带两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受太平洋、西伯利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强弱、进退、排旋控制了降雨过程和旱涝变化。6、7月以梅雨为主,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如1954年、1956年),8、9月易受台风侵袭,常出现突发性大暴雨(如75·8大暴雨)、局部暴雨、多次连续性暴雨。淮河中、上游的暴雨,不仅时间、地区集中,而且强度特别大。“75·8”暴雨中心林庄的最 相似文献
11.
汨罗市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水文气象等特点,陈旧的防洪治涝工程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制定有关政策,规划,进行有效治理,在分析了汨罗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后,提出治理的紧迫性,以引起各级主要部门的重视,确保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24日至7月12日,商洛地区七县(市)先后程度不同地遭受了暴雨袭击。特别是7月2日至11日的10天里,就发生了六次高强度的大暴雨,山洪暴发,泥石俱下,河水猛涨,出现了继“87·6”、“88·8”水灾以来又一次毁灭性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13.
项祥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9):8-10
入汛以来,驻马店市累计平均降雨686mm,较多年平均同期偏多120%,形成了自1954年以来淮河流域同期最大的一次洪水。全市人民奋勇抗洪,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但通过此次超标准洪水对防汛工程体系的考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沟河标准低、配套防洪涵闸少是平原地区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近些年,地方党委、政府把防洪和除涝作为振兴经济及稳定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防洪除涝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地防治了洪涝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针对平原地区洪涝灾害的情况,分析成因,提出了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中游是指洪河口到洪泽湖出口段,干流河长500公里,区间集水面积13万平方公里。除西北部的伏牛山和南部的大别山、皖山余脉外,总面积的85%是广阔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建国40多年来,水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年份有16年,其中超过3000万亩的有6年,1963年达6000万亩,为淮河中游总耕地面积的86%。1991年淮河水灾震惊了海内外,淮河中游被认为是最难治理的地区,需要广开思路深入研究。为此,笔者提出本文与同行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产生洪涝的环流形势特点是 :在东亚区为北脊南槽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 ,且 6月份洪涝月与 7、8月形势基本相同。为研究这种环流特征 ,以 1991年 7月黑龙江省特大降水形成洪涝为例 ,计算其流函数 ,速度势、辐散风、纬向风、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表明洪涝具备的条件和须有两支水汽通道 ,一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 ,另一支来自偏南方向的水汽。二支相汇在 12 0°~ 130°E的渤海湾附近 ,使水汽通量大大增强 ,形成强烈的辐合上升。从洪涝前期各主要系统的演变特征得出长期预期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洪汝河是驻马店地区两条骨干河道,流经全区九县一市,控制流域面积1238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83.6%,是驻马店地区主要粮棉油产区。由于洪汝河流域位于北温带和南温湿亚热带之间,历史上为豫南暴雨中心地带,洪涝灾害严重、频繁。80年代的10年间,共发生大的洪涝灾害达6次之多,年平均受灾面积250万亩。今年6月12~15日,全区平均降雨160毫米,洪汝河流域部分大中型水库及河道普遍超过汛限水位和保证水位。宿鸭湖水库最大入库流量328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达54.56米, 相似文献
18.
临沂地区地处鲁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区域内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夏季雨水集中,降水量不仅年内分布不均,而且区域分布差异也较大,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区易遭受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在我区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深的自然灾害之一,据史料记载,自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06年 相似文献
19.
20.
汉寿县历来水患灾害频繁,据资料记载,自公元28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共发生全县性特大洪水灾害的112年,局部水灾则年年都有。因此根据水患是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54年大水全县堤垸漫溃后,人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治水,但水患灾害发生频率仍然很高,从1949年至1999年50年中,发生水灾14年。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共发生特大洪水6年,其中1995年以后连续4年出现特大洪水,对全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20世纪90年代特大洪水发生的频率之高,灾害之重是历史少见的。因此,正确分析研究洪灾害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