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MIKE11模型结构和原理,将MIKE11模型应用于洪泉片(豫)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中,模拟干流河道的溃堤洪水过程,从各频率间结果、溃口与河道断面过流能力、水量平衡和实测洪水模拟四个方面,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MIKE1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溃堤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MIKE11模型结构和原理,将MIKE11模型应用于洪泉片(豫)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中,模拟干流河道的溃堤洪水过程,从各频率间结果、溃口与河道断面过流能力、水量平衡和实测洪水模拟四个方面,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MIKE1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溃堤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确定与分析水库下游洪水淹没范围,以联合调度模型得到的累积成灾水量为淹没水量,以研究区域的DEM为数据基础,并结合体积法的思想,通过ERDAS模拟黄壁庄水库下游一定水量的无源淹没面积。模拟结果表明,对100年一遇设计洪水,将不产生淹没;对1 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在累积成灾水量为39.26×108 m3时,相应成灾水量洪水淹没面积为3 926km2,与子牙河系堤防保护区查证资料相符,可见库群联合调度与DEM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洪水淹没范围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SWMM的城市暴雨内涝淹没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淹水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了淹没分析模块,结合SWMM模型,实现了对城市暴雨内涝淹没范围和淹水深度的模拟分析。并以华南沿海某城市区域为例,进行了设计和典型暴雨条件下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GIS的淹没分析模块设计合理,计算结果较理想、可靠,能直观表现受涝区淹没范围和淹水深度,在城市排水管网规划、雨洪管理和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宁晋泊和大陆泽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利用MIKE FLOOD软件包建立宁晋泊和大陆泽蓄滞洪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采用“96.8”历史洪水淹没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对大陆泽任县环水村不同时刻的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蓄滞洪区5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过程,得到了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历时等洪水淹没特征信息,并以最大淹没水深单指标来进行洪水风险分区,绘制洪水风险图,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地区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与日俱增。为研究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以上海市黄浦区北部为研究区,分别使用人工划分法和泰森多边形划分法建立管网模型,并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不同重现期情景下研究区的淹没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泰森多边形划分法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暴雨内涝情景模拟;最大淹没面积和最大积水深度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在降雨重现期为5、10、20、50、100年时最大淹没面积分别为1.15、1.63、1.87、2.02、2.06km2,内涝灾害明显加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城市内涝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叶尔羌河流域洪水风险,以叶尔羌河喀群渠首至中游渠首之间的区域为例,构建了集MIKE11、MIKE21、MIKE FLOOD为一体的洪水淹没演算模型,计算了不同量级洪水下的淹没范围、水深、流速等风险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的洪水风险图。计算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洪水风险较高,5年一遇洪水就能引起叶尔羌河部分河段洪水漫溢,造成淹没损失。编制的洪水风险图可为研究区的防洪减灾、洪水风险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能够较好地模拟济南市遭遇强降雨时"南水北淹"的洪水运动特点,构建了一个既考虑淹没又考虑街巷洪水的城市雨洪模型,并在模型中的水动力学计算部分采用了Lattice Boltzmann方法。为判断模型精度,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该模型唯一控制站点小清河上黄台桥水文站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并将重要道路上易受淹点的调查水深作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和调查水深相比,该模型模拟结果较好,且由于在街巷洪水、河道汇流计算部分采用了Lattice Boltzmann方法,计算效率较传统的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雨洪滞留池和蓄水池对雨洪过程的不同影响,介绍了雨洪滞留池和蓄水池的特点及设计方法,构建了基于SWMM的雨洪模拟模型,并以济南市某小区为例,采用SWMM模型分别对雨洪滞留池和蓄水池模式下的城市雨洪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雨洪滞留池和蓄水池对雨洪的控制作用及效果各有侧重,雨洪滞留池侧重于洪水调节,可通过不同高度的排水孔实时调节自身调蓄容积,对洪水的调节具有持续性,但并不能减小区域内的总径流量。而蓄水池利用自身容积对雨洪进行调节,其调节能力随自身储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蓄水池水位较高时丧失洪水调节能力,相比雨洪滞留池其侧重于洪水利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雨洪控制利用目标,结合区域水文特征、下游最大允许流量及工程经济等选择适宜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KE21 FM模型的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KE21 FM模型的用户界面友好、可视性好、能灵活处理复杂地形等优点,基于蓄洪区洪水演进特点,构建了基于MIKE21 FM模型的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潖江蓄洪区的洪水演进模拟结果表明,MIKE21 FM模型简便、运算快速、模拟精度高、模拟效果真实,可用于较复杂蓄洪区的洪水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城市垃圾的危害与再生利用的必要性;从垃圾的处理与处置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垃圾再生利用的方式,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出现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城市显化了城中村的价值后,城中村在建设、设施、社会等方面显露出大量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疮疤”,影响着创建现代化城市形象。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维表面水流模型(MIKE21)结构和原理,将MIKE21模型应用于淮安市青浦区京杭大运河与里运河所包围地区,模拟特定降雨在该区域的淹没状况,基本反映出了研究区域的真实淹没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洪涝区域淹没原因并做了治理初探,发现个别淹没区通过提高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和在淹没区附近设置合理的蓄水池均能减小淹没范围及淹没水深。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热电联产规划的保障措施,阐述了城市热电联产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如何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Urban and wildland fire phenome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作为全新的一种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城市充电站的规划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的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分析了影响充电站规划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主体的利益出发,对充电站规划模型进行分类和讨论,还分析了各类规划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的求解算法.针对国内外充电站规划模型和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不确定性因素、电能质量、环境效益、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模型与算法的改进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充电站规划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数据或实例进行解释,指出,长期整理分析质量日报,可指导空气质量监测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城市的特点及国际的区域性示范经验,指出,参照自然界的生物链概念来发展低碳城市形态,提出,注重技术创新与利用、摆脱"碳锁定"的困境、提出中国城市低碳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区河道产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昆明城区及邻近山区河流为例,分析了天然、城区河道的降雨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同暴雨条件下城区河道径流系数较天然河道平均增大58.8%,且同为城区河流,径流深与不透水面所占比重有关.该分析可供城市河道洪水研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Darren Robinson   《Solar Energy》2006,80(12):1643-1648
Common indicators us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utilising natural radiation of urban forms include the sky view factor (Vs), the height to width ratio and the urban horizon angle. These indicators are convenient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In comparing simulations of sky view factor with those of simulated solar irradiation, which itself relates well to illumination, this paper tes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ll three – based on analysis of three existing Swiss districts. From th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bsence of treatment of direct solar radiation, sky anisotropy or reflected radiation seriously impairs the ability of the Vs-related indicators to offer meaningful insights regarding natural radiation potential in the localised case. Predictions of annual irradiation from aggregations of Vs also perform badly, but the aggregate Vs does correlate reasonably well with irradiation so that judgements of overall radiation availability may be made with some confi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