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J443表面山形鳞状折叠缺陷,对缺陷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热轧轧制过程板坯表面缺陷演化过程。山形鳞状缺陷属表层缺陷,为超纯铁素体板坯表面缺陷反复轧制延伸而成,主要因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铬含量高,抗氧化性强,表面氧化铁皮薄,基体偏软,在轧辊高面压作用下,表层缺陷在炉卷轧机往复轧制中反复延伸形成山形鳞状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圆坯生产中出现较严重的纵裂、结疤、皮下夹渣等表面缺陷,经过试验对比和分析研究,找出了产生上述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控制钢水浇注温度、选用适宜的连铸保护渣及浸入式中包水口,大大减少了不锈钢连铸圆坯的表面缺陷,各种缺陷比例均控制在4%以下,铸坯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冷轧带钢表面黑带缺陷和连铸板坯表层碳化物的形貌、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带钢表面黑带缺陷部位较正常区域有更高的碳含量,且出现贫铬元素,为明显的晶间腐蚀缺陷。分别使用A型和B型保护渣的430不锈钢铸坯边部和中部表层均存在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区域深度不同,呈不连续的分布。因此,由于结晶器液面波动或保护渣熔速过慢导致熔渣层补充不足,富碳层与钢液和铸坯表面接触,造成铸坯表面覆碳,在后续轧制过程形成黑带缺陷。  相似文献   

4.
李强 《山西冶金》2022,(8):87-88+91
结合公司的设备现状和生产实践,针对304不锈钢铸坯表面凹陷缺陷问题,进行缺陷机理研究分析,重点围绕结晶器锥度、结晶器液面、塞棒塞头材质等方面展开工艺研究改进。通过建立铸坯缺陷管控制度,对全流程铸坯缺陷进行精准控制,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质量得到稳定控制,铸坯表面修磨率大幅降低,为进一步提升铸坯表面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陈良勇  张海宁 《河北冶金》2011,(5):42-43,64
分析了300mm×360mm GCr15轴承钢铸坯表面渣沟缺陷的原因,对连铸工艺和结晶器保护渣的理化指标进行调整后,彻底解决了铸坯表面的渣沟缺陷。  相似文献   

6.
《甘肃冶金》2015,(6):24-27
针对409L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大型线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对缺陷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鳞缺陷是由于钢水在浇注前有Ti N夹杂,在浇注过程中Ti N与保护渣中Si O2和Fe2O3等氧化物反应放出氮气,产生熔点高、尺寸大的Ca-Ti复合氧化物,在浇注时卷入铸坯,最终形成线鳞缺陷。结合409L铁素体不锈钢Ti N夹杂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在浇注温度1 550℃,当钢水中N含量超过118 ppm时容易形成Ti N夹杂。  相似文献   

7.
含硫易切不锈钢SUS416要求铜中[S]高达0.25%-0.35%,[O]达到60-100ppm,结晶器内钢水弯月面处[S]、[O]含量更高,使得保护渣容易形成熔化不良的“絮状”渣团,导致铸坯表面出现严重的夹渣和针孔缺陷。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保护渣组成、渣型对浇铸状况和铸坯质量的影响。工业化试验表明,提高保护渣中粗石墨含量和降低保护渣容重,可有效抑制“絮状”渣团及其引起的铸坯缺陷,以获得表面质量优良的铸坯。  相似文献   

8.
周庆龙  蒋一  竺安果  江来珠 《炼钢》2019,35(6):72-76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凝固模式和相组织转变温度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借助Gleeble-3800热模拟机测试了铸坯高温塑性,利用EPMA探针分析了钢卷表面裂纹脱皮缺陷的微观形貌和微区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存在类似于低碳钢的包晶反应,会导致铸坯纵裂纹及塑性降低。基于Thermo-Calc模拟计算,对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成分优化后,铸坯纵裂纹发生率由8.92%降到2.64%,钢卷裂纹脱皮发生率由12.45%降到3.77%。  相似文献   

9.
5Cr9Si3马氏体耐热不锈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易出现中心疏松、中心缩孔、中心偏析和柱状晶发达及表面凹陷等质量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对二冷强度、铸坯拉速、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末端电磁搅拌电流、结晶器冷却强度和结晶器保护渣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效果,明显改善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连铸坯表面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不锈钢中镍、铬、钛等合金元素的作用,分析了不锈钢的组成、凝固特征、高温热性能、力学性能与普碳钢的差异以及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等表面缺陷产生的机理.重点阐述了钢水洁净度、浇铸温度、保护渣性能、结晶器振动以及液面控制等连铸工艺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结合0Cr18Ni9、2Cr13以及钛不锈钢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解决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及不易除掉的深振痕等缺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厂生产微合金钢大方坯产生大量表面缺陷的状况,对铸坯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钢种的热塑性,同时利用金相显微镜、SEM、TEM对缺陷铸坯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粒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坯在矫直区产生17~25μm的铁素体膜,产生应力集中。裂纹处残余铜含量偏高,诱发裂纹生成延伸。拉速由0.58m/min提升至0.63m/min时,铸坯在矫直区温度平均提高40℃左右。控制钢水w(N)在45×10-6左右,结晶器保护渣碱度在1.11,黏度为0.85Pa·s,液渣层厚度在8mm以上时,可以有效改善铸坯裂纹。  相似文献   

12.
针对34Mn5管坯轧制成钢管后表面上出现的外折叠缺陷,用理化检测手段对钢管化学成分、缺陷形态、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对铸坯进行热酸浸蚀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圆管坯表面渣沟缺陷在热轧过程中各种复杂应力的作用下扩展,最终形成了34Mn5钢管表面外折叠缺陷。通过对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指标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铸坯表面渣沟缺陷,降低了钢管外折叠缺陷率。  相似文献   

13.
 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表面白线缺陷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铸坯机清试验、连铸坯表面清洗检查、铸坯表面缺陷跟踪试验、塞棒吹气试验等,研究了产生白线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此类缺陷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白线缺陷与连铸坯表面夹渣有关,缺陷的产生是与结晶器液面活跃程度及保护渣熔化状态有关。适当增大连铸塞棒吹氩量、增加拉速及优化保护渣物性参数,白线缺陷发生率由原来88%降至8%。  相似文献   

14.
丁美良  关建辉  孙林 《钢铁钒钛》2015,36(1):120-124
为改进热轧带钢质量,采用OM、SEM和EDS研究了热轧带钢翘皮及边损缺陷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翘皮缺陷处含有铁氧化物、二次氧化物和结晶器保护渣成分,产生的原因有结晶器保护渣卷渣、铸坯表面裂纹、热轧板表面划伤、轧钢翻边等。边损缺陷处含有铁氧化物、二次氧化物、钙铝酸盐和Mn S,产生的原因有铸坯表面裂纹、炼钢过程中的内生夹杂物等。提高连铸坯质量,控制热轧过程中缺陷的产生,是获取高品质热轧带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鹏飞  翟俊  杨永杰 《特殊钢》2022,43(5):47-50
430钢连铸板坯经喷丸处理后可以去除连铸坯表面原始铁鳞与保护渣残留,铸坯平均振痕深度降低0.13 mm。喷丸处理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生成的氧化铁皮结构与基体存在明显界面,在热轧与酸洗过程容易去除,避免了夹渣与氧化残留造成的冷板表面粗糙条纹类缺陷,酸洗板表面粗糙度由3.15μm降低至2.78μm,冷板粗糙度由0.047μm降低至0.041μm,冷板表面质量接近修磨工艺。430不锈钢铸坯喷丸工艺可替代修磨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碳钢和不锈钢材质的电阻率差异性,以及304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中试试验结果,证实了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可行性。进而,在商业级规模铸机上分别开发了不锈钢圆坯和方坯软接触电磁连铸系统,进行了不同钢种、不同保护渣条件下的相关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圆坯和方坯软接触电磁连铸在不超过150 kW的电源输出功率条件下,均能获得较佳的振痕去除效果,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对获得的铸坯进行免修磨轧制成[?]8 mm线材,并经过固溶热处理以及酸洗等工序,使线材成品的综合成材率提高3%以上。多次生产试验采用不间断连浇方式,期间,软接触电磁连铸设备系统生产稳定可靠,未发现液面异常波动以及铸坯低倍组织卷渣等缺陷,使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向商业化生产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最后,讨论了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拓展至不锈钢板坯断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薄板坯质量除了与连铸生产工艺有关以外,铸坯表面和皮下的各种缺陷几乎都与保护渣密切相关。当铸机设备及工艺操作正常的情况下,若选择性能合适的保护渣,可以获得几乎零缺陷铸坯;若选择不当,则使铸坯表面产生大量缺陷,修整量大,甚至产生次品。对薄板热连铸时保护渣对低碳钢纵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保护渣行为引起热流不均造成纵裂。  相似文献   

18.
太钢南区在生产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过程中出现自开率低问题,严重影响了铸坯成材率和生产顺行,针对该问题采取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通过对炼钢过程时间、出钢温度、钢液流动性的研究,厘清了 自开率低主要原因:过程时间过长、出钢温度高、引流剂与工艺匹配性存在问题,通过采取优化钢包调度和钢种计划安排、控制出钢温度和优化引流剂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钢包自开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新华 《钢铁》2013,48(9):1-7
 能够造成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的钢中夹杂物主要是簇群状Al2O3、“Ar气泡+Al2O3”和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形成的大型夹杂物。在正常稳定连铸条件下,目前已能够做到对结晶器保护渣卷渣形成夹杂物加以有效控制。在各类非稳浇铸铸坯中,浇次开浇头坯的品质降低最严重,浇次尾坯中保护渣卷渣形成的夹杂物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坯,炉-炉间交接坯和快换浸入式水口期间浇铸铸坯中,来源于保护渣卷入形成的夹杂物数量也多于正常坯试样。首钢京唐公司生产冷轧薄板钢类,在1.0~2.0m/min拉速范围,大型夹杂物随拉速增加呈减少趋势,对此应加以关注。研究发现,尺寸100μm以上的有害夹杂物主要存在于铸坯2mm表层内,生产“无表面缺陷”要求的汽车外板,应该采用铸坯表面清理。  相似文献   

20.
铁素体不锈钢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铁素体不锈钢的主要缺陷以及为克服这些不足所进行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和冶炼工艺的进步,确定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