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山东省沿黄地区农业适水发展情况,从水资源承载力—农业用水水平—水资源与农业协调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山东省沿黄农业适水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推理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现状年农业适水状况和2013~2021年农业适水能力动态变化,并提出短期最佳提升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适水评价得分为46.64,其中大部分城市处于勉强适水和轻度不适水状态,仅有济南、滨州为Ⅱ级良好适水;水资源承载力是农业适水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增加水资源承载力是提升研究区及济南、淄博、聊城、滨州、济宁等市的农业适水能力的最优方向;2013~2021年农业适水指数呈现曲折上升趋势,整体农业适水水平向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协调水资源紧缺与赣州市深化振兴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应用Bayes-TOPSIS模型对赣州市2010~201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年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Ⅱ、Ⅲ、Ⅳ三个等级之间波动;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从良到差排序为2011、2018、2016、2010、2017、2012、2013、2014、2015年;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依次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数、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赣州市可在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节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为全面了解十堰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情况,基于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十堰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计算指标权重,通过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2010~2021年十堰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表明,十堰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开始稳定达到可承载状态,丰水年可达到良好承载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呈上升趋势,而水资源子系统波动较大,无明显规律;十堰市应继续加大污、废水治理力度,调整用水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实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市为例,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年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植被覆盖率、日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水量、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农田灌溉定额、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GDP、污水排放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用水率15个指标,在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模糊分析模型并借助Matlab工具计算隶属度、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等级,获得了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计算结果对合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价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整体状况,诊断分析导致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采用集对分析理论中的联系数方法诊断评价安徽省水资源承载现状,并利用减法集对势识别导致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江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最好,皖中地区次之,淮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差;从子系统层面分析,江南地区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子系统最好,皖中地区次之,淮北地区最差,但淮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小;从指标层面诊断分析,人均水资源量是导致安徽省各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存在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安徽省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多情景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徐州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等对承载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模型确定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环境用水率8个因素作为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四种方案下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了发展趋势,为徐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水效率控制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客观评价其控制实施水平极为重要。在科学界定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机理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各行业用水效率的内外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值法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2011~2014年江西省的用水效率评价中。结果表明,江西省综合用水效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物元可拓评价法具有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客观等优点,可为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实施情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采用物元评价法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力,并采用由博弈论法确定的综合权重替代传统单一权重,评价效果较好。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2020、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等级较现状年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为实现南宁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不降低水资源承载力为准则,通过优化调整重要产业的节水指标,得到可行的工农业节水指标优化组合集,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价阜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并科学指导该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根据阜阳市水资源实际情况,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角度,共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造模糊熵权模型综合评价了阜阳市2009~2013、2020、2030年及2011年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供水模数、污水处理率是影响阜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整体上2011年阜阳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接近饱和,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保障阜阳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调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规律,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山东省为例,基于信息熵和协调性分析两种方法计算了历年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演变规律及其均衡度值。结果表明,山东省用水结构均衡度近年来呈稳定的持续上升趋势,在工业、生活用水量比例稳步提高的同时,农业用水量逐步下降,用水结构向均衡的结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该省总体用水结构目前依然偏于不合理,因此合理确定山东省用水结构是解决区域水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承载能力脆弱性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同异反层次法联系数建立了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对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为中度脆弱,各区域承载能力脆弱性均较高,但水资源脆弱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也不容忽视,应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承载过程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提出从水资源支撑力、水资源压力、水资源调控力三个子系统选择指标,建立基于承载过程的水资源承载主客体耦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评价年水资源总体处于可载状态,承载支撑力不足地区人口趋于超载,经济超载地区多为重工业城市,皖北地区承载力总体小于皖南和江淮地区。计算结果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可为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承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到一定规模,但仍具有开发潜力。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计算的权重更客观,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煤炭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方法建立C2R模型对煤炭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以黑龙江省煤碳资源为例,得出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承载力相对效率的客观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煤炭资源承载力的优化及煤炭资源的分配、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最后提出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并用相关评价指标及IPAT模型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水资源生态足迹负荷有加重趋势;宁夏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基于PS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20.0软件提取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成分,引入熵权法计算三个主成分的权重,从而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142、0.171、0.206、0.231、0250,该分值逐年增加,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率逐年减少,说明水资源承载潜力下降,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为描述水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以水资源所能承载的国民生产总值最大、人口最多、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同时,将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应用于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的求解,得到多目标最优Pareto前沿。将模型及算法应用于邯郸东部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有效分析了该地区丰、平、枯水平年能承载的人口、经济、污染物排放量情况,得出的最优Pareto前沿可以辅助该地区规划水资源可承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从识别山东省用水效率关键因素的角度入手,以年度供水、总投资、用水规模为输入指标,以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该省17个市2011、2012年的用水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17个市2003~2012年的序列数据。结果表明,济南市、东营市和菏泽市的用水效率相对较高,其他城市相对较低;技术进步是影响山东省17个市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山东省沿海城市的用水效率明显高于内陆城市,东部地区用水效率高于西部及中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的用水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在Matlab 7.6环境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RBF网络模型,基于汕头市水资源现状,利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了汕头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汕头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较好,但有逐步恶化趋势,且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极不均衡,与汕头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