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黄河济南段二级悬河的形势黄河下游河道是著名的地上悬河,滩面高程一般高出背河地面3~5m。经过多年的演变,河道内又出现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局面,且这种不利局面在宽河段和窄河段都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这不仅增大了黄河治理难度,而且对防洪极为不利。黄河济南段总体上属于弯曲型窄河道。上个世纪,随着主河槽的不断萎缩和淤积抬高,二级悬河的特征亦日趋突出。近几年,经过几次调水调沙,主河槽有所冲刷,但主河槽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黄河济南城区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河中河"生态治理策略,即在无控导和险工河段主河槽河段建设护滩控导工程,稳定中小洪水流路,控制滩岸坍塌,并在河道滩区建设黄河生态走廊,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河道管理实践中小微涉河活动监管,保障防洪安全,助推河道工程标准化管理,结合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小微涉河活动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常见的几种小微涉河活动对堤防运行安全、河道行洪安全及堤防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探讨具体控制原则和处理措施。河道管理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小微涉河活动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消除或减轻小微涉河活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飞速,现行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为了解决综合开发与利用杭嘉湖南排河道的涉河建设项目问题,本文分析了杭嘉湖南排河道涉河项目管理方式、审批制度和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排河道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实际操作措施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趵突泉”等众泉群之水,后上溯至济南西郊玉符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市区内河长32km,流域面积518km^2,总人口570万。其流域南依泰沂山脉,北界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支流多在右侧,呈梳齿状分布,均属山洪性河道。  相似文献   

6.
涉河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侵占河道、阻碍行洪、影响河势稳定和威胁河道运行安全的问题日渐凸显,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成为当前水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提出了"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的基本原则。为研究黄河河道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该原则,地方政府及相关涉河部门如何依法履职、严格执法、加强河道管理保护等问题,从建立相应协作和约束机制出发,以制度构建思路、必要性分析、制度设计为重点内容,结合近年来河南黄河河道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实践,系统性地提出了构建河长制框架下黄河河道管理联防联控机制的设想,在国家深化机构改革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河道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孟 《陕西水利》2023,(12):181-183
为制定合理的采砂规划方案,通过收集调查数据获取复州河河道演变及泥沙补给情况,规划内河道平面形态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可以看出人为活动对河道岸线的影响。复州河下游河道仍然具有洪冲枯淤特性,河道内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两岸支流的汇入,采砂基本为河道补给砂。经分析,采砂对河道河势稳定性、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涉河工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前言黄河下游河道长835公里,除郑州黄河铁路桥以上和山东梁山十里铺至济南田庄南岸为山岭外,其余河段均束于两岸大堤之间。河道上宽下窄,位山以上两堤之间5—20公里,位山以下0.4—5公里。按照河床演变特性划分,高村以上285公里为游荡性河  相似文献   

10.
孙成坤 《治淮》2011,(3):46-47
涉河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本文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淮管系统)范围内的涉河建设项目为例进行探讨,该范围内的涉河项目主要包括桥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清河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分析,在不影响河道防汛与管理,也不损害涉河建设单位正当权益的前提下,探讨了跨河桥梁和穿河管道两类涉河建设项目技术审查的要求,为河道管理单位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黄河济南段河道水生态建设现状,立足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分析了黄河济南段河道监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抓住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时机,规范河道管理,为推进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河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水法赋予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针对张家港市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进行了提炼总结,分析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不足,并从河道网格化管理、第三方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道过度采砂,导致河床下降,会引起涉河工程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河道过度采砂引致的河床下降,对涉河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谈到黄河断流时,普遍认为始于1972年。其实黄河断流的现象早已见于记载。据《今本竹书纪年》,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63年),“河绝于扈”,黄河曾经在扈(今河南原阳县西)一带断流。 黄河断流主要是由于干旱引起的,如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全国大旱,“河、洛、江、汉皆可涉”,黄河和其他大河都可以涉水而过;黄河决口改道后,由于河水溢出或流入新的河道,也会使下游断流。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24年),黄河在桃源县(今江苏泗阳、泗洪县)十五里堡、萧家庄决口,主流夺六塘河入海,使萧家庄以下河道断流。 断流一般发生在黄河下游,但个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3,(10):51-53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黄河治理就备受关注,就治河而言,从未停止过宽河与窄河的争论。宽河方略以现有黄河大堤为堤线,以逐步废除生产堤全滩区运用方案作为代表方案;窄河方略堤线考虑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有关滩槽划分界限成果、河道内现状工程分布等因素,陶城铺以上宽河段平均堤距4 km左右、陶城铺以下河段基本维持现状堤线布置。通过对宽河方略、窄河方略下不同方案的设置条件、运用方式等进行研究,从对下游防洪、河道冲淤的影响、治理效果及经济指标、治理风险等多方面对两种方略进行比较,认为宽河方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宽滩区的滞洪沉沙作用,利于洪水的管理和调度,可为下游河道治理和滩区群众生产发展共赢创造条件,应作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黄河吴堡段河道情况和采砂存在问题,在分析泥沙补给量的基础上,从保证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涉河工程安全、水生态安全的角度,对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禁采期的划定和可采区河砂开采范围、规模、时段进行了探讨,提出2023年黄河吴堡段采砂规划,为研究黄河采砂和砂石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涉河审查是依法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工程安全和维护水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建设项目涉河审查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和笼统,缺少执行层面的标准依据,影响了涉河审查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总结分析了建设项目涉河审查现行规定及问题,探讨建立涉河审查标准的思路和方法,对建设项目涉河审查标准进行分类,以山东省为例研究提出了各类建设项目涉河审查标准,为提高涉河审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防洪评价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情况复杂。非桥梁涉河建筑物侵占行洪面积,壅高上游水位,改变局部流态,给河道行洪和两岸堤防安全造成影响,非桥梁的涉河建筑物防洪影响评价,是保证河道行洪和堤防安全以及建筑物本身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总结非桥梁涉河建筑物的壅水计算等方面技术问题,希望可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更有效地保障河道行洪安全,进而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概况进行了介绍,对影响该河段河势变化的来水来沙、河道冲淤、天然节点、河道工程、涉河建筑设施、三门峡水库运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小北干流河道的治理思路应为理顺河势、放淤滞沙、防洪保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①完善河道治理工程体系,提高河势控制能力;②继续实施放淤工作;③充分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④建立有效的观测手段,为河道治理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