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稀土对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及再结晶与组织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稀土对高强IF钢的动态再结晶有抑制作用,对静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确定了奥氏体再结晶温度区和非再结晶温度区,发现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内进行大压下率轧制有利于奥氏体分解时的组织细化。研究结果为相应材料轧制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Ti—IF钢铁素体区与奥氏体区热轧、冷轧和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金相观察、织构分析等比较了两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区轧制下Ti—IF钢的屈服强度为157MPa,抗拉强度308MPa,延伸率49.1%,11值0.26,r值2.03;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的屈服强度127MPa,抗拉强度306MPa,延伸率49.5%,n值0,31,r值2.43。与奥氏体区轧制相比,铁素体区轧制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高的n值,高的r值。  相似文献   

3.
正IF钢是超低碳深冲用钢, 铁素体区轧制通常指粗轧在奥氏体区进行、精轧在铁素体区进行的一种新工艺。该工艺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特点。1 IF钢铁素体与奥氏体的温度转变点图1为IF钢在冷速2 ℃/s时的温度-膨胀曲线,图2为IF钢在冷速20 ℃/s时的温度-膨胀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IF钢奥氏体与铁素体的相变点在890 ℃。在相变转化点,IF钢的塑性会发生突变,在相变点轧制力会发生突变。所以精轧区要避开相变点。要么精轧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4.
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刚  冯宁  王慎德  严保康 《钢铁》2017,52(6):61-66
 对精轧阶段存在相变的热轧钢种,因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常规的奥氏体轧制钢种显著不同,使得传统变形抗力模型的预报误差较大,严重影响这类钢种的轧制稳定性。为此,研发了一种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通过在原变形抗力模型基础上添加一个新的相变趋势项,该修正项为轧制温度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并根据钢种分类来精细优化适应不同钢种轧制的多项式待定参数。该模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涟钢CSP热连轧生产线变形抗力在线计算,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新模型上线后,变形抗力与轧制力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轧制力模型预报误差12%以内的比例从83.3%提高到96.7%,满足了热连轧精轧相变带钢的稳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自权  马子洋 《河北冶金》2020,(8):32-34,79
在对高强IF钢HC210IF、HC250IF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及金相组织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轧制温度对变形抗力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IF钢热轧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且轧制温度在850℃时变形抗力均达到最低点; 900℃高温轧制时,其微观组织中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低温铁素体区轧制时晶粒粗大且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6.
许令峰  潘洪波  贾明霞 《钢铁》2012,47(4):51-54
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IF钢铁素体区热轧织构以及退火织构的演化,在实验室热轧机上进行了IF钢的铁素体区热轧,研究了摩擦对IF钢铁素体区热轧、退火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润滑轧制时,钢板表层形成强高斯织构组分{110}〈001〉,弱γ纤维织构,导致再结晶织构中高斯组分强度高,γ纤维织构强度低;润滑轧制时,钢板表层高斯织构组分强度降低,{100}〈011〉、γ纤维织构强度提高,退火后γ纤维织构强度提高。钢板中心受摩擦作用影响较小,轧制过程中发展为较强的α和γ纤维织构,退火后γ纤维织构成为主要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7.
刘沿东  贺彤  蒋奇武  王刚  左良 《稀有金属》2006,30(Z2):148-151
研究了0.068%Ti(质量分数)的Ti-IF钢在铁素体区热轧、冷轧和再结晶过程中其微观组织和织构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第二相粒子的形态与分布情况,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普通轧制的IF钢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征 铁素体轧制的Ti-IF钢板退火后晶粒尺寸比普通轧制IF钢大且尺寸均匀,铁素体轧制的TI-IF钢中出现了粗大的TiS,Ti4C2S2和较细小的FeTiP第二相析出物,同时形成强烈的γ纤维织构,其R值可达到2.9.  相似文献   

8.
超低碳钢热金属变形抗力研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军 《四川冶金》2002,24(3):7-9,4
超低碳IF钢的变形抗力实验室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对IF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室测得的变形抗力数据对热轧轧制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和完善,在相关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成功开展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9.
孙大庆  杨旭  钟莉莉  高毅  帅国斌 《钢铁》2006,41(1):47-50
通过铁素体轧制生产超深冲冷轧Ti-IF钢的工业试验,研究了化学成分、工艺制度对热轧IF钢金相组织、织构和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分析了热轧IF钢再结晶状态与产品性能的关系,阐述了提高冷轧Ti-IF钢深冲性能的生产控制要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宜的成分、低的加热温度、高的卷取温度和铁素体区强润滑轧制时,热轧板具有粗大的二相粒子和强的{111}织构;与常规轧制相比,冷轧板的r值在横向和45.方向平均提高1.3和1.0,试验冷轧板的最高r值达到了3.23.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攀钢热轧生产工艺流程 ,建立了带钢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温度偏差≤± 15℃。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轧制速度、轧制节奏、轧制道次、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热轧板卷终轧温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热轧板卷终轧温度的技术措施。经现场大生产实际应用 ,可以满足冷轧冲压系列钢板尤其是超低碳IF钢对热轧高温终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变速率的影响与带钢热轧模型预报精度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田  李鸿斌  张晓芳 《钢铁》2004,39(8):86-88,116
轧制力预报模型是带钢热轧模型的核心,而变形阻力模型作为轧制力预报模型的核心,直接决定轧制力预报精度。从解决调试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变形阻力模型的结构以及自适应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应变速率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一步阐明在实践中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技术信息     
攀钢首轮IF钢试验成功 FIRST PRODUCTION TRIAL OF IF STEEL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T PANZHIHUA STEEL   攀钢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发成功中间包无碳覆盖剂,使之彻底消除了使用碳化稻壳导致的中间包增碳问题的困扰。为开发IF钢和超低碳钢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轮IF钢试验,已获成功。其中最大难点是控制成品钢中碳含量,攀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终于将碳含量控制在<30×10-6的水平,从而使LD-LF-RH-CC的工艺流程顺利进行。进入轧制阶段后,由于事先消除了热轧终轧温度低这一限制性因素,保持高温终轧,因此顺利通过热轧关。攀钢首轮IF钢冶炼及轧制试验的成功,使其有望成为我国第3个能大批量生产IF钢的厂家。  相似文献   

13.
攀钢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发成功中间包无碳覆盖剂,使之彻底消除了使用碳化稻壳导致的中间包增碳问题的困扰。为开发IF钢和超低碳钢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首轮IF钢试验,已获成功。其中最大难点是控制成品钢中碳含量,攀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终于将碳含量控制在<30×10-6的水平,从而使LD-LF-RH-CC的工艺流程顺利进行。进入轧制阶段后,由于事先消除了热轧终轧温度低这一限制性因素,保持高温终轧,因此顺利通过热轧关。攀钢首轮IF钢冶炼及轧制试验的成功,使其有望成为我国第3个能大批量生产IF钢的厂家。攀钢首轮IF钢试验成功@姚化…  相似文献   

14.
C-Mn钢窄带热轧时的再结晶软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唐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带钢厂的生产实际,借助理论与实验结果,研究了C-Mn钢热轧过程中各道次奥氏体的再结晶规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给出的组合模型用于窄带热轧的生产是可行的,它为在生产中控制与预报带钢的组织性能提供了奥氏体再结晶的定量化基础,并为再结晶软化不充分时的力能计算提供了修正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高强钢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热轧、冷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序管理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先进高强钢关键轧制技术研究方案,最终解决了热轧带钢性能稳定性控制、带头上翘、冷轧带钢厚度波动、冷轧板形突变等问题。另外,在热轧轧制工艺、温度精准控制、冷轧轧制力模型优化,一级AGC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全流程压下负荷分配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先进高强钢轧制关键技术,并在产线生产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某厂在开发IF钢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的过程中,发现在冷轧成品表面存在不同于常规轧制工艺的纵向细纹缺陷,结合大量的试验分析及文献研究,重点对产品的金相微观组织、产品力学性能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借助TR200粗糙度仪对产品表面粗糙度做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工艺下的热轧板晶粒组织,发现并无明显差异,初步认为IF钢铁素体轧制产品的纵向细纹缺陷主要形成于冷轧退火过程,可能与铁素体轧制的成品板屈服强度偏低有关。对此,将退火温度调整了20℃左右,同时对热轧工艺做了优化,改善了IF钢成品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后续生产跟踪证明纵向细纹缺陷消除,产品表面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热轧低碳Si Mn系TRIP钢相变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模拟热轧TRIP钢分段冷却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并定量分析了热变形和冷却速率对热变形奥氏体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降低终轧温度、提高终轧变形量,延长两相区缓冷时间都能促进铁素体相变,从而有利于提高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热轧轧制节奏控制(MPC)功能使用,改善了原先由人工控制抽钢节奏造成的偏差,有效保证了轧制节奏的均衡,避免操作人员对现场生产的过度干预,不仅提升了热轧轧线的自动化水平,而且提高了轧制稳定性,对热轧产能与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针对某热轧1580 mm产线生产节奏控制存在的问题,围绕轧制节奏控制原理、MPC模型开发、模型预报精度提升等方面开展研究及论述,通过模型的应用提升产线轧制节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京唐公司热轧厂在IF钢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热轧工序导致的翘皮缺陷。经过系统分析,认为是板坯加热温度不均匀,以及轧制过程中板坯尾部温降快、轧机冷却水密封效果不佳等问题综合导致的。主要介绍首钢京唐热轧厂在消除IF钢翘皮缺陷攻关工作中采取的加热工艺措施。通过调整烧嘴开度优化炉内温度场,并按照轧制过程中的温差需求控制板坯头尾和宽度方向温差。经过黑匣试验验证,板坯加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消除了热轧工序导致的翘皮缺陷。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法在板材热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丰  陆建生  宋鹏  周洁 《南方金属》2006,(1):18-20,43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研究板材热轧过程.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板材热轧模型;应用MSC/MARC软件进行计算,重点分析了轧制过程和变形区中轧件的温度场分布和变化、金属的流动、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以及轧制力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同时表明有限元理论可以实现对板材热轧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