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透明圈初筛方法得到一株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B1,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B1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酸钠1%,氯化铵0.2%,Na Cl 3%,KH2PO40.02%,Mg SO40.01%,Ca Cl2·2H2O 0.1%,初始p H5.5。最佳的培养条件:装液量75 m L,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22 h。在该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最高酶活力提高到71.94 U/m L,提高了72.11%。 相似文献
3.
4.
《食品科技》2017,(4)
以自然发酵的百香果醋醪为菌源,经过分离、筛选、鉴定,选出一株适合百香果果醋生产的醋酸高产菌株SLH-1,经过16S rDNA鉴定,SLH-1菌株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并以其为出发菌株对百香果汁进行醋酸发酵条件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接种量、初始酒精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最优条件为:百香果果汁25 g/L,葡萄糖10 g/L,初始酒精浓度6%,发酵温度35℃,接种量12%,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为5 d,摇床转速为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醋酸产量可达到4.584 g/mL。 相似文献
5.
6.
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及蛋白酶分子质量测定。经筛 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编号为CAUH83,蛋白酶活力达到126 U/mL。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菌株CAUH83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优发酵条件:大豆粉3.0%、 蔗糖3.0%、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48 h。 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达到1 932.3 U/mL,较优化前提 高15.3倍。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酶谱分析表明该蛋白酶分子质量约51 kDa。 相似文献
7.
采用以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通过考察HC值(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羽毛的降解程度,筛选得到10株产角蛋白酶的菌株,经测定10株菌株摇瓶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确定了一株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CJPE209,并对菌株进行鉴定,菌株CJPE209被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液酶活为267 U/mL。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株CJPE209产角蛋白酶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周期48 h,培养基装液量25 mL/250 mL,发酵温度37℃,初始pH7,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液酶活为337.6 U/mL,是优化前的1.26倍。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松花粉垂钓法分离得到一株DHA高产菌Schizochytrium sp.ZR-01,通过研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DHA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50 g/L,大豆蛋白胨10 g/L,酵母粉4 g/L,海水晶15 g/L,发酵温度28℃,初始p H 6.0,500 m L三角瓶装液量150 m L。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培养3 d,菌体干重和DHA含量分别达到23.5 g/L和6.9 g/L。此外考察了10 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过程,通过流加50%的葡萄糖和后期的低温胁迫,最终菌体干重和DHA含量分别高达72.1 g/L和21.7 g/L。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业科技》2019,(24)
为了获得具有维生素K_2(MK-7)合成能力的高产菌株,从富含芽孢杆菌的土壤中进行筛选,对获得的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及gyrB序列PCR扩增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后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发酵产物中的MK-7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属于同一类群,其合成的MK-7大部分分泌到胞外。甘油是MK-7合成的最佳碳源,添加的最适浓度为5%;大豆蛋白胨最适浓度为12%。适当浓度的磷酸盐和金属离子Ca~(2+)、Mg~(2+)对MK-7合成有促进作用,添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K_2HPO_4 0.7 g/L,CaCl_2·2H_2O 0.2 g/L,MgSO_4·7H_2O 0.5 g/L。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最终该菌株合成MK-7的最高产量达到7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高产四甲基吡嗪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传统培养分离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筛选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四甲基吡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编号为1-13,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产四甲基吡嗪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9.0 ℃、铵盐添加量50.0 g/L(发酵第6天时添加)。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10 d,四甲基吡嗪产量可达(166.19±2.79) mg/L,较优化前(112.26 mg/L)提高48%。 相似文献
13.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临汾汾河滩涂的表层土壤中分离到22株产蛋白酶菌株,用检测蛋白酶产生水解圈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P5,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P5菌株发酵产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影响P5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氮源含量、起始pH值、碳源含量;确定的P5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以30 g/L葡萄糖为碳源,50 g/L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5℃,接种量为8%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 h,具有最大产酶量,其蛋白酶活力可达129.2 U/mL。 相似文献
14.
15.
筛选了降解豆粕的优良菌株黑曲霉X0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固态发酵的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1℃、粉碎后豆粕粒径为1.0 mm、小麦粉添加量10%、接种量为4%、自然pH条件下发酵48 h,发酵豆粕大豆肽转化率可达63.5%. 相似文献
16.
17.
酸性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液体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品学报》2015,(1)
为了获得能够利用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碳源的酸性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降低产酶成本,对全国各地300余份土样进行了菌株筛选,获得1株以玉米芯作为碳源产酸性木聚糖酶青霉菌,菌株编号MA21601,初测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最适作用p H值范围4.0~4.5。通过对该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是:60 mg/m L玉米芯,1.5 mg/m L硫酸铵,培养基初始p H值3.0~3.5,发酵温度25℃,转速125 r/min;发酵液终p H 1.27。菌株产酶趋势研究表明:菌株发酵第7天产木聚糖酶酶活力达到1 808 U/m L,是初筛酶活的361.6%。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观察透明圈与液态发酵测酶活相结合的方法,从腐烂的水果中筛选获得1株果胶酶产生菌G1。通过形态观察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1为黑曲霉。对G1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g/L):桔皮粉32,麸皮10,(NH4)2SO422,Na2HPO4·12H2O 8.4,KH2PO41.4,MgSO4·7H2O 1.0,CaCl20.1,FeSO4·7H2O 0.1,ZnSO4·7H2O 0.1,培养基初始pH 6.5;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9%(体积分数),32℃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270.4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8.7倍。 相似文献
19.
翟景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33(8):884-890
考察高产蛹虫草诱变菌株放大发酵条件,为产业化奠定实验基础。以蛹虫草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5 L发酵罐发酵条件:搅拌转速、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接种量,并在此条件下重复4次实验,以考察发酵条件的稳定性;进一步考察15 L和100 L发酵罐发酵条件。5 L发酵罐发酵条件为:转速250 r/min、起始pH值7、接种体积分数6%,发酵温度26℃,通气量250 L/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3.29 g/L、0.94 g/L、162.84 mg/L和2.06 g/L,4次重复实验发酵条件稳定(P0.01)。15 L发酵罐的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0.84g/L、1.10 g/L、233.22 mg/L和1.89 g/L;100 L发酵罐的最佳发酵时间为47 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2.05 g/L、1.33 g/L、187.20 mg/L和3.51 g/L。5 L发酵罐发酵条件稳定,以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为综合考察指标,分别绘制了高产蛹虫草诱变菌株15 L、100 L发酵罐发酵生长曲线,为生产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