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桩的检测试验、分析研究,对成都地区穿透卵石层的钢管桩的偏斜、偏位、弯曲、变形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措施和设计、施工建议,可供同类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王哲荫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1,(2)
这种桩适用于轻型商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适合作人行道、停车场、庭院围墙、游泳池底板、公共建筑等用的杆和柱。螺旋桩分锥形和圆柱形两种,锥形长10英尺,圆柱形长5~10英尺,直径8 1/2英寸(锥形桩顶端直径为6 1/2英寸)。螺旋节距为1 3/4英寸。可按需要长度把它们叠接起来。一次配制的6000磅/平方英寸混凝土,可浇注8根10英尺长的桩。橡胶衬里的模子悬挂在架空轨道的钩子上。料从顶端浇入,浇灌时辅以振动。两小时后模子移开,使桩悬挂成排。10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文主要开展了敞口钢管桩土塞效应试验研究,压桩土质由上而下分别为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土、黏土、粉质黏土夹粉砂、粉砂等,地基承载力整体表现为上软下硬。研究发现:多根钢管桩土塞实测数据显示,大直径钢管桩土塞增长率IFR约为0.34,小直径钢管桩内土塞增长率IFR约为0.29,桩径越大,土塞增长率越大;对于上软下硬的土层分布,大直径钢管桩在软土层内,土塞增长率基本呈线性增长,在下层较硬土层内,土塞增长率基本保持为定值0.34。 相似文献
8.
依托上海某工程未注浆钢管桩和注浆钢管桩的抗拔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了深厚软土层中钢管桩的静载~位移曲线,探讨了注浆对钢管桩承载力的提升效果,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定性分析了注浆泡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浆钢管桩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注浆对桩周土体的加固作用,可改善桩土接触面,增加桩身的粗糙度,在出浆口处,易于形成扩径,提高桩的锚固作用,因此,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钢管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为软土地区基础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典型场地,分别进行了长螺旋钻孔植桩和锤击法施工的竹节桩单桩抗压承载力试验,并与锤击法施工的PHC管桩进行对比,对不同施工工艺的承载力特点进行了分析。现场试桩数据表明,锤击法施工的竹节桩的承载力大于锤击法施工的PHC管桩,但离散性大,适用性差。长螺旋钻孔植桩工法竹节桩的承载力比锤击法施工PHC管桩承载力提升明显,且和锤击法施工的竹节桩比,其承载力发挥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通过上海地区三个工程中五根超长(约60m)609径钢管柱静荷试验,分析了该种桩的承载力问题。根据42组试验数据,回归统计得到桩顶荷载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式:S=0.00016P~(1.46);根据对桩的极限荷载的分析,认为超长609径钢管桩如桩管材料本身有足够的强度,桩的入土深度在60m左右,则单桩的极限荷载将超过6000kN,并可根据上海地基规范按摩擦桩来估算桩的承载力:文中指出了在桩的静荷试验过程中桩顶受力存在不均匀现象,其不同点的应力差值达25%;此外,本文也分析了按弹性方法分析计算桩位移时需要的地基土弹性模量E值,并根据部分实测数据反算了E值。发现E与荷载P可近似视成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E=33-0.0057P。 相似文献
14.
夹泥、混凝土胶结不良等此类桩身缺陷工程中常用注浆法或钢管-注浆法进行处理,然而目前对缺陷桩的加固后的承载机理及效果评价等认识仍不充分。设计40、60 mm两种缺陷大小与中、下两个缺陷部位的缺陷桩,对其分别使用钢管-注浆法与注浆法进行加固,对正常桩与缺陷加固桩模型进行竖向荷载试验,并进行荷载-位移分析与桩身应力-应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法可使缺陷桩恢复相对正常桩77.9%~81.1%的承载力,钢管-注浆法恢复幅度为79.1%~90.6%,其中钢管刚度的选择对钢管-注浆法的效果发挥起重要作用。钢管-注浆法在承载力恢复与控制变形方面均优于注浆法,两种加固工艺对缺陷部位占比10%以内的缺陷桩均能取得稳定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钢管桩沉桩施工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水深江面环境下黄浦江大桥主桥桩基施工工艺。黄浦江大桥主墩、辅助墩都位于江中,而且大型打桩船无法进入施工区域,其施工难度大。但通过改造打桩船性能,控制钢管桩制作工艺,优化沉桩施工工艺等措施,保证了钢管桩的施工。实践表明,沉桩施工方案可行,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结合上海近海风电场工程大直径钢管混凝桩水平静载试验,采用单向单循环法测试了直桩、正反斜桩的水平承载力及变位情况。本文在海上试验环境基本相似的情况下,深入分析了正反斜桩的承载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斜桩水平承载力的比值在1.10~1.22范围内;探讨了试桩桩身弯矩,发现其呈抛物线型,最大弯矩出现在泥面下2.5~3.5m范围内;研究了三种桩型桩侧七抗力的分布,结果表明正斜桩泥面下的桩侧土抗力要明显大于反斜桩和直桩;探讨了q-y曲线的特性,结果表明泥面下土层中试桩的q—y曲线在桩侧水平位移小于20mm时,几乎为线性,当桩侧水甲位移大于20mm时,直桩的q—y曲线呈现出明显地非线性变化。上述结论为该电场工程底部大型桩基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太钢一轧厂桩基下沉的地基加固为实例,介绍了钢桩预压与单桩静荷载试验的方法和成果,据以进行了压柱与桩基顶升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实际意义可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中期,福朗克公司研制出一套动测桩系统。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修正了桩一土相互作用规律的史密斯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后来卢旺夫主教大学土木工程实验室和福朗克公司协作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在软硬件和理论方法方面都有重大改进。利用试验装置获得数据(应变、加速度或速度),通过试凑法确定桩周土层的性质。使用合适的计算模型还可以计算静载条件下桩的性能。本文先进行理论方面的分析,然后讨论桩顶应力的重新分配。根据两个工地的螺旋型阿特拉斯桩所进行的动、静荷载试验,详细地分析了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