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2015、2016年度徐州市区7个自动监测点位臭氧小时数据,分析徐州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监测结果表明,徐州臭氧浓度呈现冬季低、夏季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徐州臭氧月均相对低值出现在1月、2月、11月和12月,相对高值出现在5~10月,徐州臭氧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夏季一般最小值出现在07:00,其他季节一般推迟或提前1小时,最大值均出现在15:00前后,夏季臭氧日变化的峰值浓度最大为245ug/m~3,冬季臭氧日变化的峰值浓度最大为128ug/m~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使各种极端降雨事件显著增加,导致洪涝灾害频发。鉴于福建省是受洪涝、风暴潮和次生灾害影响频繁的省份之一,基于近60年来福建省18个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降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年降雨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增幅达8.11mm/10a,然而暴雨雨量增幅达13.56mm/10a;雨日呈逐渐减少趋势,降雨强度却不断增大,尤其是夏季降雨强度增幅最为明显;沿海的厦门、平潭地区夏季降雨呈显著增多趋势(p<0.05),降雨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逐渐递增;暴雨和其他等级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发生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山脉东部的迎风坡。建议福建省应加强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导致的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1-2009年冬半年(11月—翌年3月)的气温定时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我国极端低温的时空分布以及不同低温时段的变化特征。我国极端最低气温由南至北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近49年我国北方大范围区域极端低温低于-30℃,局部地区低于-45℃,极端低温的累积时间逐渐较少。近10年来,东北、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极端低温低于不同温度段(-30℃、-35℃,-40℃和-45℃)的累积时间基本大于100小时、50小时、10小时和1小时,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基本在4—5小时之间,气温的回升时间因地而异,新疆北部地区从低于-40℃回升至-35℃需要最长时间约6小时,回升至-30℃需要约40小时,从-35℃回升至-30℃需要50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应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综合考虑大流域暴雨雨区分布和雨量大小,建立了松嫩流域场次暴雨相似性评判物元模型。应用过程体现出模型对不相容问题的定量化评判水平,评判结果的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对相似雨区的暴雨场次评判效果甚佳,能为实现历史场次暴雨信息与实时预报调度的耦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将韶关市划分成文教区、住宅区、商业区、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等6个功能区。按月定期收集大气降尘并计算降尘通量,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降尘中铅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含量,比较降尘通量空间变化特征和降尘污染等级差异。结果表明,韶关市各功能区降尘通量在1.13~72.48g/(m^2·月)的范围内,工业区降尘通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说明其局部来源的贡献超过了区域背景.降尘通量空间分布为:工业区〉综合区〉交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  相似文献   

7.
鉴于尼洋河地区实测降雨资料缺乏,卫星降雨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基于GsMAP降雨产品数据和地面观测站点数据,利用降雨量年内分配特征的δ方法建立卫星降雨校正公式,分析流域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测站点月降雨量校正结果较好,相关系数达0.954,年尺度的站点降雨相关系数为0.54,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增的特点。卫星降雨观测在西部地区存在低估,东部地区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在降雨梯度分布上,流域在3500~4000m高程段降雨量呈上升趋势,其他高程段均为显著下降,整体变化率为-104mm/km。流域的年均面平均降雨量为699mm,降雨多集中于夏季,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嘉陵江流域9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共58年实测降水资料,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流域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同时对降水数据做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降水变化时间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5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9541 mm,并以3.9 mm/10a的速率减少,在1984年突变最明显,降水由丰变枯; 降水变化存在4个主周期,分别为32、14、8、3年,且周期波动强度依次由强到弱变化;受季风因素影响,流域降水地域性差异较为明显,由西北至东南方向呈逐渐上升趋势;只有达县和沙坪坝两区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4.1、15.1 mm/10a,其余地区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东南地区偏涝。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区大气中氟化物含量范围值为0.317~2.348μg/m3,算术平均值为0.876μg/m3;大气中氟化物的时间分布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大气中氟化物的空间分布为:商业区〉二类混合区〉工业区〉一类混合区〉对照区;主要受生活源和自然扬尘中的氟化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中国光伏电站的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以2010—2021年的Landsat-5数据和Landsat-8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光伏电站的空间分布,并判断光伏电站所在区域的土地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北部地区。2) 2010—2021年间中国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不同时间段的增长幅度不同,中国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增长率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增速降低,最后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且2013年的增长率最大。3)中国的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草地、裸地和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上,且分布在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光伏电站在2010—2021年间的占地面积占全国光伏电站总占地面积的比例均超过86%;而分布在城镇住宅用地和水体上的光伏电站较少。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开展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很有必要。基于196个水文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为指标划分干旱等级,统计各级别干旱发生频次,并利用ArcGIS生成不同级别干旱频次栅格图。结果表明,云南省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平均频次分别为15.8%、5.8%、1.7%、2.3%;春、秋两季轻度干旱发生频次较高,高频次区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7.4%、51.1%;冬季发生中度及以上干旱的频次明显偏高,其中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平均频次分别为11.2%、4.8%、7.9%,且中高频次的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基本发生在冬季。可见云南省干旱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春、秋两季易发生轻度干旱,冬季各级别干旱均易发生,夏季不易发生干旱;轻度干旱高频次区分布于全省各地;中度和严重干旱高频次区域主要位于滇中、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中偏西北地区,特大干旱高频次区域分别位于滇中北部和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近50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贵州省19个站点1960~2009年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度、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贵州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趋势,并形成了三多三少的降水集中区;近50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呈季节性变化,春、秋季降水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夏、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贵州省年降水量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在1984、1991、2001年发生突变,各季节周期变化和突变位置有所差异,这均增强了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剧了农业旱灾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甘肃省陇东地区极端降水的变化规律,利用该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应用超门限峰值法、反距离加权法、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复值Morlet小波分析法研究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各站第95百分位极端降水阈值在27.8mm附近变化,即可以大雨事件作为极端降水事件进行监测;极端降水指数主要表现为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对环县和崆峒的影响较小;极端降水事件虽然在总量、强度上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其发生频次及对总降水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极端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周期变化均在21年左右能量最强,而极端降水频次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周期变化分别在28、5年左右能量最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分析地表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不断完善和创新分析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的方法,将经济学领域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泰尔指数应用于地表水资源空间分布和径流时间序列年际特征的分析中。基于济宁地区主要的七条河流1956~2005年的年径流资料,采用泰尔指数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利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漳泽水库1956~2008年的径流时间序列的年际特征。结果表明,泰尔指数在地表径流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特征的分析中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湖东、湖西两区域之间的地表径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导致济宁地区地表径流分布不均匀性增加的主要原因;漳泽水库径流量的泰尔指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两阶段呈递增趋势,20世纪70年代泰尔指数突然减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1~2006年湖北省各气象站点的月降雨资料,采用信息熵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各站点的降雨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Mann-K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的验证.结果表明,1951~2006年湖北省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西部地区降雨时空变异性较大,但全省的降雨时空变异性小,可为未来的农业和水文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春、秋季多雨中心位于黑山县、新民市,冬季北移,夏季位于南部的绥中县和兴城市;全区春、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年际变化上,春季降水距平高频振荡明显,夏季与年降水距平变化相似,秋季有尺度较长的丰枯周期,冬季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常连续出现;年降水量线性倾向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东南—西北分异,而其线性倾向值则以东—西分异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年际变化呈逐年波动式的缓解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干旱年际分布均匀性最好,春季最不均匀,夏季稳定性最好,年际和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在空间尺度上,皖北地区干旱分布最不均匀,皖南地区的均匀性最好,皖北地区稳定性最好,皖南地区稳定性最差;安徽省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基本呈纬向分布,即干旱发生频率自北向南递减。  相似文献   

18.
为给甘肃省抗旱减灾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选取甘肃省境内的52个气象台站1951~2010年的月降水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干旱强度分析、干旱频率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强度、频率、空间分布、周期分析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对干旱表征效果有差异;干旱频率和强度呈规律性的时空变化,年代际变化呈现大旱大涝的特征;中旱以上频率分布在26%~60%之间,极端干旱以上频率分布在2.01%~18.00%之间;雨季和旱季干旱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干旱以13年为主周期变化;全省旱情分布呈现出从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局部湿润地区有变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规律,基于流域内30个气象台站1960~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不同的降水指标,应用M-K趋势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年际变化中均呈减小趋势;在空间大部分范围内,降水频率和强度指标也均呈负趋势,仅滦河上游山区、子牙河山区和胶东沿海部分地区呈微弱上升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总体而言,海河流域趋向于干旱化,流域内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水情年报和安徽省15个降水观测站1957~2016年台风期间降水资料,分析台风登陆中国后7d内在观测站形成的日降水大于或等于5mm的降水事件,提取了各站、各区域年台风降水量、次数等台风降水特征,分析了安徽省台风降水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台风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差异显著,安徽省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65mm;江南、江淮和淮北三个区域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分别为216、154、137mm,具有从南到北递减规律;15个降水观测站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25~347mm,平均年台风降水发生3.2~4.7次;安徽省7~9月台风降水量为128mm,占年台风降水量的78%;安徽省台风降水量具有山区多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