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减少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通过BIM与RFID集成技术,将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属性信息、坐标信息存储于RFID标签中,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到BIM 4D模型中;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的安全计算规则,确定危险区域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状态,并对作业人员实施安全预警;以水闸工程的施工仿真为例,运用集成BIM和RFID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和作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快速高效计算出危险区域的范围,完成工人安全状态的判定并进行安全预警,以降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研究成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运行效率低下、维护工作量大、信息异构分散,无法对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实时信息不能快速反馈等问题,提出采用BIM+GIS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基于ThinkPhp开源框架,以Cesium 3DGIS平台为依托,开发基于BIM+GIS的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BIM+GIS搭建大场景空间三维可视化交互环境,为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管控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平台,满足了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管理需求,有利于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BIM以其信息化、可视化、参数化等特点,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BIM技术较少应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以福建省某面板堆石坝为例,将BIM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并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方案,即在设计阶段,实现三维可视化、信息化、多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变更;在施工阶段,实现BIM5D施工管理;在运维阶段,实现综合BIM模型展示、大坝安全监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定检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技术。以大连市庄河Ⅲ(300MW)海上风电场BIM开发设计与应用项目为例,建立全专业的海上风电场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的精确定位及直观性进行碰撞检查、设计优化,避免后续大量的施工返工工作;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式,提高升压站节点设计及出图效率;提取三维模型中的信息进行精确工程量计算,为造价控制、施工决算提供依据;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BIM模型在SACS和ANSYS中的转换与应用。在此项目中应用BIM技术,为海上风电场的设计提供了强大和高效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今后BIM技术开发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BIM建模软件,对中新生态城项目的地源热泵地埋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BIM建模,为地源热泵设计施工可视化管理提供了新方法。研究表明:BIM技术在地埋管设计施工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地源热泵工程的工程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促进了建筑巨大的变革,也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节能化发展。首先介绍了建筑节能概念、BIM概念及其优势,然后综述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后期改造等阶段的节能化应用,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促进BIM在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石坝工程运行期海量监测数据异构、数据整合分析困难、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以BIM与GIS融合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法,同时搭建运行期物联网感知体系,利用Socket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基于此,研发了土石坝工程运行期BIM与GIS融合管控平台,打通了多维业务数据与BIM模型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对象级管理和整合分析,同时针对数字化移交、监测信息管理、安全分析预警等进行全方位三维可视化管控,促进了土石坝工程运行期的精益管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BIM与GIS融合管控平台解决了土石坝工程运行期管理过程中可视化程度低、数据信息整合困难的问题,为土石坝工程运行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室机电安装工程中,传统的管线二维图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碰撞问题难以暴露。因此,文中通过分析地下机电工程安装的的常见问题,运用BIM技术优化了管线综合的流程,采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展现各个管线的信息,从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解决管线碰撞和困难点管线布置等问题。经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BIM技术辅助管线综合可以合理调整地库中各个困难点管道的排布,提前规避多处施工过程中的返工问题,减少后期施工中管道碰撞的概率,同时,在保证地库净高要求的前提下,还提高了地库管线排布的美观性。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解决运维管理中传统的单纯通过人工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将堤防运维基础管理信息、巡检养护信息、堤防工情水情信息与堤防BIM模型相结合,实现不同类别运维信息的动态可视化管理。引入QR code二维码技术与SQL数据库技术,实现在BIM模型中查询堤防工程运维状态。同时引用UWB技术与BIM集成管理和UWB电子围栏技术最终实现堤防工程巡查养护的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平面CAD技术解决了许多单专业或单领域的纵向技术问题,而多专业和跨领域协作的横向关系越来越影响和控制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BIM技术正在成为这种横向关系的引力场。以应用BIM技术的Bentley软件平台为工具,创建泵闸工程建筑和结构专业模型,梳理BIM技术设计管理流程;阐述了协同设计环境数据集成、模型组装、碰撞检测、出图交付、添加信息等技术过程;并通过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间信息交互和协同,论述了基于Bentley平台的BIM技术将项目的不同环节、不同时序统筹为一个整体,BIM数字化模型具备可持续利用价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协同性差、管理效率低、协调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IM+GIS的水电工程施工期协同管理框架,利用BIM+GIS融合技术、WebGL 3D图形技术等手段,以BIMServer和Cesium 3D GIS平台为依托开发了基于BIM+GIS的水电工程施工期协同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水电工程各参建方提供了一个宏微观信息并举的三维可视化交互环境,将BIM精细化模型与GIS大场景深度结合,实现了对水电项目管理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等指标的协同控制,有利于对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体现了BIM+GIS技术在水电工程施工期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目前,该系统投入使用至某水电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程度低、信息管理繁琐等问题,引入可视化程度高、集成信息强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以Revit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相关联,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载入仪器族、插入测点、查询测点信息、查询数据等功能,实现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的交互,对其他BIM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利投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投资效率受到密切关注。以山西省11市水利建设评价为例,以水利从业人员、水利建设总投资为投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年供水量、粮食产量为期望产出,同时将水旱灾害面积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山西省11市在2011~2016年的水利投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总体水利投资效率良好,投资效率相对最高及最低的地区分别为太原市、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存在较大潜力;非期望产出直接影响水利建设投资效率;拉低水利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为规模效率,但规模效率处于快速提高阶段;制约有效单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山西省整体的投资效率贡献度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建设投资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资源组合,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监理人员配置管理标准迫在眉睫。在识别影响要素的基础上,区分施工阶段及专业项目测算监理服务工作量,并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及假设检验等方法,提出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监理人员配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黎  聂凯 《水电能源科学》2001,19(1):63-65,80
针对三峡二期工程的复杂施工方式,研究了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计算机优化管理模式,并对成本分析模型进行了重点讨论。其目的是,将施工作业、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集成 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使三峡二期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设备的可利用率、施工生产的效率三者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接线复杂、可靠性低、调度风险较高等缺陷,对其进行优化改造与升级。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构架,结合硬件设备部分升级替换、系统平台软件优化、高级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实时性和准确性等大幅提升。试运行检验表明,优化改造后系统满足了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调度的现代化和自动化要求,也为同类水利枢纽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升级与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