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直径桩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一般为缓变形,未必符合指数曲线特性,很可能服从其他非线性特性,为此对离散灰色DGM(1,1)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非线性离散灰色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利用优化理论求出初始迭代点,提高了非线性离散灰色模型的精度。利用该模型预测大直径桩荷载与沉降曲线,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与GM(1,1)模型、离散灰色DGM(1,1)模型相比,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为大直径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种不同桩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研究,采用双曲线模型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拟合预测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双曲线模型拟合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8627,拟合程度良好,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吻合程度较高。(2)对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的桩,用折减系数法来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研究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折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47和0.821,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虎艳  吴明  黄强兵 《施工技术》2013,42(13):38-42
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非注浆桩和后注浆桩的受力性状。现场试验表明,非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后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粉砂层中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约为非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的1.33倍。对于非注浆桩和注浆长桩来说,桩身压缩占桩顶沉降比例较大,在进行长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桩身质量对桩顶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工程中,用单桩破坏前部分数据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单桩载荷试验Q一s曲线呈陡降型破坏的地区,桩的破坏呈现出无前兆性,而对于单桩栽荷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破坏的地区,用单桩破坏前部分数据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就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探讨了在载荷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破坏的地区用双曲线法预测单桩极限承栽力模型,鉴于该法预测结果偏大的不足,建议了一个修正系数,并用算例对修正公式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修正公式的预测结果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桩基极限承载力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指导所需的重要参数,但是实际工程中将桩基加载至极限破坏状态极其困难。灰色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新型预测方法,不仅可实现对桩基加载破坏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且具有所需数据量少、预测精度高等特点。文中以桩基的竖向荷载静载试验中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沉降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并用于预测桩基试验的荷载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的沉降曲线与不同桩长的桩基础加载试验的实测沉降曲线间的误差较小,尽管灰色系统理论在不同桩长的预测规律误差方面有所差异,但灰色系统理论在桩基预测的整体预测效果上较为理想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土工基础》2019,(3):366-369
桩基极限承载力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指导所需的重要参数,但是实际工程中将桩基加载至极限破坏状态极其困难。灰色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新型预测方法,不仅可实现对桩基加载破坏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且具有所需数据量少、预测精度高等特点。以桩基的竖向荷载静载试验中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沉降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并用于预测桩基试验的荷载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的沉降曲线与不同桩长的桩基础加载试验的实测沉降曲线间的误差较小,尽管灰色系统理论在不同桩长的预测规律误差方面有所差异,但灰色系统理论在桩基预测的整体预测效果上较为理想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GM(1,1)模型在高铁隧道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中精度不理想的情况,在GM(1,1)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适应GM(1,1)模型与残差修正GM(1,1)模型,并讨论了2种改进模型的各自优点。依据某隧道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工程实例分析,得出自适应GM(1,1)模型与残差修正GM(1,1)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均提高了原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曲线的相关性;残差修正GM(1,1)模型对于沉降曲线波动较大处仍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效果,其预测效果优于自适应GM(1,1)模型。  相似文献   

8.
陈玲菊 《城市勘测》2015,(1):142-145
针对传统GM(1,1)模型在高铁隧道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中精度不理想状况,本文在传统GM(1,1)模型基础上,建立自适应GM(1,1)模型与残差修正GM(1,1)模型并讨论两种改进模型各自优点。利用传统GM(1,1)模型、自适应GM(1,1)模型以及残差修正GM(1,1)模型对某高铁隧道监测点作沉降分析与预测。通过对比,得出自适应GM(1,1)模型与残差修正GM(1,1)模型对原模型的预测曲线相关性和预测精度有一定程度提高;残差修正GM(1,1)模型对于沉降曲线波动较大处仍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效果,其预测效果优于自适应GM(1,1)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揭示支盘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利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模型试验及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单桩、单支盘桩及双支盘桩的承载特性、桩周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桩及单支盘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现陡降型,而双支盘桩呈缓降型,且随着支盘数量增加,支盘桩承载力近似线性增长;单支盘桩在极限荷载阶段支盘下及桩端土体位移较大,而双支盘桩桩周土体位移较大部位主要集中在支盘周围土体;单支盘桩基础破坏面由支盘下土体的剪切滑动破坏面及桩端刺入破坏面构成,而双支盘桩基础破坏面由双支盘构成的连续滑动面组成,桩端刺入破坏特征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支盘桩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合理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色理论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基检测中 ,根据少量的沉降观测数据 ,利用灰色理论中GM(1,1)模型预测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量 ,确定Q S曲线 ,以节省测试时间 ,减少试验费用 ,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单桩承载力的灰色预测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准确地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模型,介绍了运用灰色理论在有限的实测数据条件下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计算,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粉喷桩静载荷试验的部分实测数据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以灰色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建立荷载与沉降的GM(1,1)模型的过程。结合某工程中的两根粉喷桩的实测结果,对其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良好的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
砂性土中桩端荷载-沉降关系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峰  陆世英  张世民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2):1425-1429
提出了一个基于球形孔扩张理论的模型,用于模拟砂性土中长桩的桩端变形性状。该模型对Vesic(1972)的解答作了改进,同时考虑了砂性土强度指标在高应力下的衰减和在高密度下的增长。模型参数可通过土的初始竖向有效应力及标准贯入试验N值求得。球孔塑性区的平均体积应变不再需要通过土工实验,而是利用有限应变理论计算获得。在考虑了孔扩张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原理后,可得桩端土的特征变形值,从而进一步推出桩端的荷载–沉降关系。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两根静压长桩的现场试验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SGM(I,1)模型,介绍了运用该模型在有限的实测数据条件下预测单桩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根桩是一种新型桩基础,它通过从桩身预留位置将一定数量的水平根键顶入桩周土体中来提高桩基承载力。为分析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问题,基于双曲线函数提出了土–根键的荷载传递模型,并推导建立了一种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基于MATLAB编制了根桩的非线性沉降分析程序。以安徽省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两根现场试桩为例,对该方法与现场荷载试验结果以及其它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较其它分析方法更符合根桩的荷载沉降曲线特性。根桩参数分析表明,根桩的荷载沉降特性对根键的布置型式以及根键侧壁土的荷载传递参数取值不敏感,但对根键底部土的荷载传递参数取值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根桩是一种新型桩基础,它通过从桩身预留位置将一定数量的水平根键顶入桩周土体中来提高桩基承载力。为分析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问题,基于双曲线函数提出了土–根键的荷载传递模型,并推导建立了一种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基于MATLAB编制了根桩的非线性沉降分析程序。以安徽省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两根现场试桩为例,对该方法与现场荷载试验结果以及其它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较其它分析方法更符合根桩的荷载沉降曲线特性。根桩参数分析表明,根桩的荷载沉降特性对根键的布置型式以及根键侧壁土的荷载传递参数取值不敏感,但对根键底部土的荷载传递参数取值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由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根据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性能的途径,包括基本方法、步骤及必须的资料。以某公路大桥的O-cell试桩为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途径确定出了桩阻力参数、相应整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及极限承载力。验证了桩侧阻力与接触面两侧切向位移差之间关系可以用双曲线表示。将按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现有其他四种方法确定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做了比较,并对各种确定整桩荷载沉降曲线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做了评价。此外,将按本文给出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和按流行公式确定的整桩极限承载力做了比较,指出了流行公式低估了整桩极限承载力,并对流行公式提出了一个修改建议。强调了,只有按某种有根据的方法确定出完整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才能由O-cell试桩结果可靠地确定出整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周丽军 《市政技术》2006,24(5):349-351
通过非等步长GM(1,1)灰色模型,建立描述抗拔与抗压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的拟合方程,并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拟合方程曲线与静载实测曲线的对比,分析了灰色模型在抗压与抗拔桩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受沉桩效应的影响,天然饱和黏土地层中新设静压桩与场地既有旧桩的承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新旧混合群桩基础与传统新建群桩基础呈现不同的承载特性。针对新桩和旧桩桩周土体的力学特性,分别研究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桩与旧桩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的成层性、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和群桩沉降中的遮拦效应,提出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分析,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与荷载-沉降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并预测其荷载-沉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准确的建筑工程现金流预测是提高建筑行业投资和融资决策效果、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合理的现金流预测方法是确保预测结果准确的关键。引入灰色预测和"1/4:1/3"现金流预测理论,提出基于权重因子的背景值构造,并以实地收集的10余个建筑工程项目为样本,采用黄金分割法和对半分割法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GM(1,1)模型在建筑工程现金流预测实践中的适用性和适应性。实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能够以较高精度预测建筑工程现金流,从而为公司投资、融资决策以及资金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