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TEM和HREM分别对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台阶形貌和界面结构进行了观察。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宽面上存有单台阶、多台阶、系列台阶和三维台阶。贝氏体铁素体台阶高度为6~160nm,相当于{111}晶面1000个原子层厚度。Cu-Zn-Al合金台阶高度为几个至几十个纳米。贝氏体铁素体有与马氏体不同的丰富的精细结构。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中有丰富的台阶和巨型台阶。文中讨论了贝氏体的相变机制。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精细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TEM研究了钢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碳化物形貌及分布和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形貌。采用HRE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界面结构台阶和晶面晶格像。结果表明:加入微量元素可以使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明显细化。贝氏体铁素体由亚单元或亚块组成,碳化物形貌这五,分布在条间、片内和亚块边界。贝氏体铁素体内有大量的精细组织。Cu-Zn-Al合金初生贝氏体有台阶存在,界面结构台阶高度3-40nm,相当于1  相似文献   

3.
李春明  方鸿生 《金属学报》1995,31(9):A381-A386
利用透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来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亚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Cu-Zn-Al合金贝氏体的亚单元结构、其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与扫描隧道显微分析的结果一致,亚单元上有台阶存在,表明它们是通过台阶机制生长的。亚是通过激发形核的,观察到三种类型的激发方式;面-面激发、边-边激发及边-面激发。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相变为激发形核-台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大气中研究了Cu-27.2Zn-4.7Al合金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及浮突形态。在浮突和腐蚀后的组织上都发现,Cu-Zn-Al合金中的贝氏体确是由亚片条和亚单元所组成,进而为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大气中研究了Cu-27.2Zn-4.7Al合金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及浮突形态。在浮突和腐蚀后的组织上都发现,Cu-Zn-Al合金中的贝氏体确是由亚片条和亚单元所组成。进而为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Cu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时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时效对亚共析Cu-12.0Al-5.0Ni-2.0Mn-1.0Ti(wt.-%)合金与Cu-20.0Zn-6.0Al-微量B(wt.-%)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母相状态或马氏体相状态,Cu-Al-Ni合金的时效热稳定性均远优于Cu-Zn-Al合金。Cu-Al-Ni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着DO_3有序畴长大,基体中Al、Ni、Mn等元素贫化,导致M_s点升高,马氏体转变量降低。Cu-Zn-Al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贝氏体转变,引起基体富Zn富Al,导致M_s点下降,马氏体量降低。Cu-Al-Ni合金高的时效热稳定性可能来源于Ni对Al、Cu等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表面浮突,发现贝氏体浮突是由许多亚单元组成的浮突群,单个亚单元浮突呈“V”型,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不变平面应变的“N”型浮突,从而说明贝氏体不可能切变形成。同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生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TEM及SEM分析研究了Cu-25.9wt%Zn-4wt%Al合金在200-400℃范围内等温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初生a1片(贝氏体)有生长如阶,内部无层错。在其生长的第二阶段出现层错,界面处有生长台阶。第三阶段界面弯曲,层错逐渐消失,代之以位错网。片状α1逐步转变为块平衡a相。实验证明,a1片的相变特征与各种切变长大机制不符,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云贵  涂铭旌 《金属学报》1998,34(6):621-62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Zn-48.48Al-1。65Cu-0.03Mg合金液表面氧化膜微细特性。除Al2O3外,氧化膜内还有相当数量的ZnO和金属Zn存在,少量的MgO和MgAl2O4明显富集在膜表面,少量金属Cu滞留于氧化膜中,氧化膜中金属离子明显过剩,计算及生产实践表明,这种氧化结果导致合金Zn和Mg含量减少,Al和Cu含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发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了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4.
航空结构用高纯高韧性铝合金的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美苏等国为适应现代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纯高韧性飞机结构用铝合金.介绍了一系列高纯高韧性Al-Cu-Mg系合金和Al-Zn-Mg-Cu系合金的成分和特性.以供我国开展航空工业用新型铝合金的开发和生产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有序,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近邻有序。该合金的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16.
ORDER STATE AND STABILITY OF MARTENSITE IN AN AIR-QUENCHED Cu-Zn-Al ALLO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RDERSTATEANDSTABILITYOFMARTENSITEINANAIR-QUENCHEDCu-Zn-AlALLOY¥WangMingpu;JinZhanpeng;YinZhimin;XuGenyin(DepartmentofMateria...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Zn-25%Al-X%Cu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在油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研究发现,随着Cu含量升高,该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并在Cu含量达到6.64%时达到最大值369MPa;伸长率在Cu含量为2.24%时达到最大值14.1%,Cu含量超过2.24%后,随Cu含量升高,延伸率逐渐下降;硬度的变化与伸长率的变化相反,Zn-25%Al-2.24%Cu的硬度最低(HB98)。在Zn-25%Al-0.62%Cu合金的枝晶间未见到ε(CuZn4)相,随着Cu含量升高,合金中的ε相增多,其耐磨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8.
对变形铝合金铸锭采取析出退火处理可以提高挤压时的极限允许流动速度。Al-Mg,Si,Al-Cu-Mg和Al-Zn,-Mg-Cu系合金的铸锭采取这种处理都有明显的效果。在合金基本组元于铝中固溶稳定性最低的温度下进行析出退火处理,不仅处理时间短,而且可在较低挤压力下实现高速挤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硅,锰对高锰锌合金性能的影响,选定了Zn-Al-Si-Mn-Cu-Mg-RE耐磨合金成分,该合金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用其制造的车床主轴轴瓦,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首次在大气环境下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对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组织进行了研究,在贝氏体内部观察到以前从未发现的精细组织结构-亚单元。亚单元形状规则,其表面存在结构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