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温州市江心屿双塔景观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出现不和谐的"多塔"局面,该文分析如何通过眺望控制法控制双塔背景建筑的高度,并以瓯北阳光大道13号地块建筑高度控制计算和分析为例,为双塔景观格局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为众多城市地标景观背景建筑高度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将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高度现存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借鉴国内外相关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以保护风景名胜区内部视线、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资源为目标,运用眺望控制法、多因子分析法,构建基准模型+修正模型的研究框架。最后,以长春市净月分团二期为例,进行合理验证,得出建筑高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山-城"眺望景观对感知山地城市魅力,彰显山地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州市为例,构建眺望点、眺望目标和眺望视廊组成的眺望景观体系."城中观山"眺望景观包括城中山景眺望、外围山景眺望和局部山景眺望,以山脊线以下30%山体高度可见为基准,划定城中山景的前景控制区和背景协调区、外围山景的视廊控制区和视廊协调区、局部山景的最不利眺望点视廊控制区."山上望城"眺望景观包括城区眺望和地标眺望:眺望城区时,以120°视角确定核心眺望区域,对近景范围既有景观、中景范围"高层建筑墙"、远景范围城市天际线提出控制要求;眺望地标时,明确前景控制区与背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山体互望"眺望景观基于双向锥形视廊,明确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周边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该文以张家界永定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查获取市民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景观节点的评价,选取永定城区视觉控制点和视线廊道,构建眺望体系,分析其山水格局现状;其次,基于视觉分析法和多因子分析法构建建筑高度限制模型和建筑高度潜力模型,构建永定城区建筑高度控制体系;然后运用GIS对视觉分析和多因子分析进行限制模型和潜力模型的叠加,并与眺望体系进行校正,得出"显山、露水"的总体建筑高度控制优化策略,以期为永定城区及其它同类型城市发展建设提供高度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5.
贺鼎  胡萍 《风景园林》2020,27(8):97-102
英国伦敦的眺望景观保护与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的典型案例。从历史城市保护的角度对英国伦敦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梳理其萌芽、发展与成熟3个历史阶段;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城区和单体建筑的层级构成;并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单体建筑为主体的精细化保护和城市区域为主体的框架性管理的技术要点。进一步揭示英国经验对中国历史城市眺望景观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这一概念是美学与社会学的汇合,同时包含物质及非物质的意叉,跨越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如何在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论文对英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剖析,结合欧美国家在城市景观控制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试图反思我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鉴于建瓯的古城风貌破坏较为严重、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呈零散分布的现状,对文物古迹、保护建筑周边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进而提出古城保护建筑高度控制准则,用以引导和控制老城区开发强度,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8.
:眺望景观的评价研究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而福道的建设与以眺望景观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风貌导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福州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登山观城”视廊建设的思路框架下,利用ArcGIS构建以福道所在山体群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三维场景模型,模拟“登山观城”的视角对周边3个观测片区的可视域及建筑空间层次展开量化评测,并根据量化评测数据提出以协调“城-景”边界为导向的研究区眺望景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最后利用GIS进行眺望视线控制基准模型的导控模拟,旨在为眺望景观优化控制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为相关规划设计决策提供参考,以及为景观可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三维空间下的核心维度,城市高度形态不仅映射了区域经济活动的容量与能力,同时也与城市的景观和风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因此通常面临着不断被调整的尴尬境遇。该文在归纳延庆新城山水格局与城市高度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经验,以GIS为平台构建多级眺望系统,并提炼出"多因子评价+经济校正"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修正,以期为其他山水城市高度体系建构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城市地块也不同,可分为谷地影响区、山麓影响区、山脊影响区、山丘影响区等。并因此可形成不同的控制主体,包括山景界面、天际线、山景通廊、城市肌理、丘陵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节点等。通过对控制主体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不同地块的具体建筑高度控制区间,构建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基本路径,包括高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主体确定、控制方法选择、控制方法评价、高度控制值初定及修正。结论指出,为了有效建设丘陵特色的城市,须对丘陵城市进行分级及分类控制,以完善城市设计对于"控规"中建筑高度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材发展导向》2020,(12):40-42
该文在总结研究国内外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线分析方法对古城周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构建视线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模型。以大同古城南城墙周边建筑高度控制为例,明确城墙外不同距离处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完善古城周边建筑高度控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建筑高度控制通过分析桂林市建设高层建筑(区)的需要和可能性,选择桂林市高层建筑区,并通过气球示高和计算机模拟规划方法,对"半岛花园"高度进行了复核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对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塑造至关重要,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可定量为城市高度提供控制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贵州省湄潭县中心城区核心地块城市设计以GIS为平台,构建"因子评价+模型修正"的高度评价体系,对城市建筑高度进行控制,从而探讨GIS技术在城市物质形态三维空间塑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西安曲江新区尝试通过建筑高度的"生长力"评价对不同地段建筑高度的发展潜力进行判断,在城市立体空间生长综合效益的量化平衡基础上,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益为目标,构建城市建筑高度"生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华山与华阴市自古以来山城一体、城景相融,但近年来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发展严重破坏了这一景观格局。建筑高度是影响华阴市"山—城"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成为华山与华阴市城景融合的关键。研究结合华阴市的发展背景,利用GIS分析方法,构建视线分析方法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体系,并基于公众利益和经济利益,分别提出建筑高度控制的限制模型和潜力模型,最终将这两个模型进行叠加形成适合华阴市发展的总体建筑高度控制分区,以适应规划管理及指导下一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16.
恽爽 《城市规划》2006,30(5):38-43
简要回顾了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历程以及控规指标调整工作的现状,重点着眼于建筑控制高度指标的研究,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高度分类与控制分级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的确定;二是具体的划分依据与管理办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殷铭  周俊汝  薛杰  吴晓 《风景园林》2017,24(12):101-106
建构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是山地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关键技术环节。面临结构性控制和个体体验结合、眺望景观评估和遴选的科学性、视觉模拟和现实场景的互动校合、视觉美学与城市开发的优化博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上述困境,以福建省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围绕山体景观眺望体系建构,多维模拟城市天际线、借助GIS工具遴选和评估视廊、加强规划导控等层面展开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进行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温州市域绿道规划为案例,在选线过程中,通过分析生态格局等要素,得出了绿道规划的方案,并对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文物保护规划中,应对建设控制地带内所有非文物建筑的高度提出详细的控制要求,以保证文物建筑周边良好的视线通廊。但在保护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保护规划的制定通常会滞后,建设控制地带由于用地情况复杂或已建成高层建筑,保护规划对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往往难以贯彻实施;如若实施,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是否可以避免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如何在不造成资源浪费的前提下解决高度控制与已存在超限高建筑之间的矛盾?上述情况已成为文物保护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段辰昊  李向锋  樊昊 《华中建筑》2020,38(11):43-47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风貌营造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该文以马鞍山为例,研究了马鞍山城市的风貌特点,梳理了马鞍山城市现状高层建筑分布特征,及高层建筑在城市风貌中的营造问题,并通过GIS平台综合分析了地价、山体、水体、文保单位、交通、发展潜力6个方面的影响因子。通过对马鞍山城市现状风貌的分析,结合GIS的数字化分析结果,对马鞍山城市风貌营造提出了高层建筑形态和布局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