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喆  张越  王云 《西部皮革》2023,(24):101-103
鹤庆的白族女性服饰代表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这一文化遗产面临着同质化的威胁。研究认为保护鹤庆的白族女性服饰文化对于保护整个白族文化传统至关重要,因为民族服饰是文化认同的关键元素。尽管传统节会和旅游活动为文化传播提供机会,但通常忽视了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导致其流失与汉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鹤庆人杰地灵,生活在这里的白族人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他们把废弃的猪大肠和干了后就像木头片一样坚硬、很难食用的里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就了鹤庆美食的另一个传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李银标 《中华纸业》2023,(10):41-43
大理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技艺由来已久,早在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中就有过记载。鹤庆手工白棉纸薄、韧、纸质细腻、厚薄均匀,质软防蛀、吸水性强,是绘画、包装和民俗用品等的理想材料。本文以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手工造纸为例,对手工造纸工艺、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肖  高燕 《西部皮革》2023,(9):27-29
鹤庆甸南白族童帽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装饰性强,兼具民俗审美和民俗文化,是极具特色的白族服饰之一。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对鹤庆甸南地区白族童帽的装饰题材、装饰纹样、装饰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进而挖掘了装饰特征背后蕴含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以期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工作室的学生们来到云南鹤庆新华村进行白族民间首饰工艺调研与实践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中,学生们深入白族村寨,实地走访民间工艺大师,考察,调研白族首饰加工工艺及生产形态,并采用实际操作、拜师学艺等方式,对传统民间文化及首饰工艺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董林龙 《中国宝石》2009,(3):232-233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个闻名遐尔的省级民族旅游村。它就是位于鹤庆县西北部凤凰山脚下的新华村,一个集田园风光、民居、民俗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白族村寨。新华村依山傍水,登上凤凰山.可饱览鹤庆坝的锦绣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7.
白族村庄大多靠山面水而建。在距村庄不远处就有本村的公共山场。山场的一草一木都受到本村全体成员的认真保护。白族人家不但家家养猪,大多都还养有数量不等的牛和羊。本村山场就成了最好的牧场。  相似文献   

8.
鹤庆猪肝鲊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鹤庆县,古称鹤庆府,是白族发祥地之一。碧波荡漾的漾江,从村野如画、河川如网的坝子中央缓缓南流。坝子四周,青山巍巍挺立,山泉淙淙流淌。宋末元初,跨革囊、渡金沙,远征大理国的元世祖忽必烈,曾在鹤庆驻军;因“靖难之役”逃离南京,飘泊西南的明代建文皇帝朱永炆,曾在鹤庆府眠龙洞避难栖身;明代嘉靖年间,因犯颜直谏而谪居云南的四川状元杨升阉,也不止一次慕名到鹤庆府小西湖上泛舟赋诗……  相似文献   

9.
土锅洋芋饭,原来是鹤庆山里人的简单方便的午餐。 鹤庆人进山的时候,经常提一口铜锣锅,一个褡裢,用它们就能做上一顿美味的午餐。  相似文献   

10.
白族诺邓火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就是宣威火腿、鹤庆的圆腿和白族的诺邓火腿,其中白族聚居的云龙县诺邓生产的火腿,在制作工艺方面独特,为国内所罕见.诺邓火腿早在前清时代就经过南方的“丝绸之路”,出口缅甸、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如今,云南大理一年一度盛况空前的三月街集市,“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争相购买诺邓火腿.它是云南著名的地方特产、民族民间的风味美食.  相似文献   

11.
朋友,你品尝过我们白族人的“三道茶”吗?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不管步入洱海边上的四合院内,还是走进掩映在浓荫花丛中的山间人家,无须报姓道名,好客的白族人都会热情招待你.而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独特的白族礼俗——来客必敬的“三道茶”.在大理一带,只要你一进主人家门,主人就会热情地把你迎进专门招待客人的堂屋就座,边同你交谈边忙着架火,煨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云南菜谈不上正宗,但颇有地方特色。大理是白族人聚居的地方,白族人好客,年轻女子,大多像苏杭一带那般娟秀,活泼好客,能歌善舞。 去乡间白族人家作客,是件非常有趣的事。美丽的白族姑娘招待你吃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菜叫“生皮”,土人的发音是“生消”,就是两只生猪的耳朵,还有一盘片得极薄的连皮的生猪肉,或者是一盘切片的生肝。 白族姑娘生性勤快,招待客人前,她先把猪耳朵刷得极干净,毛发刮削得也极清爽。洗净的猪耳朵是切开了的,由于刀功细腻,整只摆在盘子里,看不出刀痕。旁边摆放两碗用…  相似文献   

13.
春日的一天,我陪着亲有旅行家、美食家之称的老刘从“金花”与“阿鹏”订情的的蝴蝶泉边归来,穿过被鲜花淹没的乡间小路,来到了友人阿辉的家。阿辉家住在大理古城东,洱海边上的一个白族寨子里。很不凑巧,阿辉今天不在家。但他那热情好客的阿妈在。一大妈,招待我俩吃什么?”刚坐定我就问。“亏待不了你。”大妈看了老刘一眼,高兴地说:“今天不吃洱海里的鱼,也不吃自家加工的乳扇,就吃泥鳅钻豆腐,如何?”“泥鳅钻豆腐,那可是我们白族民间的传统莱肴哩。因其历史悠久,食者甚多,故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菜谱中独树一帜。俗话说:‘走…  相似文献   

14.
火把节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这一天,白族人民除了围绕“松荧火炬”这一中心举行各种活动外,精心制作各种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洋芋情深     
最早接触以这种名为洋芋的普通作物,是在那个常常闹腾饥荒的非常年代。 那年月,每到洋芋收获的季节,便有许多居住在山下的“坝区人”,用笨拙的羊皮口袋盛着他们在生产队里辛勤劳作整整一年的收获——洋芋,一茬接一茬地来到我们的寨子,偷偷地用洋芋来兑换苦荞、芭谷等一些能够聊以糊口充饥的杂粮。尽管寨子里的许多人家也不富  相似文献   

16.
仲春时节的一天,吸吮着清新香甜的芬芳空气,在滇西彝山采访了一天,夕阳西下,我和彝族干部老吴来到罗坪山上的六家赛.这六家彝寨,只有几十户人家,虽说不上山青水秀,但寨子掩映绿荫下、花丛中,有如人在画中.好客的彝家人一听说来客,不容分说,便簇  相似文献   

17.
李宏荣 《四川烹饪》2006,(11):22-23
我生长在一个彝家寨子里。它位于云南中部金沙江南乌蒙山的一个凹腰处,寨子周围有一条四季流淌着清水的小河。这片红土地十分肥沃,物产相当丰富,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民风古朴。村民们善于利用当地的物产酿制美酒.并做出别具特色的美食。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各自的美食佳肴,可谓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一、白族的砂锅鱼和泥鳅钻豆腐。砂锅鱼和泥鳅钻豆腐都是大理白族的名菜,“走滇西不吃砂锅鱼和泥鳅钻豆腐,就等于白去了一趟大理”,这是大理的一句俗话,由此我们就可掂出这两道名菜的份量。“砂  相似文献   

19.
吃肉     
正腊月里来,整个乡村就被年猪的叫声和年猪汤的味道笼罩着。那年月,吃肉是多大的事儿。生活紧张呀,会计划且能勤劳苦做的人家才杀得起年猪。如果脑壳不灵活,再加上有病有痛的,不要说杀猪过年,就是一个月能吃上顿肉,那也是不得了的事儿。赵大才就爱吃肉,而且吃肉还吃出了点名气。一米八几的个头,一身肥肉泡子,肚皮油滚滚的,两三天不沾点油腥子,嘴巴子就直流清  相似文献   

20.
正白族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为8个人一桌,菜肴上8个,俗称"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合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汆,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席面用料简单,但形式和礼仪隆重,所用器皿一般是本地产的土碗、红竹筷子等,很少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