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3,(10):28-32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闲置工业建筑。为凸显可持续的原则、打造环境友好型建筑,绿色改造成为上海市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新的潮流。通过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手段、可再生能源及资源利用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植入,使得闲置的旧工业建筑萌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对上海旧工业建筑的调研,系统总结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绿色改造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模式,旨在为相关项目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保证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绿色改造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13,(10):24-27
为实现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客观评价,基于能值理论,建立适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特点的指标体系、判定准则和基本步骤。能值评价可避免传统货币评价的缺点,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贡献,是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评价较为适用的方法,可提高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分析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PPP模式在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领域的发展,需运用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分析PPP模式在该类项目中的适用性。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归纳旧工业建筑改造PPP项目的具体运作模式,建立相应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形成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体系。结合某U型厂房改造项目,验证PPP模式应用的合理性,为今后相关项目进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再生模式的合理性,对其再生模式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分析,从政策、建筑、交通、环境、历史 5 个方面汇总得出 13 个影响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的因素,基于多分类 Logistic 理论建立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模型,并以南昌市 74 栋已再生利用的旧工业建筑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再生为居住建筑和工业遗址的建筑本体特点以及影响南昌市旧工业建筑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为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效果评价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造实例,引入三元区间数理论对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选用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的效果,对同类项目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6.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3,(10):5-10
为了解决旧工业建筑是否具备再生利用、如何评价再生利用的潜力等问题,依据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潜力体现在未来增值性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再生利用潜力的关键基础、前提条件及保障因素,构建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市6个旧工业建筑为例,对其再生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赋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方法)应用于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潜力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7,(2):1-2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渐变化和不断发展,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需要进行改造更新,以避免其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但是传统的改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力量,如在现阶段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来进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更新。本文通过对绿色节能技术和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以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可持续理论入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旧建筑改造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绿色建筑与旧建筑改造相结合的问题,并总结了旧建筑改造中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绿色建筑与旧建筑改造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映殊 《建筑节能》2021,(1):121-127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机遇,当前有大量闲置的旧工业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可以通过引入绿色节能理念来唤醒老旧工业建筑的新生,改建后的建筑可以用于新的工业生产,极大节约了建筑资源和建筑用地.通过对绿色节能关键技术分析,构建了改造技术的绿色节能评价体系,并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规模化的既有工业建筑而言,保证其可靠性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是企业的管理;但在我国目前的规范体系中,缺乏适合企业使用的建筑物使用维护技术指南。提出制定工业建筑使用维护技术指南的基本思想,并简要介绍在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方面的实践工作,内容包括指南的定位,制定指南的原则,分级控制的原则,评定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以及制定的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使用维护技术指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中,如何对待现有的旧建筑是当前建筑设计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许多历史和文化建筑正在被新建筑取代。通过对2010年绿色建筑竞赛获奖项目:长沙火车南站改造中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分析,总结了被动式设计在旧建筑改造中可尝试的多种手段。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在大进深的废旧建筑改造中,调整建筑整体布局能有效提升其通风效果与遮阳效能;同时围护结构的改造能有效改善建筑遮阳并降低夏季室内气温。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旧业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成为一种新的建筑利用形式。由于旧工业建筑多在高荷载、恶略环境下使用,需要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和分析。运用控制图,将能够反映旧工业建筑安全性能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最终得出能够客观反映旧业建筑结构系统工作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绿色建筑脆弱性,完善风险评价方法,以及提高对风险事故的可预测性,以系统的观点深入剖析脆弱性评价与风险评价、风险事故之间的关系;基于风险界面,即人—机界面、人—环界面和机—环界面,结合德尔菲法对脆弱性因素进行识别,进而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 3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建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间高度模糊、不确定的特点,将 COWA 算子客观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青岛市中德生态园被动式房屋项目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防冬奥会场馆外工业场所火灾事故,开展重点场所和关键设施火灾风险识别,研究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典型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和现场火灾隐患识别排查,确定了以涉氨制冷场所、发电厂、物流仓储企业为主的重点场所和关键设施的风险点;基于风险理论从场所固有火灾风险、风险减缓措施和现实风险角度,构建了冬奥敏感度、区域特征、建筑特性、消防设施状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外部救援力量为主的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风险指数分级法确定风险指标重要度。研究表明:该多因素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关键风险因素的动态数据获取和定量化,具有多源风险识别和动态研判作用,可较客观地提前预警影响冬奥会的重大工业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16.
加建     
华霞虹  庄慎 《新建筑》2012,(2):67-71
通过介绍三个普通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不同的加建思路,得出更新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当受到旧建筑空间结构和场地现状的牵制时,应巧妙地通过加减,重新组织建筑群落,协调与基地周边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创造出既有历史延续性又具现代感的场所体验.  相似文献   

17.
喻岩 《工业建筑》2006,36(Z1):376-380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已建工业钢结构建筑中,通过分析已建钢结构工业建筑当前技术状态,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对建筑物给出安全与否评价结论,为建筑的废止或修缮等处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国内外旧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性再利用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沈阳铁西工业区的保护和改造性再利用的方式,通过对沈阳铁西重工机械厂矿山设备车间保护和改造性再利用的设计,对旧工业建筑保护和改造性再利用进行有益探讨,为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寻求一种可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国内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通过将英国BREEAM工业建筑与国内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权重体系进行对比,得出BREEAM体系与国内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共性与差异,并以此对国内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权重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