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缅甸滚弄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位分布低缓,在勘探控制范围内两岸无明显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水分布。本文分析了坝址区的地下水位分布低缓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了坝址区岩体透水性与岩性、岩溶程度及岩体风化联系密切。通过研究表明电站可能存在坝基渗漏的风险,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渗漏量对水库水位的影响十分有限,局部渗漏地段可以通过常规的帷幕灌浆手段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2.
锦江水电站坝址出露中生代陆相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具有力学强度低、暴露后极易风化、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干裂等特点,且浅表层岩体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较强。坝址主要存在岩体抗风化能力差、坝基渗漏及抗滑稳定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此采取了清基开挖、灌浆处理等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孟桂萍 《云南水力发电》2009,25(5):21-22,29
介绍了糯租水电站厂区地下建筑物防渗设计。对喀斯特岩溶发育,岩体透水性强的地区,利用环形帷幕灌浆和阻水断层结合封闭地下水的主要回贯通道的措施,减少渗漏出水量。施工期降低了抽排水难度,运行期改善了机电设备和人员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某水电站建成蓄水后,量水堰便出现了流量较大的渗漏,且随着库水位的抬升,渗漏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渗水水温高于库水,具温水的特征。为了对渗漏原因与渗漏通道进行分析,采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压水试验、水质全分析、孔内电视、地下水观测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坝址区岩体透水性、地下水渗流场、渗水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早期渗水由浅表循环的冷水和深部循环之热水混合而成,且以冷水为主;坝基及绕坝渗漏通道以岩层层面和两组节理为主,属裂隙型渗漏。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得到库水达正常蓄水位时,量水堰渗漏量为1 728.40 L/s,据此,提出了防渗处理建议。经防渗处理后,库水位达正常蓄水位时,渗漏量减至270 L/s,防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坑注水和钻孔注水、压水试验等方法了解岩土体的透水性。分析表明上下、水库均存在库水外渗条件,且上水库渗漏问题比较突出。库水外渗主要沿通往库外的断裂构造与强风化带连通形成的渗漏通道渗漏。建议采取截渗墙结合帷幕灌浆作垂直防渗体为主的防渗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坡积土和全风化带作为水平防渗铺盖以减少防渗处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帷幕灌浆技术在病险水库防渗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坤  张林  李桂林 《四川水利》2005,26(3):35-37
南彭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场镇供水、旅游和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水库运行多年,存在坝基、坝肩集中渗漏等问题。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压水试验结果,采用帷幕灌浆的方法解决渗漏问题。施工中对灌浆有关参数进行了优选,对透水性高的大坝右坝肩增加钻孔数进行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观音岩水电站坝址区地层透水性大,两岸地下水位平缓,相对隔水层埋藏很深,坝址勘探线q≤3Lu埋深在90m-230m,坝基渗漏加固处理难度大,技术工艺繁杂。通过灌浆试验,对防渗加固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水泥等浆材的细度、外加剂、配水比等参数对灌入度、可灌量的敏感度,考查防渗加固提高幅度和范围,检验防渗帷体耐久性、防冲蚀特性等,优化灌浆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8.
卸荷岩体渗漏直接关系到边坡稳定,影响工程安全。研究渗漏规律,提出合理的渗控措施极为必要。结合西藏地区某水电站右坝肩卸荷岩体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法分析防渗帷幕水平深度、垂直深度、渗透性等因素对岩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右岸卸荷岩体绕坝渗漏损失量约为6万m~3/d,水平防渗深度大致布置在距PD4硐口约52 m的相对不透水层区段将有效阻止库水绕坝肩渗流,帷幕灌浆深度可控制在距PD4硐口约50 m~60 m的深度。对于了解水电站坝肩绕坝渗流规律,指导工程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华以有东西关水电站的坝基岩石为较弱的四川红层,其完整性,强度和抗渗性较差。为了确保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降低坝基沉降,水平位移,渗透压力,减少渗漏量,设计要求对坝基进行灌浆处理,施工中在闸坝和厂房均布置了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疆米兰河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0.6 km段存在低邻谷,库盘与邻谷间山梁单薄,岩体较破碎,水库蓄水后存在渗漏问题,拟对该段山梁进行灌浆防渗处理。先期根据地质条件选择代表性地段设计并进行了灌浆试验,选择两种浆液作对比。通过对灌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灌浆防渗效果的分析总结,提出适合该地层的灌浆孔布置、灌浆压力、浆液选择及浓度等,确定了合理经济的灌浆工艺,对后期主体工程灌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软弱岩体中进行灌浆,难度很大,特别是在面板堆石坝趾板上对软岩地基进行帷幕灌浆,国内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成功的经验很少.本次灌浆试验针对寺坪水电站大坝坝基软弱岩体的特殊性,研究及探索在中-弱透水性软弱岩层坝基处理中有效提高灌浆压力的方法和工艺.通过采用均布固结、锚杆应力监测、分级升压、抬动自动报警等一系列措施,使趾板基础帷幕第1段最大灌浆压力达到1.0 MPa,浅部幕体抗渗安全系数超过1.90,建构起安全、可靠的面板坝趾板软岩基础防渗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帷幕灌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属于水库内地下厂房,在地下厂房系统周围设计有帷幕灌浆防渗体。通过在现场进行的帷幕灌浆试验,探讨研究了该类地层下的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工艺参数、资源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左岸泄洪洞混凝土施工结构缝渗漏及产生裂缝原因,对渗漏进行化灌处理,处理后的结构伸缩缝和裂缝均达到不渗漏的效果,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红月  周贤芝 《红水河》2013,(6):52-53,66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溢流坝是调节库区水位,保证水工建筑物过水安全的重要部位,其基础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水体的渗流冲刷对坝基的危害是不易被发现也不易补救的,所以对坝基的基础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着重介绍了拔贡水电站改扩建工程溢流坝坝基基础处理的灌浆工艺。  相似文献   

15.
沈欢  黄勇  周志芳 《人民长江》2018,49(14):95-99
裂隙岩体渗漏已经成为危害水库坝体和地下厂房的重要问题,由于裂隙岩体中存在不同规模的裂隙,因此研究裂隙网络中地下水流运动规律有助于解决地下工程的防渗问题。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在上水库和地下厂房之间进行了现场示踪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裂隙网络进行了多重分级,并计算了各分级裂隙网络的渗透参数。结果表明:各渗透参数基本随着裂隙网络级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各分级网络的渗漏量与导水系数成正比,同时室内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因此,多重裂隙网络的分级有助于确定裂隙岩体渗漏通道的规模,为裂隙岩体渗流的计算提供可靠的渗透参数,从而为地下工程的防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范湘蓉 《四川水力发电》1999,18(2):21-23,38
针对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岩体特性,介绍地下厂房防渗排水系统的方案取及布置设计,二滩水电站目前的运行实践表明,地下厂 防渗排水系统设计完全能满足渗流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尤其以左岸f5断层为代表的软弱岩体,断层规模大、岩体性状差,是影响拱坝渗流稳定、抗滑稳定和变形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而f5断层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能否长期安全运营。为此,对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左岸坝基范围内的f5断层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介绍了开挖置换、预应力锚固、高压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及高压水对穿冲洗回填砼等处理措施,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监测成果表明,以上综合加固处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埋水工隧洞衬砌渗透压力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工程地下水位高, 深埋水工隧洞衬砌外水压力大, 防渗排水措施要求高。为减小作用于衬砌上的外水压力, 提高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减小排水对地下环境的影响, 需要采取合理的围岩防渗排水措施。结合某在建水电站工程, 拟采用固结灌浆、排水孔等防渗排水措施, 建立泄洪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精细模拟固结灌浆和排水孔作用, 研究不同方案下隧洞围岩浸润面变化和衬砌所受渗透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泄洪洞深部固结灌浆可大幅减少围岩地下水内渗, 有效降低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排水孔的排水降压作用显著, 可有效减小衬砌所受外水压力。若需兼顾考虑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有效减小衬砌所受外水压力时, 可采用深固结灌浆联合浅排水孔的处理方案, 且建议固结灌浆范围为5~8 m, 排水孔深度1~2 m。  相似文献   

19.
黎志键  戴明 《红水河》2012,(1):6-10,14
大容山(高垌)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由于清基不彻底、坝体填土压实度和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基岩土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虽经1961年至1997年五次加固,坝体和坝基仍渗漏严重。为此,采用坝体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坝基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相结合的加固方案。经核算,加固后浸润线明显降低,渗漏量明显减少,防渗效果显著。同时对溢洪道、输水设施、管理设施、进库上坝公路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加固和改扩建,使其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