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再生胶生产 发达国家废旧轮胎的再利用主要是翻新、制造胶粉和作燃料,再生胶工业已经日益萎缩。我国再生胶工业却得到快速发展,2003~2007年再生胶产量分别为120万t,130万t,145万t,170万t,220万t,增长幅度不断加大,2007年产量与2003年产量相比,翻了一番。生产再生胶是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需要,我国是橡胶消费大国,又是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75%的天然橡胶依赖进口,46%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再生胶可以替代部分橡胶资源生产橡胶制品,对缓解我国橡胶资源供给起到一定作用。以橡胶烃含量计,3t再生橡胶相等于1t天然橡胶,2007年生产的220万t再生胶,为橡胶工业提供了70多万t有效橡胶资源。二是再生胶价格低廉,仅为天然橡胶价格的1/5左右。三是技术创新促进了再生胶工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发展再生胶工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治理了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废旧橡胶变成新的资源,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将出台政策支持废旧轮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学报》2004,55(11):1772-1772
近两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和最大的橡胶进口国,橡胶进口依存度接近70%。同时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达1亿条之多。为了提高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我国政府决定下大力气加强对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一方面弥补橡胶资源的不足,一方面防治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这是10月28日结束的中国轮胎翻修利用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传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介绍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情况。美国是最发达的轮胎翻新国家,我国的轮胎翻新率目前仅为4.5%。世界翻新轮胎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废轮胎胶粉主要用于体育场和游乐场胶板及公路用沥青改性,我国废轮胎胶粉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已逐渐展开。我国再生胶工业快速发展,再生胶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再生胶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等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构建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法规和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及其产品应用市场是废旧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和利用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现状以及利用的途径,并指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曹庆鑫 《中国橡胶》2004,20(12):12-13
5月中旬,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秘书处的周密安排和大力配合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专题片”摄制组在南京东浩胶粉有限公司、南通回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三明环科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对弹性体废旧橡胶经过分理、清洗、粉碎、脱硫、  相似文献   

6.
目前,利用废轮胎生产再生胶已然成为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主力军。以2013年为例,据初步统计我国废旧轮胎年产生量约1000万吨,无害化利用率约60%,再生橡胶产量约350万吨,橡胶粉产量约30万吨,利用废轮胎生产的再生橡胶已成为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大橡胶资源。当今,在以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并用的时代,再生橡胶成为第三橡胶资源,成为橡胶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原材料,缓解我国橡胶资源紧缺,降低我国橡胶资源对外依存度,确保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相似文献   

7.
《特种橡胶制品》2011,(3):48-48
据行业报刊介绍,扬洲市经信委有关人士已于日前指出,该市目前拥有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企业近10家,年综合回收再利用废旧轮胎约5000吨,生产再生橡胶近2000吨,翻新轮胎20多万条,实现产值约1亿元。工信部前不久印发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国家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的相关税收和财政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对扬洲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汉堂 《翻胎工业》1998,18(2):74-78
本文主要介绍翻新轮胎和利用废轮胎制造胶粉、再生胶的技术,同时概要介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产生废旧轮胎情况以及回收再利用废旧轮胎情况。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发布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继而,工信部9月6日又在京组织召开座谈会,对两个准入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贯彻。自此,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行业的准入制度实施在全国开始启动。与此同时,全国多家主流新闻媒体极为关注这两个准入条件的出台和实施,及时跟踪报道了这一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部分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据行业报刊介绍,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消息,经过为期长达9个月的审报和评审,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有9个项目入选2007年度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据初步预测,2007年国内废旧轮胎翻新量可能突破1200万条,再生橡胶产量可能达到200万吨,胶粉可能达到50万吨,低温裂解生产的燃料油可达到5万吨。到2010年,全行业预计为国家累计节约石油,橡胶和钢材等各类资源约676万吨,价值1016亿元,其中,累计节约橡胶资源约413万吨,价值496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世界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海燕 《中国橡胶》2002,18(23):25-27,29
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公路运输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在享受便利和品尝经济发展的成果时,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多的废旧轮胎。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亿条轮胎报废,其中北美大约4亿条,西欧近2亿条,日本1亿条。如何将废旧轮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合理处置废旧轮胎,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难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最普遍的做法是对废旧轮胎进行掩埋或堆放。以美国为例,1992年废旧轮胎掩埋/堆放率达到63%,…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废旧轮胎利用形式主要集中于再生胶、胶粉、轮胎翻新和热裂解四种,其中再生胶占70%,并创新了若干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技术,而国外的处理方式多为焚烧(发电或提供热源)、轮胎翻新、胶粉、原形利用等,其中焚烧占68%。由于废旧轮胎产生量大且便于集中回收处理,约占废  相似文献   

13.
国外废旧轮胎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胎回收再利用可分为原形利用,加工利用和热利用3种形式。分别介绍了3种利用的国外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33(4):22-22
2007年3月19日,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介绍,经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共翻新轮胎约960万条,节约橡胶资源11.835万t,节约钢丝帘布1.26万t,合计相当于节约资金51.6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三角集团不久前宣布,将投资2亿元,在山东省文登县筹建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工厂。该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万t轮胎胶粉、1万t轮胎再生胶和5000tIIR再生胶。据悉,三角集团是国内第1家配套建设胶粉和再生胶的轮胎企业。  相似文献   

16.
国外废旧轮胎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外废旧轮胎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最新进展。轮胎回收再利用可分为原形利用,加工利用和热利用3种形式。原形利用主要介绍了美国班达格公司和意大利马朗贡尼公司的预硫化翻胎技术与设备。加工利用分再生胶和胶粉两部分;再生胶最新脱硫方法是美国ULTRAMER公司的超声波脱硫法和马来西亚的De-Link脱硫法;最近推出的胶粉生产设备有美国EURECTEC公司的EGS常温粉碎系统等。该系统与其公司的REVULCO  相似文献   

17.
《特种橡胶制品》2007,28(1):13-13
三角集团投资2亿元在山东文登筹建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工厂。该厂设计年产能力为2万吨胶粉、1万吨再生橡胶和5000吨丁基橡胶再生胶。新厂建成投产后,所生产的胶粉和再生橡胶全部供给三角集团内部使用,以满足2007年全年产能的所需。  相似文献   

18.
核心提示:我国是轮胎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废旧轮胎的产生大国。加快推进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于缓解我国橡胶资源短缺局面,促进橡胶工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一个以废旧轮胎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资源节约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废旧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产业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作了比较,并对轮胎翻新、再生胶、胶粉、热能利用作了重点介绍,指出了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冯涛 《橡胶科技》2017,15(9):17-17
<正>2017年8月1日,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控)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隆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继内蒙古益世源项目之后,软控再次发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此次签约开启了黑龙江省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新篇章。七台河副市长杨子义、软控轮值总裁于明进、隆达集团董事长徐大金等出席了签约仪式。近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以8%~10%的速度剧增。统计显示,到2020年,我国废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