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膳食脂肪生理功能及脂肪酸膳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膳食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素之一,本文综述了三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并通过对膳食结构的介绍,总结了摄入膳食脂肪酸的适合比例,进而提出了较合理的膳食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长林系列品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主栽油茶品种长林18号、40号、53号和配栽油茶品种长林166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4个油茶品种茶籽仁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检验了其干籽出仁率和脂肪含量,并对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栽品种与1个配栽品种干籽出仁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不同品种茶籽脂肪含量差异不大;共检测到了17种脂肪酸组分,其中,茶籽仁中常量组分顺-油酸的含量26.25%~30.82%、棕榈酸的含量2.86%~3.22%、亚油酸的含量3.25%~3.86%。长林40号茶籽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6.08:1.05,最接近国际营养学家提出油脂中三类脂肪酸的最佳供能比1:6:1。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肪含量与棕榈酸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64。结合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研究结论可得,长林40号油茶良种不仅产量高、抗性强,而且干籽出仁率高、含油量高,茶籽脂肪酸组成合理,综合性状优于其他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建立了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近红外数学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和外部检验两种方式考察了近红外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波长范围,采用平滑、矢量归一化、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和散射校正对近红外光谱进行处理,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37、0.9374、0.9020,RPD分别为3.63、3.65、2.90。结果表明近红外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采用建立的模型对验证集中的20个婴儿配方奶粉样品进行预测,总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经配对t检验分析,与常规化学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拜城油鸡为材料,对其鸡皮和鸡肉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与拜城土鸡及肉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拜城油鸡鸡皮和鸡肉总脂质中各检出25种脂肪酸。鸡皮总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鸡种间差异较小,但在拜城油鸡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市售肉鸡。鸡皮和鸡肉中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C16:1(9),C18:1(9),C18:1(11),C18:2,C18:3和C20:4,其中拜城油鸡的C18:3和C20:4含量均高于拜城土鸡和肉鸡。对于不同月龄的拜城油鸡脂肪酸含量而言,月龄大的拜城油鸡鸡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月龄小的拜城油鸡。  相似文献   

5.
In this study, trans fatty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57 crisps and 50 cakes sold in the markets in Turkey were determined. C 18:1, oleic acid, was the major fatty acid in all crisps and cake samples. The percentages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s),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s),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ranged between 27.98–46.57, 35.73–47.57, and 9.86–35.90 g/100 g fatty acids in crisps and 35.41–54.03, 25.89–44.87, and 10.52–26.97 g/100 g fatty acids in cakes, respectively. Total trans fatty acids ranged from 0.02 to 1.35 g/100 g fatty acids in crisps and 0.00 to 5.05 g/100 g fatty acids in cak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美国肯德基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决定的公布,反式脂肪酸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本文对反式脂肪酸问题的始末,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危害、来源,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检测方法等多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国烹饪素有“以味为本”之说,因而中国菜品也由于味的丰富而品类卓绝,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味”既然受到人们如此的追捧和挚爱,但到底什么是“味”?它在烹调中的应用和衍化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微生物转化生产羟基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羟基脂肪酸是一种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化工、食品及机械等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用途的化合物:对天然底物脂肪酸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生产羟基脂肪酸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转化的作用机理和发酵条件等,特别是转化脂肪酸生产ω-1、ω-2和ω-3-羟基脂肪酸的细胞色素P450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对羟基脂肪酸的生产及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羟基脂肪酸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及其危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摄入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膳食对心血管系统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方面有不良影响。本文从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和形成机理及其与生长发育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居民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PUFA对人体的作用,并展望了PUFA强化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含精料40%,60%和40%添加3%饱和脂肪酸的等蛋白日粮。结果 HC组产奶量(26.53±3.72)kg/d和FA组产奶量(26.98±3.36)kg/d显著高于C组(24.43±2.63)kg/d。FA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P=0.15)。FA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HC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FA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A组(P≤0.05)、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HC组(P≤0.05)、H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C组(P≤0.05)、各组间共轭亚油酸(10c12t CL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提高产奶量、降低乳脂率、增加乳脂中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柴油为原料,在AlCl3及助催化剂作用下制备二聚脂肪酸甲酯。考察了AlCl3与助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用液相色谱法跟踪分析二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AlCl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助催化剂1.0wt%,AlCl35.0wt%,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5h,二聚脂肪酸甲酯的最高含量可达61.8%。产品得到IR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Folch 液回流提取樱桃谷鸭肥肝脂质,脂质经氢氧化钾- 三氟化硼法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100:1 分流比进样,220~240℃线性程序升温操作,BPX70(60m × 0.25mm ID)石英毛细管柱分离,FID 检测。标准品对照结合线性程序升温等当碳长度(ECLT)值的方法定性了鸭肥肝中11种脂肪酸。面积归一法定量分析了基础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和VE 对樱桃谷鸭肥肝中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按2% 水平分别添加山茶油、芝麻油以及大豆油后,肥肝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 < 0.01),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 < 0.01);基础日粮中按90IU/kg 水平添加VE 后,肥肝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5.
<正>高度提纯,低酸低甘油,高效乳化,色泽白亮无异味。应用领域调制乳稀奶油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制品谷面类制品焙烤食品饮料膨化食品应用功能促进乳脂分散,防止分层,改善口感风味提高乳化性,减少油脂分离,促进脂肪凝固  相似文献   

16.
17.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 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 冻融法(DHPM- 冻融法)制备MCFAs 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膜分散-DHPM 法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质质量浓度8g/100m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5:1、处理压力140MPa、处理次数4 次;DHPM- 冻融法最佳制备条件为冷冻时间0.5h、融化温度40℃、冷冻保护剂为麦芽糖、冷冻保护剂用量3%。最佳条件下,薄膜分散-DHPM 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7.1nm,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66.5 ± 3.1)%;DHPM- 冻融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110.1nm,包封率较低,为(53.5 ± 4.9)%。通过MCFAs 脂质体泄漏动力学和精密度(日间和日内)实验考察其稳定性。薄膜分散-DHPM 法和DHPM- 冻融法的稳定性都较好,均适合于MCFAs 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花粉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国内外花粉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是当前的热点之一。我国花粉资源丰富,花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9.
反式脂肪酸的控制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重视.阐述了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安全性及对人体危害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在油脂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反式脂肪酸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的国内外标准和研究进展,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目前反式脂肪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酰胺施胶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二乙烯三胺(DETA)、环氧氯丙烷(EPI)为原料,经2步合成了阳离子脂肪酰胺施胶剂。首先将硬脂酸与二乙烯三胺以2:1.1的摩尔比,在180℃的温度反应6 h,生成双硬脂酰胺;接着用环氧氯丙烷对双硬脂酰胺进行阳离子化,在80℃下反应3 h,最后对反应产物进行乳化,制备成阳离子脂肪酰胺施胶剂。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肪酰胺施胶剂适合作为纸页表面施胶,能较好地克服常规AKD表面施胶时出现的高温水解及施胶度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