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胆固醇、丁二酸酐、对羟基苯甲醛、对硝基苯乙腈等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以较高产率合成了一种基于α-苯基肉桂腈单元的ALS型胆固醇衍生物。考察了其在十二种代表性有机溶剂中的凝胶性能,发现它可在DMF中形成稳定的分子凝胶,这是一种新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 相似文献
2.
对胆固醇的双键进行环氧化,然后分别用4-溴丁酸、5-溴戊酸和6-溴己酸进行开环氧化,将柔性链键接到胆固醇的腰上,再分别与甲基丙烯酸钾进行反应,得到了3个新型的含柔性链腰接胆固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单体,从而为合成新型的含胆固醇衍生物的聚合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一个镍的单核配合物Ni(bacbh)2(Py)2(bacbh: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Py:吡啶),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学数据:a=1.344 3(6)nm,b=2.471 7(12)nm,c=1.465 1(7)nm,β=98.47°,V=4.815(4)nm3,Z=4,μ=0.561 mm-1,Dc=1.292 mg/m3,F(000)=1 944,最终偏离因子[I>2sigma(I)]R1=0.038 6,wR2=0.096 1(all data),GOF=1.007(CCDC:840865)。 相似文献
4.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甲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PIM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2(1)/n空间群,a=14.536(3),b=6.9474(14),c=14.536(3),α=90.00°,β=109.48°,γ=90.00°,V=1383.9(5)3,Z=2,s=1.04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324,wR2=0.0753;对于全部数据Rl=0.0466,wR1=0.0796。 相似文献
5.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乙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d2(PIE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l空间群,a=0.8978(3)nm,b=0.5462(3)nm,c=1.0719(3)nm,α=84.335(3)°,β=71.245(3)°,γ=62.323(3)°,V=0.7622(3)nm3,Z=1,s=1.06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249,wR2=0.0712;对于全部数据Rl=0.0271,wR1=0.0726。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种新的诺氟沙星(NFA)-钴(III)-多吡啶配合物:[Co(NFA)(phen-NO2)(H2O)2](Cl O4)3[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NO2=5-nitro-1,10-phenanthroline]。用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此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NiCl2.6H2O和NaOH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氢氧化镍纳米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氢氧化镍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以成功合成β相氢氧化镍纳米材料,其颗粒大小在12nm到29nm之间,粒径大小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温搅拌法合成了2,3,6-三巯基均三嗪(ttcH3)和4-氨基-3,5-二(3-吡啶基)-1,2,4-三唑(3-bpt)与过渡金属镉的配合物[Cd(ttcH2)2(3-bpt)2]·2H2O,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为单核,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在氢键作用下拓展为3D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显示该配合物的骨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CeO2基粉料(1-x)(CeO2)0.92(Y2O3)0.06(La2O3)0.02+xCoO1.5(x=0,0.5 mol%,1mol%和2mol%),并在不同温度下烧成。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Archimedes法、交流阻抗谱和热膨胀仪分别测试电解质材料的晶体结构、体积密度、离子电导率和热膨胀。结果表明:掺杂Co的试样经1500℃烧成后均为单一的立方萤石结构相,Co可以有效提高试样的烧结性能,降低烧结温度100℃;试样的晶界电导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Co掺杂量为2mol%时,试样在700℃时表现出最高的离子电导率0.051s.cm-1。同时发现Co的掺杂对试样的热膨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一例新型镍配位聚合物(CPs),[Ni2(phen)2(BTC)(H2O)6]·2H2O(化合物1,phen=1,10-菲罗啉,BTC=1,2,4,5-均苯四甲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ɑ=7.3604(5),b=10.9871(7),c=12.1984(8),α=66.787(6)°,β=76.531(6)°,γ=70.716(6)°,Z=2。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一个二聚物,并且通过配位水分子和均苯四甲酸配体上的配位原子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溶胶-凝胶工艺,在二氧化硅(SiO2)溶胶向凝胶的相变作用过程,在凝胶点时加入HMX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制备出HMX/SiO2(质量比80∶20)凝胶。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MX/SiO2凝胶呈近似直径为0.5~1.0μm球形。与相同质量分数的HMX/SiO2机械掺杂混合物相比,HMX/SiO2凝胶的特性落高H50由31.70cm提高至52.24cm,摩擦感度由30%降至0。在铜管约束条件下,当平均装药的密度为1.15g/cm3时,临界传爆直径约为0.6mm。 相似文献
12.
以5Y-PSZ纳米粉体为原料通过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制备了ZrO2陶瓷材料,探究烧结温度对ZrO2陶瓷晶相组成、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透光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烧温度从1425℃升高到1550℃时,烧结体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粒生长得不均匀性和不对称性愈发严重,烧结体的抗弯强度和透光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终烧温度为1475℃时,强度达到最大,为476 MPa,此时透性T%(1 mm)为35.9%;在终烧温度达到1500℃时,烧结体的透性T%(1 mm)达到最大,为40.75%,抗弯强度为430 MPa。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三元乙丙橡胶(PE-LD/EVA/EPDM)共混物为电缆护套料的基材,分别以复配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铝[Mg(OH)2/Al(OH)3]和单组分的Mg(OH)2为阻燃体系,研究了这两种阻燃体系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H)2/Al(OH)3比例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增加,但断裂伸长率不断下降;在以Mg(OH)2为阻燃剂的体系中,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与Mg(OH)2的添加量成正比,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其成反比,当Mg(OH)2的添加量在40~50份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能够达到29%以上,力学性能也优于Mg(OH)2/Al(OH)3体系阻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使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作为A2型单体,2,46,-三氨基嘧啶(TAP)作为B’B2型单体,通过控制反应中二酐和三胺的滴加顺序及物质的量的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端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合成的超支化聚酰亚胺进行测试和表征。因为TAP中2-位氨基与4-,6-位氨基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避免了聚合过程中凝胶的形成。结果表明:当二酐和三胺的物质的量的比从1∶1增大到2∶1时,其支化度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和10%热失重温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5.
咪唑(IMI)与硝酸镍反应,得到硝酸六咪唑合镍配合物,并培养出单晶。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235 0(3)nm,b=1.235 0(3)nm,c=1.480 0(3)nm,β=90.579(2)°,V=1.955 0(7)nm3,Dc=1.491 g/cm3,Z=4,F(000)=900,R1=0.034 4,wR2=0.095 5。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i(IMI)6](NO3)2,是由6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镍离子配位,硝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高温焙烧法,制备了以Y2(C2O4)3-SiO2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Tb3+掺杂的无机发光材料。TG-DTA、IR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TG-DTA谱图表明,400℃时材料中的水、乙醇及其它挥发性组分已除净,草酸钇开始分解。IR光谱显示,Si-O-Si、O-Si-O是发光材料的主要结构,并不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明,在613nm监测波长下,测得最佳激发波长为273nm;最适pH为pH=4时;最佳退火温度为200℃。 相似文献
17.
以(NH4)6MnMo9O32.6H2O和苯并咪唑为原料,采用常规的水溶液法合成了Waugh型钼酸盐(C7H7N2)5Mn0.5(H2O)2[MnMo9O32].10H2O,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热重分析。晶体学参数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813(6),b=15.848(9),c=36.395(2),β=95.143(10)°,V=6211.8.5(6)3,Z=2,Dc=9.841 g.cm-3,R1=0.0455,wR2=0.1005(I>2σ),GOF=1.032。 相似文献
18.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在溶胶—凝胶的过程中加入扩孔剂,着重考察以乌洛托品作为扩孔剂的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焙烧温度等因素对SiO2气凝胶孔径的影响。采用红外波谱(FTIR)表征了样品具有SiO2气凝胶的骨架结构和特定的表面基团,电镜(SEM)说明了样品有很好的分散性,热重(TG)说明经过扩孔的SiO2气凝胶依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BET对SiO2气凝胶表征显示了样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400~1 200m2/g)、孔径(10~21nm)、孔容(0.5~2.5cm3/g)。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型晶体配合物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铬[(HOC2H4)2NCSS]3Cr,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HOC2H4)2NCSS]3Cr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7.9410(19),b=10.3755(11),c=14.4284(16),β=113.5710(10)°;晶胞参数比:a/b=1.7293,b/c=0.7191,c/a=0.80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其结构均与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的晶体的结构吻合。 相似文献
20.
噻唑类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合成及其凝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二氨基-4,4’-联噻唑和胆固醇甲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的侧链为胆固醇甲酰胺基的噻唑类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该化合物的结构由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高分辨飞行质谱(MALDI-TOFHRMS)得以确证。为了考察此小分子凝胶因子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该分子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成胶性能和形貌。研究发现,在一些有机溶剂中该凝胶分子能自组装成片状的结构,其中在苯或甲苯中凝胶性能好,其最小成胶浓度(CGC)为7mg·mL-1。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照片显示,从甲苯或氯仿溶剂中得到的干胶呈片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证实,该化合物分子间的氢键和联噻唑基团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是凝胶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