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对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virens的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6)Abeo-(22E,24R)-ergosta-5,7,9,22-tetraene-3α,11α-diol(Ⅰ)、24-甲烯基羊毛脂烷-8-烯-3β-醇(Ⅱ)、(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Ⅳ)、5α,9α-过氧-(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6β-二醇(Ⅴ)、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Ⅶ)、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Ⅷ),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Ⅴ、Ⅷ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Ⅵ、Ⅶ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鳞毛蕨科植物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地上部分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和MCI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2)、大黄素(3),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YK-7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测定。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α,8α-过氧-(22E,22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Ⅰ)、(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Ⅱ)、环(脯-色)二肽(Ⅲ)、环(苯丙-丝)二肽(Ⅳ)、4,8-二羟基-α-四氢萘酮(Ⅴ)、苔黑酚(Ⅵ)、苔黑酚羧酸(Ⅶ)、原儿茶酸(Ⅷ)、2-acetylamino-3,5,14-trihydroxyicos-6-en-4-olide(Ⅸ)、1-单亚油酸甘油酯(Ⅹ)。其中,化合物Ⅸ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Ⅶ、Ⅷ、Ⅹ从曲霉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从该种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Ⅸ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4-甲苯氧基)-丙酸(2),对羟基苯乙酮(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罗汉果内生真菌SG-69的发酵培养液和菌体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运用IR、。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一醇(1)、对羟基苯甲酸(2)、白僵菌酮(3)、苯乙酸(4)、尿囊素(5)和甘露醇(6),其中尿囊素(5)首次从罗汉果内生真菌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与宿主罗汉果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5的代谢产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5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灰黄霉素(1),去氯灰黄霉素(2),7-22-二烯-3-羟基-6,9-氧桥-麦角甾(3),piliformic(4)。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5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枝状枝孢菌大米固体发酵后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及NMR、MS等现代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二羟基-3-甲基-1H-异铬-1-酮、6-甲氧基-8-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豆甾-4-烯-3-酮、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腺嘌呤核苷、甘露醇。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的化学成分。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从中国南海硇洲岛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中分离得到两个多羟基甾醇:胆甾-3β,5α,6β,11β-四醇;胆甾-22(23)-烯-3β,5α,6β,11β-四醇,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珊瑚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袁清香  付玲 《广东化工》2006,33(5):42-43
本文报道了从海南铜藻Sargassu horneri中分离得到4个甾醇类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2,4-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Ⅰ),岩藻甾醇(Ⅱ),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  相似文献   

10.
李佳柔  王石华  郭庆春  张越 《农药》2022,(3):168-171
[目的](22E,24R)-5α-麦角甾-2,22-二烯-6-酮是制备甾醇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4-表芸苔素内酯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报道了在其合成过程中,杂质(22E,24R)-5α-麦角甾-4,22-二烯-6-酮的发现及结构确定,并基于推测的杂质生成机理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杂质含量.[方法]通过1H NMR、1...  相似文献   

11.
黄炜娟  张春  翁城武 《广州化工》2012,40(15):89-91
首次对耳叶紫菀(Aster auriculatus Franch)全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MS等)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筛选。从该植物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Ilicic acid(1),(7R,10S)-selina-4,11(13)-dien-3-on-12-oic acid(2),2-oxo-isocostic acid(3),1β,5α-diangeloyloxy-eudesm-(15)-ene(4),1β,6α-dihydroxyeudesm-4(15)-ene(5),4(15)-eudesmene-1β,7α-diol(6),Furanoligularenone(7),(4αR,5S,8αR)-4α,5,6,7,8,8α-Hexahydro-8α-hydroxy-3,4α,5-trimethylnaphtho[2,3-b]furan-2(4H)-one(8)。并采用杯碟法对以上8个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通过观测各供试菌抑菌圈的半径,发现化合物2、化合物4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鸦胆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普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鸦胆子的果实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鸦胆子苦素D(1)、鸦胆子苦素E(2)、豆甾醇(3)、谷甾醇(4)、腺嘌呤核苷(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尿嘧啶(7)、对羟基苯磺酸(8).结论:6、7、8是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聚酮类化合物:Griseophenone B(Ⅰ)和Griseophenone C(Ⅱ),通过1DNMR和2DNMR(HSQC,HMBC)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Ⅰ的13 CNMR数据以及化合物Ⅱ的核磁共振数据,并利用2DNMR技术对2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归属。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维药小茴香根皮中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莳萝脑(1)、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二酯(2)、镰叶芹二醇(3)、β-谷甾醇(4)、甘油酸(5)。该研究为了解维药茴香根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Monohydroxylated acid fraction isolated from human meconium was found to contain, in addition to C20 and C24 acids identified previously, three C22 bile acids-(20S)-3α-hydroxy-23,24-bisnor-5β-cholan-22-oic, (20S)- and (20R)-3β-hydroxy-23,24-bisnor-chol-5-en-22-oic, and one C21 acid-3β-hydroxypregn-5-en-21-oic.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by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s.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se C22 acids, as well as the two monohydroxylated C24 bile acids (lithocholic and 3β-hydroxychol-5-enoic) are produced in the maternal intestine by microbial flora and transferred to the fetus through the placenta.  相似文献   

16.
思茅引种催吐萝芙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保辉  颜健  邱明华 《精细化工》2008,25(1):37-40,53
从加纳引种思茅的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Afzel)根的乙醇提取物分别在pH=2和pH=9时,用氯仿萃取,从中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α-onocerin(1)、methyl 3,4,5-trimethoxycinnamate(2)、betulinic acid(3)、3β,22E,22S-stigmasta-5,22-dien-3-O-β-D-glucopyranoside(4)、loganic acid(5)、7,2′-O-diacetylloganic acid(6)、mitoridine(7)、10,11-dimethoxy-α-yohimbine(8)、isoreserpiline(9)、19-epiajmalicine(10)、10,11-dimethoxy-19-epiajmalicine(11)、reserpine(12)、poke-weed cerebroside(13)、β-sitoterol(14)。其中化合物1、2、3、4、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