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新方法,通过在扩链剂分子结构中组装离子基团来改善亲水性,解决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与水难相溶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产物,使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产物与水的储存稳定性、黏度、电子束固化行为及固化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乳液储存稳定性好,经电子束固化后性能(如硬度、附着力、光泽度、柔韧性、热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UV-WPUA)涂料因结合了水性高分子技术和紫外光固化技术而备受关注,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UV-WPUA涂料及其重要组分的制备方法、改性方法及应用等内容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UV-WPUA涂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阐述了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硅氧烷二元醇(WACKER IM 22、IM15)/聚酯二元醇(7112)混合软段、二羟甲基丙酸( DMPA)/聚乙二醇(PEG600)混合亲水基(扩链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原料合成多官能度的综合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离子混合型亲水基能提高WPUA产品稳定性,改性产品固化后膜的耐水性、耐碱性、耐溶剂性能明显提高,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木器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种软硬程度不同的UV固化水性树脂,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的复配及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助剂(特别是硅溶胶)对水性木器涂料涂膜性能及施工工艺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固化水性木器清漆涂膜硬度高,具有很好的附着性、耐刮擦、耐化学品等性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板材的涂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来酸酐、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的亲水二元醇,将其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丙烯酸-2-羟乙基酯(2-HEA)等合成出新型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对平均粒径及其分布、固化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亲水二元...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丁紫外光(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光固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水性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和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8.
UV固化低粘度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及自制的低粘度聚酯二醇为基本原料,制备了低粘度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探讨了合成路线、合成条件、聚酯二醇分子量和投料比等因素对PUA粘度的影响。测试了由该PUA组成的UV固化体系的固化速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丁二醇(PBG)、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羟乙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利用FT-IR对树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树脂亲水基团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分析表征了固化膜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乳液的粒径随着—COOH含量的提高而下降,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及黏度随—COOH含量增加而增大;乳液黏度在中和度为90%时达到最高6.222 mPa.s,粒径达到最小59.8 nm。固化膜的吸水率随—COOH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对PVC板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其铅笔硬度随着DMPA/PBG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柯杰  鲁沁  于恒  默圆  叶代勇 《涂料工业》2021,51(7):48-53
为探究1,2-丙二醇(PG)的加入量对废弃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PET)的降解产物的影响以及废弃PET降解产物在水性光固化涂料领域的应用,采用PG解聚废弃PET并以降解产物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WPUA),然后于紫外光(UV)下固化成膜.研究发现:随着PG添加量的增大,降解产物的色泽由深黄变淡黄透明,羟值先...  相似文献   

11.
以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变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分析合成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对涂膜紫外光固化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分子结构中羧基及不饱和双键含量对固化速度及最终双键转化率有重要影响,双键最终转化...  相似文献   

12.
张达  姜其斌  方蓉 《涂料工业》2019,49(9):54-60
紫外光(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涂料反应活性高、固化速度快,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低,其固化膜具备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耐药品性以及耐候性,因此是高性能节能环保涂料的理想选择。本文先从原理、路线和方法 3个方面介绍了传统 PUA的合成,并比较了各合成路线与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 3种新型 PUA:水性 PUA、超支化 PUA和生物基 PUA的合成原理及其优缺点;综述了 3种改性 PUA:有机氟改性 PUA、有机硅改性 PUA及纳米粒子改性 PUA的改性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发展现状展望了 PUA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Darocur 1173)作为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的紫外光(UV)固化引发剂,研究了Darocur 1173用量、活性单体种类及用量对HBUA固化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用光差扫描量热法(Photo—DSC)对HBUA的光固化动力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Darocur 1173用量的增加,光固化膜的摆杆硬度及冲击强度增大,最大光固化反应速率Rp^max提高,到达Rp^max的时间缩短。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作活性单体更有利于提高光固化膜的机械性能,并有利于促进光固化反应的进行。Darocur 1173和HDDA的适宜用量分别为4%(wt)和20%(wt)。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共混改性法、复合乳液改性法以及嵌段改性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水性技术和紫外光固化技术,在聚氨酯预聚体末端引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提高了涂膜的交联密度,改善了涂膜的耐水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条件与乳液稳定性以及涂膜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酯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福  张卫英  洪杰  郭玉  罗启涛  李晓 《中国涂料》2010,25(9):36-38,43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考察了丙烯酸酯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运动黏度、胶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酯含量的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增大,运动黏度减小,胶膜的耐水性和拉伸强度提高,但胶膜的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适宜的丙烯酸酯用量为40%~50%。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一种附着力促进剂,通过与其它树脂、单体、引发剂的配合,配制三聚氰胺板材UV固化底漆,测试了涂膜的附着力、耐温性、耐水性,掌握了配方中树脂与单体的最佳比例、底漆的最佳光照时间、附着力促进剂的最佳用量、选出了较好的复配树脂,最终得到了性能优异的三聚氰胺板材底漆配方。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配制了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研究了预聚体含量和种类对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预聚体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催化剂用量0.45%左右。预聚体在胶粘剂配方中的最佳含量为50%-60%;芳香族预聚体剪切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族预聚体,但胶层较硬,韧性较差;脂肪族预聚体柔顺性较好,180°剥离强度和附着力高于芳香族预聚体;不挥发物含量越高则固化得越完全,综合强度越好;芳香族预聚体的玻璃化温度高于脂肪族预聚体,二者分别贡献胶粘剂固化膜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19.
以纤维素纳米晶( CNC)作为添加物,对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UV-WPU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实时红外、转矩流变仪、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表征手段探究了 CNC的添加量对复合树脂及其光固化涂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 CNC的添加量为 2%时, CNC颗粒在复合树脂中分散性良好,复合涂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 85%,铅笔硬度 3H,附着力 0级,拉伸强度 9. 8 MPa,复合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