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成德 《时代建筑》2007,(4):I0008-I0009
建筑(architecture)与屋舍(building)究竟有何分野?西方当代建筑史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在其巨著《欧洲建筑史纲(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序言中开宗明义地为我们指出“脚踏车棚舍是一般屋舍.林肯大教堂是建筑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工业化思想为基础的“新建筑运动”而产生的现代建筑。自传人并出现在中国大地之13起,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这个中断标志着中国近代建筑的开始,中国建筑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张红 《中州建设》2008,(11):51-51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东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基本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如埃及的金宇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白房子     
“白色派”是美国当代建筑中颇引人注意的一派。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可以称为对早期现代主义的复兴。这个引人注目的流派不仅仅在美国本土,在欧洲和日本依然也赢得了众多设计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重庆建筑》2007,(9):60-60
除了历史文化与民俗传统.要让美国人自惭形秽还真的并非易事.而那些与科技沾边的环保节能项目更是美国人的强项。不过,事情总有例外.面对德国与荷兰等欧洲国家的绿色环保建筑.美国人似乎已经在自叹弗如。“为什么他们的建筑比我们的更‘绿色’?”近期《纽约时报》对于这些绿色建筑的大幅报道。口吻中有着难以掩饰的嫉妒和感慨。  相似文献   

6.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1-11
2010年6期“主编的话”我曾以“世博.创意与文化遗产”为题发表了浅见.本期之所以再用“创意”一词含义更多:其一.本刊已与意大利著名建筑与艺术杂志I’ARCA签约并在本期于欧洲、中国等地共同推出大型“上海世博会专辑”:  相似文献   

7.
任荃  薛钢 《建筑工人》2008,(9):56-56
我国现今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而欧洲建筑的平均寿命则超过8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陈肇元目前指出,除了大拆大建等人为因素.过低的设计标准乃是“潜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的“基因缺陷”。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的“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筹)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交流论坛”在京举行。共有来自国内二百余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幕墙施工企业.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社团组织.科研院所.欧洲、香港等地近300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9.
其他新闻     
《新建筑》2006,(6):121-121
建筑大师张开济辞世;武汉建筑市场“包工头”逐渐退市;成都新津明代建筑观音寺开工修复;北京投资6000万元改造北京天文馆老馆;世界最大摩天轮将现天津;欧洲为城市打造“自行车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陈美华 《建筑》1999,(5):20-21
对“建筑之乡”,人们并不陌生。“建筑之乡”一说,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同“教育之乡”、“百工之乡”、“鱼米之乡”,等等。而这里所说的“建筑之乡”,在本行业有着明确的概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各省命名的七个县(市)。这些“建筑之乡”都基本具备4个条件:1.具有较长的建筑业发展历史;2.建筑业已成为本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3.建筑业从业人数较多;4.施工能力形成较大规模。“建筑之乡”的蓬勃发展是行业内所共知的。然而,当人们走近许多“建筑之乡”,就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建筑之乡”的建筑有何特色?这是…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中的“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建筑类型(“文化类”).后者可以看成是一系列条理化、符号化的“行为模式”。“文化与建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表述确实很难。因此.只能通过说“文”解“化”简单地阐述笔者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建筑”和“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萧默 《重庆建筑》2009,8(8):55-55
在转型期的中国的现实.我们却发现。在不少优秀建筑师正在沿着创造中国新建筑文化的道路奋力拼搏的同时。却也存在着大量不谐和音程:洋建筑、欧陆风建筑(正像19世纪欧洲新贵们当时追求的廉价折中主义一样)、打着“创新”的名义各色各样从洋人那里移植过来其实在西方都已经或正在抛弃的重在“个性表现”的“先锋派”建筑,都一股脑儿地涌进来了。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水务世界》2010,(3):55-56
在欧洲近10年内所有的新建建筑都会逐渐实现“零碳”。这里就欧洲几个较早进入低碳甚至零碳建筑的项目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新的建筑创作流派,这些流派突破了之前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并批判了现代建筑只注重技术而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割断历史而忽视与环境相结合的现状。于是,进入当代的欧洲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  相似文献   

16.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世界建筑》2002,(7):80-84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波尔兹克。E.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夏隆。H.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靠”;认识了“虚质核心”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气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千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相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风水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国及港澳地区兴起.有许多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建筑环境学。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时代建筑》2007,(5):140-141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之旅暨北欧四国城市与建筑专题考察,“新型多螺箍筋”工艺展示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立实习基地,“欧洲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模式的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讲座  相似文献   

19.
《中州建设》2005,(6):4-5
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和中国古代建筑同样经历了木质结构时期.但欧洲的建筑材料很快转向石材.而在中国.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形式存在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20.
王伟鹏  陈伯超 《华中建筑》2006,24(11):183-184
该文通过质疑这种目前仍然有着巨大影响的“欧洲中心论”,认为将用来评价中国近代建筑所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评价中国的近代建筑的标准不应该是“欧洲中心论”,而应该立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特殊条件,建立起一种新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国观”,并对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观”的内涵进行解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