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山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预防肥胖等作用。近年山茶籽油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关注。然而,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在山茶籽油中掺入低价食用油欺骗消费者,扰乱其市场秩序。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山茶籽油的良性发展,研究者必须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鉴别其真实属性。本文综述各类检测方法在鉴别山茶籽油真实属性中的应用现状,如理化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电子鼻技术等,并根据当前鉴别方法存在的缺陷,对未来分析山茶籽油真实属性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食用植物油的掺杂掺假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山茶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茶皂素、维生素E、角鲨烯、茶多酚、黄酮等,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等功效,也可以调节血糖平衡、保护肝脏器官,是皮肤屏障的防护剂和润湿剂,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有广泛应用。主要介绍山茶籽油的提取、功效成分、功效作用及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对山茶籽油今后开发应用提供建议,为山茶籽油的深度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山茶籽油掺伪检测中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选择几种较廉价植物油以不同比例掺入纯山茶籽油,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掺伪山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建立由特征脂肪酸与掺入油百分含量近似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并对计算法求出测定值进行误差分析,为实际检测时定量分析脂肪酸组分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橄榄油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橄榄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法:以橄榄叶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以过氧化值与酸价为指标,探究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水浴法辅助提取橄榄叶中多酚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浸提时间1.0 h,料液比1∶40 (g/mL),水浴温度72℃,该条件下橄榄叶多酚得率为5.86%。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较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山茶籽油抗氧化效果好,且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及BHA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优化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油茶籽油加工和油茶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油茶籽油的理化特征和油茶籽的组成,详细论述了油茶籽制油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油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油茶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及生育酚、角鲨烯等天然成分,是一种营养、安全的食用油。同时油茶籽油具有护肤、吸收紫外线等功效,茶皂素具有起泡、去污、止咳、利尿、杀虫等功效。因此,油茶籽油、茶皂素在化妆品、日用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油茶是值得我国大力发展的特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乙醇对油茶籽油水相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籽油水相提取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乳状液,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破乳是提高油茶籽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的关键.研究了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乙醇进行破乳的方法,考察了乙醇对水代法和水酶法清油得率、过氧化值、酸值、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有很强的破乳能力,在其他提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大大减少乳状液的生成量;采用15%的乙醇溶液辅助提取,可使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从84.23%和86.11%提高到90.33%和92.47%;乙醇不会对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酸值造成显著影响;乙醇辅助水相提取方法可行,操作安全,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β-胡萝卜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水酶油最低.VE、β-胡萝卜素含量以水酶油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多酚及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最低,仅为4.12 μg/g和2.87 μg/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