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正建筑师将建筑的主体设计成一块蓄满水的长方形混凝土量体,支撑在空中,一层尽量做到完全的通透,不能浪费绝好的湖景,二层在水池之上置入3个玻璃盒子,当人们坐花玻璃盒中品茶时,池中水面正好倒映出远处的天空和山水,这时的建筑便消隐在了一池镜水之中。1概念草图,绘于设计初期概念草案阶段,旨在表达设计的几个主要的概念亮点:湖景茶室,漂浮的混凝土体量和二层的镜面水池。2细节草图,绘于方案深化设计阶段,着重表达的是二层室外走道以及包厢跟景观水池的构成关系。这类草图对于概念的落地、建  相似文献   

2.
盒子建筑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古老的砖瓦建筑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师们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的布置方式,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盒子建筑,就是别开生面的一种。所谓盒子建筑,是用钢筋混凝土,铝,木,玻璃钢和塑料等材料预制成的盒子状的构件。一个盒子就是一个房间,盒子内水,暖、电、卫生等设备样样俱全,都是在工  相似文献   

3.
手笔     
<正>"手笔"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连贯的思考与行动,在中文语境里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褒义。把它用到建筑师身上,其最合适的描述对象可能就是手绘的草图了:因为"笔"对手"的自然延伸,以电光石火般的速度映射"脑"中的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所以手绘草图能记载的建筑故事,远比其他设计媒体要多得多。我们可以认为,建成空间与草图分别记录了建筑思想的两种平行真实。建成空间是理念在边界条件(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作用下的物质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不规则形的基地,夹在一群喧嚣嘈杂、争相炫耀粗鄙身段的房子之间,建筑师该采取怎样的设计策略,既能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以一种更加活跃的感性表达方式,给予建筑明确的形式,创造性地营造一种戏剧性的空间情景和场所氛围,又能与周遭的环境在对抗中消解孤绝,进而融入基地的脉络之中?不妨,让我们先来阅读几张建筑师早期的设  相似文献   

5.
缪朴 《新建筑》2014,(4):116-119
建筑师企图在本设计中诠释,即使是一个不大的小品设计也能揭示建筑的功能及基地的本质。为了打造一扇欢迎游客的大门,坐落在线形基地上的昆山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被设计成一道带多个门洞的大“墙”。但它又不是一道简单的“墙”,游客在入门之后会发现“墙”内隐藏着丰富多变的空间。室内外空间被配成对来形成多个既有庇护又亲近自然的环境。这一体验过程最终让使用者在一个小建筑中同样能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面对一个城市性的策划,建筑师可能: a.设计一个巧妙的结构,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建筑形式(一种构图) b.充分利用现存的,去填充空隙,完成文本,抹除边缘(一种补充) c.通过对历史积累的文脉进行批判性分析而去解构现存的,甚至去添加提取自于他处(其他城市、其他公园)的新层次(一种重写) d.去寻找一个媒介,一种抽象系统,去调解基地(以及所有限制条件)与超越城市和功能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种调解)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一个城市性的策划,建筑师可能:a.设计一个巧妙的结构,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建筑形式(一种构图)b.充分利用现存的,去填充空隙,完成文本,抹除边缘(一种补充)c.通过对历史积累的文脉进行批判性分析而去解构现存的,甚至去添加提取自于他处(其他城市、其他公园)的新层次(一种重写)d.去寻找一个媒介,一种抽象系统,去调解基地(以及所有限制条件)与超越城市和功能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种调解)  相似文献   

8.
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新落成的设计作品.像大舍建筑的柳亦春和陈屹峰这样1980、 1990年代在中国接受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们,是在一种用"形式"及"功能"两个主要因素对建筑进行认识的氛围中开始对建筑的学习的.那时建筑中形式与功能谁轻谁重的讨论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这里形式指的是建筑的外部造型,通常依靠立面及透视图来把握.其功能主要指的是各种房间之间的关系,靠平面来进行设计.这样,一种从功能分区开始画出平面,再将此平面拉高为体量,并在这个体量上塑造形式的建筑设计方法,自然成了这个建筑师群体在专业学习阶段的标准设计方法.然而开始实际工作以后,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设计方法的一些片面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被考虑的一些因素在这种方法中被遗漏了.诸如建筑中的城市环境关系,建造、材料感、空间感知等因素都很难在这个方法中得到直接的吸纳.这群建筑师在各自不同的周围环境影响下,开始了对这种方法的反思,并在对其不停的修正中,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总部位于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室,将位于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的建业艾美酒店打造为郑州的全新地标.河南,曾是中国古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和帝王定都之地,如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人.为了通过艺术(文学、自然、饮食、戏剧以及图案)展现河南的历史,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就是将新旧手工艺品“归档”,使建筑成为当地居民与旅客的观光热点. “档案”理念在建筑立面上表现为一系列错落堆叠的盒子,将原始的庞大结构进行了切分,同时又与周围的建筑产生生动的视觉对比.为区分盒子的大小,盒子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略有不同的绿色,盒子之间则使用无色的玻璃.盒子侧面由黑色及咖啡色金属板构成,并以穿孔的方式形成河南本地花卉月季花的纹理.由多根铜杆支撑着的两个悬挑雨篷引领顾客由主入口进入.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常常是通过画图表达自己的构思。奥托·施泰德勒的草图表达的是多方面的东西,就像他的建筑一样是那么生动而具有活力。他的构思推敲往往是用彩色铅笔、签字笔,马克笔或圆珠笔在信封皮上、纸上或透明草图纸上形成的,没有一张草图是为图面表现或建筑表现而画的,但是每张草图展现出来的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构思、功能、系统和建筑形式的分析,他的建筑与他的草图一样展现出来的是与哗众取宠背道而驰的自然风格。 奥托·施泰德勒的设计没有什么秘方,也没有通用的系统,更没有固执死板的模式,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切合实际的务实设计风…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3.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4.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9.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洪鸿  何方 《建筑》2006,(6):63-66
2002年,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民居工程”,以经济适用房为突破口聚集人气,加快新区建设。2002年9月,吴忠市政府决定成立民居办公室,明确提出按照“零利润工程”的开发原则,实行封闭运行。该项工程于2002年10月动工建设,2003年10月交付使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被当地政府称之为深得民心的工程,却被承建该项工程的建筑承包商及施工单位称之为“陷阱工程”,由此也拉开了承包商们旷日持久向当地政府讨要工程款的序幕。“零利润工程”仓促上马2002年8月28日,吴忠市政府通过常委会研究决定,在该市北郊开展实施“民居工程”计划,会议决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