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驱血点状剥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驱血带下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2例共103条肢体.术后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单侧肢体)30~48min,平均34 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0ml.皮肤感觉障碍4例,少量皮下淤血2例,足部水肿19例,未发生与动脉阻断和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一种发病急、预后差的急症,患者发病后多失明。我院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Ⅳ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机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宋××,女,50岁,汉族,住院号:28456,右眼突然失明一天.以“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住院。入院查体有眼视力下方数指/30cm,瞳孔4~5mm大小.直接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视乳头水肿、色淡、近灰白色、边界不清,并有小的出血点,整个下方网膜血管均变细,额下动脉有血流中断现象,黄斑部水肿是樱桃红色。左眼视力1.5,眼底无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是目前县级医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最佳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因前列腺血运丰富,易致出血,术后出血的预防尤为重要.本院2004年4月~2011年4月行TUR-P共286例,术后继发大出血10例,中度出血9例.现将本院7年来对TUR-P术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和预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AMI患者行全腹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技术进行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成像,重点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异常表现、肠道和肠系膜异常征象.结果:导致AMI的原因为: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3例,SMA血栓形成5例,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12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2例.SMA夹层3例,绞窄性肠梗阻5例,MDCTA可清晰地显示AMI的血管异常,如血管堵塞、狭窄或夹层的部位、形态、程度和范围;显示血管走向的异常,如聚拢、推移、扭血或扭转等;并显示侧支血管.MDCTA可明确AMI的原因,如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血栓形成、夹层、肿瘤血管侵犯、绞窄性肠梗阻.结论:MDCTA是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一种快速、敏感、可靠及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能很好地显示AMI的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在病变早期诊断AMI并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冠脉动脉造影术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传统术式是经股动脉穿刺,给患者带来不适及痛苦.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介入性动脉栓塞在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并与20例术前未栓塞骨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理改变.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疼痛不同程度减轻,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治疗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 手术前DSA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骨肿瘤自身及其周边的血管分布和供血情况,有利于指导手术.术前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安全,肿瘤完整切除率更高,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无疼痛、诊断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范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适应训练、术前常规检查、术中和术后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宣教是配合手术的基础.协助和督促病人完成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等术前必备的检查,特别是检测凝血时间和有关血清酶学、血型的结果.术中护士要顺应医生的操作程序要求,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要将除颤器及临时起搏器、急救药品安放在方便而固定的位置,使之处于紧急备用状态,以便出现问题能及时对症处理.观察病人的肢体颜色变化及活动情况,尤其是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末梢血运、皮肤温度和颜色.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l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88例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患者中,单纯脾破裂3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50例.入院时合并休克66倒.行全脾切除术23例,脾修补18例,脾部分切除19例,脾动脉结扎2例,脾切除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16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87例,死亡1例,治愈率98.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建立深浅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防治休克是抢救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的首要环节,特别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尿量变化.在多发伤的诊治中,尽早确定有无脾破裂存在,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损伤,一旦确诊为严重脾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在保障生命的前提下,尽量保脾治疗或行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或脾移植术,以最大限度保留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