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粉体工业》2009,(4):64-65
一,成果技术特点及主要指标以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采用物理提纯、物理法超细和表面处理、化学法(碱溶、酸析)和粒子阻隔技术制备超细和纳米二氧化硅,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粉体工业》2007,(3):62-62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超细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用该技术生产高纯超细二氧化硅,具有工艺流程短、原料价廉易得、设备数量少、投资少、技术附加值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超细二氧化硅的改性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细二氧化硅由于其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改性机理及常用的改性方法,着重介绍了醇酯法、硅烷偶联剂法及表面聚合物接枝改性法,并对其改性趋势作了进一步探究。最后概述了超细二氧化硅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基钻井液用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况,利用扫描电镜对超细微粒进行初始形貌分析,讨论了超声时间、pH、搅拌速度等物理分散因素对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效果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对超细微粒进行了化学分散.研究表明:放置后的超细微粒会发生团聚,其中超细碳酸钙中径达5~6μm,超细二氧化硅中径达6~7μm;物理分散方法对超细微粒的分散效果影响不大,化学试剂分散效果明显优于物理分散;相同分散剂作用下,超细碳酸钙的分散效果优于超细二氧化硅,超细碳酸钙经过化学试剂分散处理后D_(10)可以达到120 nm,Zeta电位值达-56.3 mV;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分散体系中,超细碳酸钙的沉降稳定性较好,放置24 h后沉降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5.
用硅藻土制备超微细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颗粒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无定型SiO2.文中介绍了用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制备超微细二氧化硅的方法及超微细二氧化硅的主要技术性能.用物理方法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平均粒径达到0.54μm,90%<1.0μm,并含有许多纳米微孔,比表面积77.0m2/g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含量(干基)≥99%,BEr比表面积335~750m2/g,孔体积≥1.0cm3/g;紧堆密度≥0.15g/mL.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无机纳米材料.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制备方法(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全面综述了其表面物理和化学修饰改性的主要方法,最后展望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产业》2010,(5):I0011-I0012
一、成果技术特点及创新 采用酸浸、滤洗、控制碱析氢氧化镁以及酸浸渣碱溶、滤洗、稀酸法控制沉析二氧化硅工艺,并在碱析和稀酸沉析过程中适时进行表面处理或表面改性,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和超细高比表面积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8.
《中国粉体工业》2009,(6):65-66
一成果技术特点及创新 采用酸浸、滤洗、控制碱析氢氧化镁以及酸浸渣碱溶、滤洗、稀酸法控制沉析二氧化硅工艺,并在碱析和稀酸沉析过程中适时进行表面处理或表面改性,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和超细高比表面积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9.
杜宝安  董丽新  高慧颖 《材料导报》2005,19(Z1):150-151
以水玻璃和硝酸铵为原料,用固相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超细粉体,并用SEM、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子呈球形,粒子直径为70~80 nm.固相法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制备高产率单分散超细氧化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隙型喷墨打印光泽纸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保持高光泽性,高吸墨性和实现高耐水性之喷墨打印用光泽纸的开发,实现上述性能,采用(1)超微粒二氧化硅微细空隙形成技术;(2)由二氧化硅和阳离子聚合物构成的有机无复合颗粒染料固定技术;(3)由聚乙烯醇和硼酸构成之吸墨层耐水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粉体分散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一凝胶法、溶胶种子法、微乳液法等;并且根据二氧化硅的性质介绍了其粉体的分散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要介绍了球形二氧化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吕博  陈连喜 《材料导报》2021,35(z1):143-150
近些年来,二氧化硅材料因低密度、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化学与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形貌与结构的可控性而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改性,引入有机功能基,从而制备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并扩展其应用范围.因优异的性能与潜在的应用价值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引起了众多研究者们的关注,而磷酸基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磷酸基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其制备及应用作了相关介绍.磷酸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磷酸硅烷偶联法和后磷酸化法.在磷酸硅烷偶联法中,基于磷酸硅烷的引入,分为后嫁接法与共缩聚法,其中后嫁接法主要是采用磷酸硅烷对二氧化硅材料进行改性,在材料表面形成硅氧硅键以引入磷酸基团;共缩聚法主要是磷酸硅烷与其他硅烷共同水解缩合,形成硅氧硅网络以引入磷酸基团.后磷酸化法中,基于反应中所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分为硅氧磷键法、碳磷键法、碳氧磷键法,其中硅氧磷键法是通过磷酸或磷酸衍生物对二氧化硅材料表面的硅羟基进行改性,通过形成硅氧磷键引入磷酸基团.碳磷键法主要是对功能化的二氧化硅进行Arbuzov反应或Mannich反应形成碳磷键以引入磷酸基团.碳氧磷键法主要是磷化试剂对环氧基功能化的二氧化硅进行改性,通过环氧开环反应,以形成碳氧磷键的方式引入磷酸基团.凭借磷酸基团优异的络合能力、充足的酸性位点、优异的质子自脱离能力、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二氧化硅本身优异的性能,磷酸基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在吸附、催化、电导、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价值.最后本文对磷酸基功能化二氧化硅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溶胶种子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团聚和干燥问题,最后展望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可溶性PI/SiO2纳米复合材料中SiO2微相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取可溶性聚酰亚胺(PI)作为有机高聚物基本,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甲基-2-毗咯烷酮(NMP)溶液中进行溶液-凝胶反应,制备出新型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用UV-Vis-FT-IR,SEM和光子相关法等对其溶胶-凝胶转变过程,二氧化硅微相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溶中粒子间的团聚行为作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PAA逐步亚胺化,同时TEOS水解后的硅烃基(Si-OH)逐步缩合,由线型结构向环状结构过渡,原位生成SiO2凝胶网络,实验结果还发现热处理温的升高对二氧化硅元化粒子的尺寸无明显的影响,而光子相关法结果则表明颗粒表面活性Si-OH的存在是引起团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热压工艺,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量婶板树抽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纳米二氧化硅能提高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略微降低阻燃性能。本实验的优化工艺按其对实验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脲醛胶施加量10%(质量分数,下同),纳米二氧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C)进行表面改性,利用SEM、FT-IR对改性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并对玻璃表面新鲜汗垢手印进行显现。结果表明,合成的双亲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双亲性能良好、形态均一、稳定性较好。此纳米材料显现手印效果显著,具有选择性强、背景干扰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将二氧化硅(SiO2)溶胶加入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丙酮溶液中形成杂化纺丝液,测试了纺丝液的表面张力、粘度、电导率,再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AC/SiO2杂化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改善了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特征,膜的断裂强力增大,但断裂伸长率却有所降低,而膜的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溶胶-凝胶法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原位改性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特性和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改性改善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使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减小,分布更加均匀,外观形貌发生变化,但并不改变纳米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和体相成分.其改性机理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物理吸附水和硅羟基被硅烷偶联剂的有机成分所代替.当硅烷偶联剂的用量适当时,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在阴极电泳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白炭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白色质轻超细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多孔粉体材料。本文介绍了白炭黑的组成、聚集态结构、表面结构和独特的物化性能,指出:非晶态的SiO2颗粒,纳米级的一次粒子,复杂的粒子内部结构和表面结构,是白炭黑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等优良物理化学性能的根本原因,因而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涂料等行业,尤其在白色或浅色填料的应用中,与炭黑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进一步介绍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与工业应用现状,对比白炭黑的气相法和沉淀法两种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特点,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改进白炭黑沉淀法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白炭黑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白炭黑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对天然二氧化硅分别经不同条件球磨改性,并分别采用TGA、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粒度分析等对改性二氧化硅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球磨作用对改性二氧化硅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GA曲线上,原料二氧化硅失重率很低,而球磨后二氧化硅失重率都较大.从TGA曲线可知,经球磨后硅烷偶联剂KH-560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化学吸附于改性二氧化硅表面.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球磨条件下所得改性二氧化硅的结构有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球磨条件下所得改性二氧化硅的热行为差异主要是由相应改性二氧化硅的结构变化差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