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粉体工业》2009,(4):64-65
一,成果技术特点及主要指标以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采用物理提纯、物理法超细和表面处理、化学法(碱溶、酸析)和粒子阻隔技术制备超细和纳米二氧化硅,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硅藻土制备超微细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颗粒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无定型SiO2.文中介绍了用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制备超微细二氧化硅的方法及超微细二氧化硅的主要技术性能.用物理方法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平均粒径达到0.54μm,90%<1.0μm,并含有许多纳米微孔,比表面积77.0m2/g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含量(干基)≥99%,BEr比表面积335~750m2/g,孔体积≥1.0cm3/g;紧堆密度≥0.15g/mL.  相似文献   

3.
稻壳,是农民收获后剩下来的农业“垃圾”,它们的命运往往是被立刻在土里掩埋,但它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硅,因此不容易被泥土降解,很容易造成土地成分的变化。吉林大学王子忱教授利用它的这种特性,发明了从稻壳提取二氧化硅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琰  李相国  程永锋  刘华清 《材料导报》2017,31(Z2):410-412, 427
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和碳纳米管,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改性的水泥基表面强化材料,研究了该水泥基表面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掺量的增加,表面强化材料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表面强化材料的抗裂性能。2%纳米二氧化硅、0.1%碳纳米管掺量的表面强化材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基钻井液用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况,利用扫描电镜对超细微粒进行初始形貌分析,讨论了超声时间、pH、搅拌速度等物理分散因素对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效果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对超细微粒进行了化学分散.研究表明:放置后的超细微粒会发生团聚,其中超细碳酸钙中径达5~6μm,超细二氧化硅中径达6~7μm;物理分散方法对超细微粒的分散效果影响不大,化学试剂分散效果明显优于物理分散;相同分散剂作用下,超细碳酸钙的分散效果优于超细二氧化硅,超细碳酸钙经过化学试剂分散处理后D_(10)可以达到120 nm,Zeta电位值达-56.3 mV;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分散体系中,超细碳酸钙的沉降稳定性较好,放置24 h后沉降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无机纳米材料.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制备方法(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全面综述了其表面物理和化学修饰改性的主要方法,最后展望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于阴极电泳漆中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超重力法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用粘度、TEM、粒度分布、沉降体积等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固含量3%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于阴极电泳漆中,漆膜的机械性能有很大提高.分析了几个重要因素对应用于阴极电泳漆中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阴极电泳漆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溶胶和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复合高分子乳液。考察了聚合过程中硅溶胶量对于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粒子粒径的影响,并用GPC、XPS表征所得的复合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引入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在复合乳液粒子中,二氧化硅主要以分散相分布在连续的丙烯酸酯相内部;复合乳液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不含二氧化硅的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纳米和超细晶金属材料的退火强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关注致密纳米和超细晶材料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电沉积纳米Ni、强塑性变形制得的超细晶金属钛和纯铝的退火强化的实验现象,随后综述了这一强化现象的微观机理,最后探讨了进一步的实验及理论分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总投资800万元、年产400吨纳米二氧化硅的湖北中辉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落户仙桃市通海口。该项目原料以秸秆和稻谷加工剩余的稻壳为主,每年消耗稻壳6000~7000吨。生产过程所需燃料可自给自足,无须燃煤,也无须大量用电。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装配有疏水铜网的新型喷头研究了超细纳米纤维的制备.静电纺丝实现之前,首先对铜网进行了疏水处理,并将其安装于喷头前端.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溶液由精密注射泵输送至喷头处.安装于喷头的铜网可将管道内的聚合物溶液分成多股细流从铜网网孔中流出.从铜网网孔流出的溶液细流受电场力作用被拉伸成多股独立射流,并从喷头携带走聚集的正电荷.受铜网表面疏水性和射流间电荷排斥力的影响,从铜网喷射出的多股射流都将保持其独立的轨迹而不会产生聚集.疏水铜网有利于减小纺丝射流的初始直径,并获得均匀的超细纳米纤维.利用新型的电纺丝喷头成功制备了直径20~80 nm的聚氧化乙烯(PEO)和聚乙烯醇(PVA)超细纳米纤维.实验结果表明,超细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电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粉体工业》2005,(4):15-15
碳酸钙按平均粒径可分为5个粒度等级:微粒(〉5μm)、微粉(1~5μm)、微细(0.1~1μm)、超细(0.02~0.1μm)、超微细(≤0.02μm)。纳米碳酸钙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大小在1-100nm的超细粉末碳酸钙。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米的十亿分之一)的超细材料。纳米尺度物质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巨犬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界面效应等导致的异常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光催化性能等。正是纳米的这些特殊效应,使得它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医学与生物工程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以 CO2气体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研究了由超重力反应器碳化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实验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用 TEM、 IR、 XRD、 DTA—TG等手段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为17~30nm,粒度的分布范围比较窄  相似文献   

17.
范雨生  王茹 《材料导报》2023,(9):278-284
为厘清纳米二氧化硅(NS)和丁苯共聚物乳液(SB)在硫铝酸盐(CSA)水泥中的协同作用,同时解决SB/CSA水泥复合砂浆凝结时间长、抗压强度低的问题,采用NS和SB对CSA水泥砂浆进行复合改性,研究改性复合砂浆物理力学性能随NS掺量的变化,并通过测定水化放热及水化产物分析NS在SB/CSA水泥复合砂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S可有效缩短SB/CSA水泥复合砂浆的凝结时间,提高其抗压强度,并与SB对CSA水泥砂浆抗折强度提升具有协同作用;NS最佳掺量为1.5%,此时与不加NS的纯SB改性砂浆相比,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28%、30%。同时,掺入NS会降低复合砂浆的流动度,提高表观体积密度,降低含气量和干燥收缩率,并略微降低毛细孔吸水率。NS可通过促进无水硫铝酸钙和硫酸钙反应,进一步加快SB/CSA水泥复合浆体的水化进程,提高钙矾石的含量,从而缩短凝结时间并提高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8.
在纺丝液中添加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O2),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具有自清洁性能的二氧化硅/聚芳硫醚砜(SiO2/PASS)复合纳米纤维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SiO2不同含量的SiO2/PASS复合纤维膜的形貌,并对纤维膜进行了元素(ED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FESEM、EDS和FT-IR的结果表明,纳米SiO2加入到纤维膜可形成多级微纳结构。对纤维膜的平均孔径分析,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会增大纤维膜的孔径;对纤维膜的空气过滤性能的探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增加纤维膜的面密度可以提高纤维膜的综合过滤性能,面密度为3.46 g/m2的4-SiO2/PASS复合纤维膜的综合过滤效率最佳,品质因数可达0.03549 Pa-1。SiO2/PASS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高效过滤和超疏水特性可以使其在空气过滤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位聚合和界面改性,制备出SiO2含量0phr~20phr(质量份数)的纳米SiO2/聚(癸二酸-丙三醇-柠檬酸)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对弹性体表现出了优异的补强效果,拉伸强度可从0.9MPa提高到5.3MP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明,SiO2以纳米网络状态分散于基体中,与基体间界面结合良好;X射线衍射(XRD)谱图从分子短程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映出SiO2的存在不利于有序结构的生成;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显示,随SiO2含量增加,材料的Tg向低温方向移动;降解性能测试表明,SiO2的加入有助于调节材料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20.
《硅谷》2010,(21):48-48
<正>2010年9月2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专业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比表面积标准物质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