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张瑜洪 《中国水利》2013,(5):10-12,9
<正>2007年12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甘肃省政府执行。经过十年努力,甘肃省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探索出怎样的治理经验?治理工作中有哪些启示和借鉴?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甘肃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坝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在内陆河流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项目以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为根本,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防风固沙效益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强度显著减小,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现已成为民乐县生态农业建设基地。作者对小流域治理项目创新思路与成功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试图在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格局,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内陆河流域生态发展和更具推广前景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中,甘肃省武威市围绕节水、治沙、造林、防污等4个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加强水权管理,加大调水和全流域节水力度,重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提出水权制度改革是流域节水增效的关键,科技支撑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并对巩固治理成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有限的水资源始终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为破解水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流域治理成功的经验使水利人更加坚定信念和理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统筹兼顾是解决甘肃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科学制定流域治理方案,扎实推进水利工作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本研究在对流域现状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自主创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水资源模拟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了流域治理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及措施;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水资源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同时在流域综合治理层面首次提出流域初始水权制度框架,为规范流域水资源利用秩序、为公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技术规范》(DB62/T346-94)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1996)的颁布,标志着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甘肃省《规范》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不仅可以加快治理进度,提高治理质量,而且可以很快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使流域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考验水利人的意志与智慧。从石羊河流域治理提上议事日程以来,甘肃水利人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百倍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流域重点治理的伟大实践,共同铸就了石羊河重焕新生的丰碑。我们从所有参与流域治理的单位中选取了两个集体——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是温家宝总理批示成立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作为委员会办事机构,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践行流域管理职能的重大使命,在指导协调流域内水务部门全面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主要承编单位之一,为寻求解决石羊河生态问题的症结、科学编制规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2001年算起,10多年中,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不少经验、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他们的实践能够给更多人以启迪,共同凝聚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位于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对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凉州区结合区域实际,围绕"打好三套组合拳"的总体方针,  相似文献   

9.
一、流域基本概况 甘肃省泾川县田家沟小流域位于泾川县北部,是泾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流域总面积56.3km^2。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00%。流域跨玉都、党原、城关等3个乡(镇)的15个村76个小组16502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灌区节水改造、水权水价制度改革等治理措施,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近期治理目标如期实现。如何立足本区实际,探索治理途径,持续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甘肃省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项目通过了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组成的竣工验收委员会的总体竣工验收。至此,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该工程总投资17.05亿元。工程于2001年8月陆续开工建设,2010年10月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2.
吴晓 《中国水利》2021,(1):12-14,20
流域治理一体化,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和趋势.当前,全国不同省区、不同尺度的流域综合治理逐步展开,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以永定河流域为代表的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治理模式破茧而出,取得了积极治理成效,也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支持永定河流域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不仅在于要把永定河打造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  相似文献   

13.
正流域治理取得的成效重点治理规划批复实施以来,在中央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甘肃省精心组织及流域内相关市县共同努力下,重点治理任务已经完成,下泄水量约束性目标提前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生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上塘河流域位于杭嘉湖地区南部,该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与每况愈下的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相当的代表必和时代特征。本文介绍了该流域概况和水污染现状,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水污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河道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存在防洪设施不健全、植被稀疏、超载放牧、河道水体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单纯解决某一方面并不能做到长期可持续的流域优化治理,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严重,虽然降水较少,但多年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多发这一情况,论述全流域视角下的河道环境综合治理的理念与评价体系对水土流失地区河道治理的借鉴意义,并给出该两条流域的综合实施效果评价,以及其在甘肃省的推广效果,来说明全流域视角下的河道环境综合治理理念在水土流失地区的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韩家湾小流域是藉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的其中之一,按照“沟坡兼治、对位配置、依靠科技、深度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荒山荒坡林草化、径流拦蓄利用化、田间道路网络化、地埂利用生态化、农田种植高效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的治理思路,在1998~2004年期间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监理认证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93.42 hm^2,治理程度达90.17%,林草覆盖率达到44.50%,减砂效益为91.80%,保水效益为46.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811元。介绍了该流域的治理成效及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民乐县北部潍荒漠风蚀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在西北地区及内陆河流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项目以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为根本,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防风固沙效益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强度显著减小,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现已被确定为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地。本文对北部潍风蚀区治理项目创新思路与成功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试图在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格局、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探索出一条较以政府为主导的北部滩治理模式更具推广前景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榆中县孙家岔流域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探索该类型区小流域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1983年,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将该流域列为试点小流域进行治理,并要求在搞好治理和生产的基础上,试点小流域应起到三个作用,一是成为推动面上生产治理的示范样板;二是  相似文献   

19.
区域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流域治理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风旗 《治淮》2005,(1):20-21
一、当前流域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的流域管理起步较晚,如何在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下构建流域治理的新模式,有必要对当今国际典型的流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借鉴.当今世界上对河流(流域)的管理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一是以美国田纳西流域为代表的管理模式,另一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水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长期影响,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低,面临的水土流失严重、河流连通性差、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颇多。文章结合甘肃省洮河流域"一河一策"专项工作调研成果,在分析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建议,以期为洮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