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小说主人公尼克·亚当斯本欲通过钓鱼之行,在山野中寻求内心平衡,却受内心冲动的驱使,试图控制和征服大自然.体现了海明威既渴望回归自然又试图挑战自然的矛盾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开创了用"冰山文体"写作的先河,并在19世纪50年代凭借《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证明了自己。之后,有不少作家试图去模仿他的文体,然而成功者却屈指可数。从海明威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及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那些作家之所以模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待自然的双重性。他一方面肯定自然不可战胜,人应该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高唱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表现了现代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迷茫。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冰山风格",《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就是海明威笔下一篇浓缩了的长篇小说,是体现其冰山理论的代表作。小说中雪、豹子、秃鹫和鬣狗等意象各具意蕴,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了气氛,达到了深化主题的目的。作者通过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的运用,巧妙安排了主人公的意识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自然流动,省去了大量的笔墨,有利于海明威"冰山风格"创作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了<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他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认为作者海明威通过圣地亚哥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人类应该以崇敬的心态对待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与自然为敌.  相似文献   

7.
《丧钟为谁而呜》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海明威放弃了他早年信奉的虚无主义,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了新的信心,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时空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他利用自然时空、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自然时空为基础,通过对题材的放大和扩展将其变为现实时空;开掘人物的心理时空,以冷静的观察、流畅的笔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迷惘、空虚、惆怅、哀怨、忧伤、绝望和悲愤,从而表现出了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海明威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海明威究竟属于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一直存在争议。以海明威早期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例,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思想倾向,对人们进一步理解海明威后期的文学创作,厘清海明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吸引了无数人来阅读及欣赏,因为其代表了海明威所崇拜的精神,也是人类所共同敬仰的一种精神:承受挫折,永不言败。海明威之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一直独具魅力,直至今日,仍值得研究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美国,关于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浩如烟海;在我国,研究和评论其人其作的文章也是卷帙浩繁、洋洋洒洒。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能引起读者和评论家如此兴趣的在20世纪并不多见。不过,纵览海明威评论与研究的文山书海,一个关于海明威自身结局——同样也是一个严肃的论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深入与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这个论题就是海明威的个人悲剧——自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派是当代西方反传统、反理性的产物,他的审美形态是面临虚无深渊的“荒诞”,以往人们常常侧重于阐述现代派的怀疑一切的叛逆精神,缺乏对现代派重建精神家园的不懈努力作深刻的把握,本文试图以海明威和加缪为例注释现代派作家探索生命终极意义的“天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叛逆最早由法国埃斯皮卡提出,后引入国内,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中张白桦译本由于运用了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策略,成为诸多中译本中最为成功的译本。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探讨该译本创造性叛逆在女性主义倾向和文化差异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通常是面对荒诞而残酷的现实却打不跨的硬汉子形象。但在短篇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描写了一群截然相反的人物。在荒诞不经的世界中,他们对生活感到无助与迷茫,陷入了悲观绝望的境地。在荒诞的世界与痛苦的人生面前,海明威给出了另一种人生态度。毫无疑问,这是海明威对他的时代以及人生的思索。同时,他也把对世界与人生的疑惑抛向了世人。  相似文献   

14.
赏析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认为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15.
借鉴学界对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研究成果,从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批评方法等多个方面分析该小说的文本和海明威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希腊化时代,大一统的帝国取代了原有的城邦国家,哲学家们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思考人如何才能获得内心安宁的问题。伊壁鸠鲁学派从人的情感出发,基于人们希望获得快乐而避免痛苦的意愿,认为在满足身体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未知的事情不要妄加猜测,人的内心就可以获得安宁。斯多亚学派从理性出发,基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主张理性对欲望的克制,认为正视降临自己身上的各种不幸,通过不断的训练,就可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进入一种内心安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批判导致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赞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整体主义。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非洲故事》,发现文中存在两类对待自然的方式:猎人朱玛等人追杀大象,只看到了大象的工具价值,而无视它们的内在价值,他们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者;而儿童戴维善待大象,认为大象具有和人类平等的权利,反对朱玛和父亲的破坏行为,他是小说中唯一的生态整体主义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主体意识是海明威作品中的核心主题,也是他众多小说中的精神底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就充分展现了海明威对生命主体意识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人物关系错综.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仿佛都有海明威的影子,他们是“迷惘的一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寄托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和理解:不因未知延宕行动,不因结局虚无放弃抗争,不因绝望透顶就不去等待明天照常升起的太阳.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潜心追求的“冰山原则”及其永不言败的“硬汉神话”,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式行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极大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美国文坛一代文风;“生命与死亡”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寓意深远;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重压下的优雅——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象征分析的方法对《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的象征涵义进行了探索和解读,分析了海明威在小说中“硬汉”形象的积极意义,揭示了海明威人生哲学的要义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