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珊  彭金鑫  谭军  王华金  刘娜娜 《山东化工》2012,41(3):11-13,16
以烯丙基聚醚、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端羟基聚醚基三乙氧基硅烷。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烯丙基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烯丙基聚醚,n(APEG)/n(TES)为1.1、催化剂用量为15mg/L及反应温度为70℃时,反应体系转化率可达100%。最后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端羟基聚烷氧基三乙氧基硅烷(HPTES)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端环氧基烯丙基聚醚、含氢硅油为原料,采用第二代铂金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环氧基改性硅油。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100℃、含氢硅油与端环氧基聚醚的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含氢硅油的转化率为91%。红外表征证实,产物接上了端环氧基烯丙基聚醚。  相似文献   

3.
李建亮 《粘接》2022,(6):20-24
用于粘结剂、密封剂和涂料的硅烷封端聚合物,它们比聚氨酯、硅酮和溶剂型产品毒性低;硅烷改性聚醚(MS聚合物)是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众多密封剂、粘结剂和涂料的基础,混合有机聚氨酯比例和无机烷氧基硅烷比例的混合体系结合了传统聚氨酯和硅基产品的优点。综述了MS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在以硅基封端预聚物为基础的粘结剂、密封剂和涂料中的优缺点,重点对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了提供具有弹性粘接或密封的装配式建筑密封胶,特别需要柔性和弹性密封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将单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AEP)、单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醚(AEPH)和单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氧聚丙烯乙酰基醚(AEPC)同时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羟基封端聚醚、环氧基封端聚醚和乙酰基封端聚醚共改性硅油破乳剂。通过IR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得到了预期产物。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碳碳双键与硅氢键的量之比[n(CC)∶n(Si—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活性氢转化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CC)∶n(Si—H)=1.20∶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00℃,催化剂用量40μg/g(相对于反应物总质量),在此条件下活性氢转化率达到93.72%。将该聚醚改性硅油进行原油破乳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聚醚改性硅油用量为100 mg/L、破乳温度70℃条件下,加入聚醚改性硅油2 h后,原油脱水率达到90.54%,具有较好的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是做为高速涤纶纺丝油剂主要成分之一双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分析。以辛醇钾为催化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得辛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大于90℃的温度下,将单烷基聚醚的端羟基钠化,选用的溶剂为二甲苯。以碘甲烷或十二烷基氯为醚化剂进行端基封端。摸索不同的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封端的影响。以羟值法和红外光谱法测定聚醚样品分子量,蒸汽压渗透法进行校正。用核磁共振法及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醚样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结构单元的比例。比较封端前后羟值变化及用1.4~二氧六环和四氯化碳复合溶剂缔合样品中端羟基后红外谱图中3500cm~-1峰面积变化,以评价封端效果。用Weibull法测定样品游离聚乙二醇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两种不同牌号的硅烷封端基聚醚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依次加入硫化剂、催化剂、增塑剂以及无机填料等,制备了不同的单组分密封剂,并对这些单组分端硅烷基聚醚密封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单组分端硅烷基聚醚密封剂的使用温度范围、耐候性、表干时间以及无机填料对这两种密封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含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端羟基聚醚为原料制备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着重探讨了树脂黏度、表干时间和储存稳定性,并研究了密封胶的硫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结构较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结构可赋予树脂更优越的综合性能,黏度达23.92 Pa·s,表干时间为25 min,添加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后,70℃稳定储存可至7 d以上。  相似文献   

8.
专利介绍     
《中国胶粘剂》2012,(9):58-59
<正>环保型端硅烷基聚醚密封剂 CN102206478(2011-10-05)。该密封剂(以质量分数计)由端硅烷基聚醚50%、活性稀释剂3%~30%、填料10%~70%、补强剂5%~30%、水分清除剂3%、粘接促进剂0.1%~5%和固化促进剂0.1%~2%等组成。制备时依次将端硅烷基聚醚、活性稀释剂、填料  相似文献   

9.
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烯丙基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用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烯丙基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的量之比[n(醚)/n(硅)]对七甲基三硅氧烷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七甲基三硅氧烷转化率与产物表面张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是n(醚)/n(硅)为1.2、铂原子相对于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质量分数为0.00075%、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100~110℃。在此条件下合成出的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0.1%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0.3 mN/m,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转化率为98.1%。  相似文献   

10.
以端硅烷基聚醚预聚体为原料,添加增塑剂、碳酸钙、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等制得用于木地板粘接的单组分端硅烷基聚醚弹性密封胶;较佳配方为:MS预聚物100份、PPG3000为60份、纳米碳酸钙90份、重质碳酸钙90份、抗氧化剂0.5份、脱水剂4份、A-171为2份、A-1120为3份、有机锡类催化剂1份。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条件下硫化10天后,密封胶的拉伸强度为1.18 MPa,伸长率为376%,硫化深度为5.0 mm。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羟基聚醚改善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以一种硝胺发射药(RP5)药片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羟基聚醚为增韧剂,制备了不同增韧剂含量的硝胺发射药管状试样。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测试了硝胺发射药试样的轴向和径向抗冲击强度。讨论了在低温(-40℃)、常温(20℃)、高温(50℃)下,不同类型、不同含量聚醚对高能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方向上,加入多羟基聚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118、质量分数为3%时,对硝胺发射药试样的低温增韧效果较优;径向方向上,加入多羟基聚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618、质量分数为3%时,多羟基聚醚能使试样的径向低温抗冲击性能提升约5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端硅烷聚醚改性环氧树脂配制的弹性胶粘剂用于舰船窗玻璃的粘接,对窗玻璃的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胶粘剂粘接层的厚度与宽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计算出使用该胶的安全裕度。结果表明:使用所研制的弹性胶粘接船舶前挡风玻璃时,即使在最恶劣工况条件下,粘接强度仍有较大的安全裕度(KA>6),为该胶的实际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与聚醚多元醇(1000D)合成异氰酸酯基封端聚醚多元醇预聚体(A组分),再与含有聚醚多元醇、端氨基聚醚、酚醛树脂和扩链剂的R组分反应,制备酚醛树脂改性聚氨酯/聚脲涂料。对其凝胶时间、表干时间、硬度、柔韧性、附着力及耐强酸性、耐强碱性、热性能和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R组分中酚醛树脂含量为50%左右时,其涂膜拉伸强度由8.9 MPa提升至13.2 MPa,耐强酸性和阻尼性能得到提升,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2 ℃提升至106 ℃;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预测了在较高频率下产物仍具有较高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使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醇、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等为原料,通过预聚体法制备了一种密封件用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不同聚醚二醇、扩链剂、增塑剂用量以及预聚体NCO含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共聚醚二醇(3MCPG系列)的聚氨酯弹性体的低温弹性优于聚四氢呋喃型聚氨酯的,-40℃下的压缩耐寒系数可达0.43以上;NCO质量分数为4.0%的3MCPG-1410-TDI预聚体以异氰酸酯指数1.1用MOCA扩链,可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弹性体;动态力学分析数据证明,在3MCPG-MOCA-TDI聚醚型聚氨酯中,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低达-5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乙烯多胺与低分子质量环氧树脂反应,并在其中引入聚醚和环氧树脂CYD-128合成的CYD-128改性聚醚链段,合成聚醚型水性固化剂,实验表明工艺可行。对CYD-128改性聚醚合成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聚醚水性固化剂固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最佳配方与工艺为:选择分子质量为1 500的聚醚,环氧树脂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2∶1,催化剂选用BF3(60℃时加入)。与现有文献中报道的固化物性能相比,水性固化剂固化环氧体系的的柔韧性和附着力有大幅提高,硬度、光泽度和强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6.
颜吉校  金一丰  贾埂美 《化工进展》2013,32(7):1661-1665
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一步反应合成了聚醚胺,旨在解决羟基胺化的技术瓶颈。主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临氢压力对转化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7.5%,液氨对聚醚质量比1.5∶1,反应时间7.5 h,反应温度160 ℃,临氢压力1.0 MPa。最后,利用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工艺路线的成功开发,将为替代聚醚胺传统釜式间歇生产工艺,实现连续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聚醚离子液体电解质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N-甲基咪唑(NMIM)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端羟基的聚醚离子液体(NMIM-g-PECH)。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配比、反应时间、接枝PECH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聚醚离子液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对聚醚离子液体的溶解性、电化学稳定性和离子导电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聚醚离子液体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40℃,n(PECH中氯甲基):n(NMIM)=1.0:1.8,PECH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此条件下反应接枝率可达82.3%;所得聚醚离子液体具有良好溶解性、电化学稳定性、离子电导性能,质量分数为5%的这种聚醚离子液体甲醇溶液室温电导率可达2.40×10-3S/cm。  相似文献   

18.
沉降助剂法是脱除催化裂化外甩油浆中固体颗粒的有效方法。针对现有油浆沉降剂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提供氢键和酸碱对作用的胺类基团与提供架桥作用的嵌段聚醚相结合,制备出一种端氨基嵌段聚醚,并通过液体核磁图谱确定其化学结构。对比实验证明,胺类基团与聚醚结构起到协同作用,且键接的方式有助于促进胺类基团在油浆中分散。为方便后续应用,将端氨基嵌段聚醚与溶剂油、乙二醇进行复配,得到不同含量的端氨基嵌段聚醚类油浆沉降剂。通过对加剂量、沉降温度和沉降时间的考察,确定最佳沉降工艺为加入400mg/kg端氨基嵌段聚醚质量分数为40%的沉降剂,在90℃下沉降48h。此时脱灰率能达到90%以上,可将灰分降至0.02%以下,可用于生产高级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该沉降剂原料易得且效果好,有望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常征 《中国涂料》2012,27(1):42-45,50
分别选择国产水相法生产的氯化橡胶树脂、高氯化聚乙烯树脂和国产悬浮法生产的氯醚树脂制备成面漆,将试样经过户外自然曝晒和紫外线照射,检测色差和失光率,对涂膜的耐候性能进行评价;并在80℃、100℃和120℃不同温度下进行耐热试验,检测涂膜的物理性能和耐化学介质性能,对涂膜热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以上试验得出氯醚树脂的耐候性能在保光、保色性能方面优于高氯化聚乙烯树脂和氯化橡胶,国产悬浮法生产的氯醚树脂比国产水相法生产氯化橡胶和高氯化聚乙烯树脂热稳定高的结论,其制备的氯醚防腐涂料更适合应用于100℃左右的设备和建筑物上的装饰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