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期油藏逐渐增多,如何充分动用油藏,不断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是高含水期油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孤东采油七队目前正处于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97.9%,如何挖潜剩余油、保持稳产成为目前工作重点。本文结合采油七队现状就高含水期稳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北一区断西东二类上返区块,目前处于后续水驱阶段,面临高含水井-含水大于98%的井日渐增多。由于井距近(125m),低效无效水循环严重,因此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高含水井实施控含水的几种做法,达到稳油控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挖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95块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挖潜难度大,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各流动单元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从定性到定量分析,详细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阐述了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做法,为同类油田的剩余油调整挖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对油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提高油田开发的质量,就需要对油田高含水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油井的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从而促进油田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本文首先介绍油田高含水期存在的常见问题,然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的技术措施,以此提高油田开发质量,顺利实现油田生产目标,推动我国油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后期的相关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油田开采作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油田进入了开采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开采作业中,高含水率增大了开采作业的难度。针对开采作业中的这一问题,稳油控水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难题,不仅可以提升整个的采油效率,更保障了产能,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油田高含水期的采油难题,详细探析了稳油控水采油技术的具体应用,对保障高效、安全的采油作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升高,使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阶段,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采取必要的稳油控水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率。研究油田高含水期的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油田的产油量,降低油田的综合含水率,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大量研究有关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技术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濮城油田这一类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技术的系统总结,针对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的特点,在细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微构造研究、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构造研究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关键,针对文133块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表现出微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做大量的油藏剖面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部署高效优质新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曙光油田曙三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现处于"双高"开发后期,油层储量动用不均,水驱动用效果差,油层水淹严重,零星分布的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曙三区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从而挖掘剩余油潜力,使老区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部分油田均采用的是注水挖掘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注水方式来对早、中期含水上升快的原油进行开采,具有较高的采出率,待达到80%的含水时,油田的可采储量大约可达到62%,大庆油田也是如此,剩余油的挖潜已成为老油田开采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而高含水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非常繁杂,挖潜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对大庆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进行探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长期的注水导致采出油含水率不断增高。应综合采用地质和工程等多种方法来控制含水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利津油田利7断块通过剩余油潜力分析,实施井网调整,以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为重点,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通过钻新井,对老井的封、卡、补、调。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断块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和井况损坏严重,导致了地质认识程度低,开发井网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水平,及时进行了构造落实、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部署双靶定向井、侧钻井、更新井及实施油水井补孔、调驱、恢复等工艺技术,有效地挖潜了剩余油,实现了区块长期稳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萨南开发区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注水方案优化,确定剩余油挖潜上产方案。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和化学调剖为主要手段并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来保证注采关系协调,发挥油井产能,同时提高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胡庆油田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的地质开发特点,在剩余油认识、微构造研究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选择适合各油藏剩余油挖潜的4”套技术、定向侧钻技术、层内调剖及SD驱油技术等等配套工艺新技术。通过调整井网的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改善高渗层剖面,挖掘中低渗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实现了油田稳产,探索出一套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本文总结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及国内外对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11断块经过30多年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及递减开发期,2005年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钻新井、转注、大泵提液等工作,优化产液结构和注水结构,见到了明显的控水稳油效果,有效提高了河11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进入到高含水的中后期,石油储层内的流体分布以及其他情况更为复杂和零散,油田开采难度不断加大,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很有必要。本文对精细油藏的描述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述,指出沉积微相的研究、多学科协同研究、新技术新理论的综合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低孔、低渗油藏在开发后期油井含水上升,导致单井产能下降,甚至造成部分井水淹,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以往常规酸化及压裂措施,针对此类油藏实施效果欠佳,无法起到控水增油的作用,因此推动了针对此类油藏中高含水油井控水增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类型单井的见水类型,识别了不同见水类型的储层地质特征。在试验室进行了控水增油改进剂的堵水效果试验,验证了该药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堵水措施工艺,如改变相渗的压裂技术手段,采用定向射孔压裂堵水和裂缝型见水堵水措施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措施工艺,对于中高含水井能有效的起到控水增油的作用,为研究区今后的堵水措施提供良好的指导,也为类似低渗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