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动物园水禽馆是一个以"零能零碳"为目标的微能耗建筑,设计采用整合设计的思路,从"城市一建筑细部"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思考,其整体布局、建筑平面组织、剖面组织等方面均从建筑学角度出发,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形式本身是创造性解决可持续设计需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邓芳 《建筑创作》2012,(7):34-45
本文详细剖析了2007年中国第8届大运会乒乓球比赛馆兼2010年亚运会柔道、摔跤比赛馆的大学城华工体育馆在设计创作及使用过程中,可持续体育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的运用,通过工程实践的总结和反馈,探讨体育建筑全过程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及体育建筑发展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倡导从方案初期便将可持续设计策略有机融合到建筑构思之中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在完整的设计过程中全专业的通力合作,使设计策略从构思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是人们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受到破坏时,为了实现高品质生活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策略,绿色建筑的实践应该更多关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采用适宜地域的策略回应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诉求,这是绿色建筑可持续的关键。广西环境教育科普馆的设计通过建造"一座没有空调的房子"作为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适宜技术策略,去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一馆四亭"实践为例,从性能化建构的范式转型视角展开介绍了一个后人文建构实验。重点围绕从生形、模拟、优化到建造的设计过程控制,形成了数字建造的一体化方法;通过多项复合化的数字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工艺应用示范,论述了后人文建构思想的落地案例;最后进一步展望了高效性能化目标下的数字建造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5.
建筑策划理论在国内的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在校园建筑、医疗建筑、住宅建筑等建造系统中进行实践总结,相较于这些建筑类型,体育建筑有着其根本的侧重点。体育建筑策划的重点在于定位与运营,精准的定位能够让建筑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实现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合理的运营能够让体育建筑实现"以馆养馆"的经济需求,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建筑设计与建筑策划~([1])的关系、建筑的可持续性与建筑策划的关联性等的对比分析,提出体育建筑策划的基本操作模型和流程,为建筑的精准定位和有效运营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撑,从而使体育建筑能够从设计、建造、运营及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现可持续的目标~([2])。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10)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以及建筑行业从"量"到"质"的需求转变,高校教学建筑作为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应该如何应对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亟待展开。梳理过去的发展经验和发展规律,立足于国情现状,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设计。从功能、空间、人文环境、可持续绿色化四个方面梳理了高校教学建筑的发展沿革与研究进展,结合时下全国工业化建筑发展的高潮,从标准化设计、多样化设计、装配式建造、绿色化发展四个方面,重新审视建筑工业化背景下高校教学建筑设计的定位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爱梅 《山西建筑》2009,35(27):22-23
从形式语汇的渊源与建构语义两个层面解读分析了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的设计过程和思想,通过对功能、空间、场所的最初设想,产生了"篮子"这一建筑意象与"藤条"的建构方式,从而完成了世博西班牙馆的建造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意大利馆的设计"我们设想的建筑理念是:通过一座创新的、当代的,然而兼顾意大利建筑伟大传统的建筑,表现团聚的理念并(唤醒)人们互相认同成为群体的能力。"米歇尔·莫雷,奈迈希创始人和总监说。意大利馆由6层的意大利宫(建成面积14,400m~2)和卡多大道旁的一些2层临时建筑组成(建成面积12,500m~2)。从初步设计到执行设计历时7个月14个月的建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弘  李珺杰  董磊 《世界建筑》2014,(1):114-117
针对建筑、技术和工程的整合设计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议题。城市住宅面临人口密度高、建造方法传统、建筑物理性能缺陷、系统设备老化和资源紧缺等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在中国大中城市尤为显著,因此,整合可持续策略与住宅建筑设计成为一项挑战。本文意在建立一个基于中国住宅市场情况、在零能耗住宅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整合可持续策略的技术框架。O-House是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之一,是一个面向中国住宅市场的零能耗建筑。该实例证明了建筑的组成发展模式、建筑设计和材料、建筑与可再生资源策略利用的一体化、建筑与系统设备一体化、建筑与室内家具一体化等整合设计的策略和流程。文末列举了可持续住宅设计的利用范围领域,同时指出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众多标志性建筑的涌现,传统的以西方古典几何学为基础的二维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复杂建筑形体的设计需求。因此,对基于数字平台的优化水平、BIM技术等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必须,而建筑几何与工业建造之间的平衡问题是其中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记得几年前(2007年),我写过一篇拙文《"计算"出来的建筑一一记某省体育建筑馆健身馆初步设计》,那时候对数字几何、工业建造、BIM等概念仅仅是一些很笼统的认识。通过近几年的设计实践,这些在我脑子中  相似文献   

11.
凌琳 《时代建筑》2010,(3):13-21
文章记述了对世博主要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项目建筑师的采访,如实呈现建筑师视角下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访谈述及工程的难度和限制,以及建筑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由于模块化的设计与建造方式具有施工效率高、部品质量高、材料浪费少、施工事故少以及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使其成为住宅建筑运行中节能升级的关键环节。研究模块化建造的各阶段目标体系并推广相应的设计策略,对现阶段住宅建筑建造方式与节能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案例,系统地总结了低层模块化住宅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设计策略,对可持续模块化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叶扬译 《世界建筑》2012,(3):110-113
"龙鳞"展厅是一个建筑艺术装置,挑战并发掘了空间、触觉,以及当前数字建造技术革命带来的材料可能性。龙鳞展厅在材料设计和数字制造工作坊中完成的,该工作坊由坦佩雷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探索实验室有限公司(LEAD)合作举办。在2011年"坦佩雷建筑周"期间,来自坦佩雷理工大学、奥卢大学和阿尔托大学  相似文献   

14.
上海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会馆之一,在有限的建造时间里,打破了常规会展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方式,通过建筑与展亭的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在100天内实现了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的具体实践。项目是一次对建筑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的最新探索,展现了新技术对未来建筑产业的观念与实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篇首语     
孙捷 《世界建筑》2010,(8):16-16
<正>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LEED的出现,对北美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快速的推动作用。它标志着可持续建筑已经广泛地从理论研究落实到了建筑实践中。LEED评估体系不仅为建造可持续建筑提供了一些关键措施和方法,而  相似文献   

16.
从数字化时代建筑师的"数字著作权"概念的辨析开始,本文一方面探讨了机器人建构是如何成为工程建筑学的新范式的,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算法与机器作为核心技术是如何影响了以生形、模拟、迭代、优化及建造为特点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全流程的;另一方面也提出机器人建构是面向可持续的高性能发展目标、人机共生的设计建造方法,并将继续指导建筑师,甚至整个建造行业,促进建筑生产体系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扩大,如何控制碳排放、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问题。作者从整体设计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建筑原型的深入研究,梳理可行的记录路径与可持续原型,达成营建舒适可持续的低碳建筑的目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建筑原型在可持续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调研—设计—实践—影响”的可持续设计原型研究框架,并尝试总结近年来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三个可持续设计原型,探讨整体设计的可持续建筑原型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杜鹏 《时代建筑》2010,(3):96-101
文章对德国馆的理念与设计进行介绍,同时对该建筑从纸面设计到具体建造实施的每个环节做出深入的介绍和剖析,以求对一座复杂的建筑做出尽可能简单和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建筑从建筑的各个环节出发力求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 ,即从土地开发、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建材选择、建筑施工到建筑使用及维护等 .立足于综合环境效益的提高 ,研究可持续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探讨了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及一些设计重点和手法 ,探索以设计 (非机械 )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构思源于"生长"的概念,体现为环境而设计、为时间而设计、为使用者而设计的出发点。设计采用被动式生态节能措施结合主动式节能手段的建筑节能技术,整个设计过程从萌芽到定稿均基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策略及概念,以求最终达到零能耗及低碳建筑的设计目标,并通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铂金认证及我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该项目绿色建筑技术策略主要有:设计能耗:每年69.4k W·h/m2(普通建筑能耗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