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幸存不多的石库门式历史建筑,已经濒临灭绝,在这一资本与权力合谋的过程中,遗忘自身的历史进程也许是必要的前提。资本似乎已经"驻扎"在空间里,内嵌在空间里,永无止境地重塑着空间。建筑和街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就只能拜托摄影师们的辛勤工作了。经过他们的视线,石库门弄堂才有机会从废墟里腾身而起,化作如梦的意象和挽歌,顽强地注释着家园的意义和价值,陪伴我们在这座记忆日渐枯涸的城市里继续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近代上海中英宅形两次交替为线索,梳理英国18—19世纪Townhouse和近代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形态特征与演变关联,构建从Townhouse到石库门的上海石库门民居演化谱系。选取主要阶段典型样本,从“气候-空间-能量”协同的视角出发,以能量构型图示的方法比较分析典型样本民居的空间气候机理历时性变化,为石库门里弄绿色、可持续的再生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洋  张彤 《当代建筑》2023,(7):25-31
本文以上海市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模拟分析及交互验证,探析样本建筑构形要素与环境性能表现的关联性,探求石库门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构形要素区间。本文将“气候—空间—能量”的视野由单体向群组延伸,运用能量构形图示的创新方法,耦合展现经典建构特征的剖切图示与性能计算分析结果,探究上海市石库门里弄空间气候机理。  相似文献   

4.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对张园传统居住形态有一定的研究,但从环境与行为研究的视角对居民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仍较少。该文选取张园为调查现场,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张园传统石库门建筑群的户外空间环境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揭示传统石库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及行为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与更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李浈  冯珊珊 《古建园林技术》2010,(4):38-40,41-43
<正>石库门建筑,是特指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产生于上海等近代开埠城市的,单元空间及其组合方式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的低层联排住宅。它是海派特色的乡土建  相似文献   

6.
将上海石库门里弄置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实施的三轮"旧改"背景中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已有改造模式,认为当下石库门里弄改造主要分为介置、转置、原置、重置与并置五种方式。通过分析五个实例在改造前后社区消费能级的变化,指出这五种方式所采用的空间改造策略会对石库门社会空间组织模式的整体性产生影响,更有可能改变原有空间模式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指出石库门里弄街区具有"商业-社区"共生体的性质,认为在消费主义时代这种共生关系应由简单的二元共生演化为复合的二元共生。最后对五种改造方式进行综合评析,旨在从目前"非拆即保"的极端改造中寻求更多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7.
<正>新年传出新消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主题已正式确定为"永远的新天地",馆型以石库门建筑造型为主要元素,布展也将以石库门文化为主要内容。石库门是前辈上海人依托中国传统建筑,融入世界建筑科技、材料、文化元素,创造出来的独特建筑样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将长期影响到城市形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石库门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域特征与城市文化的意义,维护城市形象及生活方式的延续性。研究案例关注城市肌理的重要性,提出部分保留、部分改建的方法,并进行了诸如垂直里弄、空中庭院等多层次交往空间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华红 《建筑与环境》2009,3(3):134-137
本文以西方实证哲学为借鉴,对今天的商品化社会中,城市历史街区改造过程所呈现的消费主义特征进行探讨。上海新天地是国内首个以“修旧如旧”理念进行旧城改造并获得商业成功的项目。文章把新天地的商业开发视为一个消费空间的生产过程,该过程以石库门的空间再现为主要手段,浸透了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力斗争。文章通过分析石库门的符号意义对于新天地商业开发和空间意义建构的价值,对“通过商业开发保护历史文化”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商业项目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充其量只是开发的策略之一,而且这种名义上的“保留、保护”甚至对现实和想象的界线进行混淆,其最终目的不过是创造出一幅类似于主题公园的“超真实”幻象来为消费社会服务。因此,尽管新天地披着层层眩目的文化和时尚外衣,究其实质乃是一个以石库门为主题的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底,酝酿了四年之久的一次商业运作,使上海卢湾区太平桥的旧石库门城区出现了一片新天地。新天地似乎已经成为上海引领时尚的所在,越来越多的人,把新天地比作“上海的客厅”。新天地由改造石库门而来,虽然保留了原先的门面样子,可是它“整旧如新”,使好端端的民居生生地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三益村石库门再生设计模型,探讨以居民为操作主体、建筑单体为操作对象的石库门再生方法,以期为自下而上的石库门再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为石库门更新提出操作性强、普适性高的再生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建造的历史沿革,对石库门里弄房屋在房屋管理中不同时期的分类情况和学术研究中不同学者的分类思路、成果及分类异同点展开分析,认为在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的范围、特点和大类划分上,各方的主要意见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带来混淆和困惑。建议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可以分为老式石库门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其中,老式石库门里弄和广式里弄又可细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小类。  相似文献   

13.
<正>图书馆的设计是由剖面开始的,它是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我们依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来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关系,并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而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The design began with section.The library houses a reading area,a meditation space,activity room,a drinking bar and a resting area.According  相似文献   

14.
<正>地瓜小区将北京空置的防空洞,改造成一系列共享文化空间,以分享为主轴。项目以"地瓜"为名,喻意人际间如地瓜的根茎般相互联系,组成小区。地瓜小区能提供优越的条件,让成员在地下空间提升自己,就像地瓜受着最少的干预于土壤中生长。The Digua Community repurposes subterraneous air raid shelters in Beijing into a series of communal spaces,and uses them as a site and vector for sharing.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次以最少的资源来实现最大化的空间和使用可能性的尝试。一个废弃的车间被改造成为一个低造价、高效率、灵活多变的教学、展览及活动空间。改造后,空间里一些工业时代的遗迹被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大空间粗旷的整体感觉和着意加入的一些新的细节形成了有趣对比。This project is an attempt to achieve maximum space and functions with minimu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
周海宝 《华中建筑》1997,15(1):118-121
上海石库门住宅从1870年起至1935年,经历了早期老式石库门后期老式石库门和新式石库门住宅第三个发展时期。从它的发展中,持到了上海近代民居的商业性,创新性和兼容性等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2010,(10):82-86
<正>评语/Jury Comments:建筑师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和地方材料塑造出了高品质的室内外空间,并通过墙体和路径的组织把建筑锚固于基地。By using simple,abstract forms and localmaterials,the architect created high quality indoor  相似文献   

18.
现存法院和普鲁士监狱的翻新和扩建工程,位于原城堡建筑群中,包括立契与刑事法院部门。岁月很早就已磨去了巴特利本韦达11世纪城堡和庭院的最初的空间特质。对现有地区法院的扩建试图再度唤醒其中精神。刑事法庭依然保留在旧宫殿处;民事法庭坐落在新的侧翼;立契部门位于原监狱机构的隔壁。新添加的建筑试图突破一种古老形式的建筑语言,强化历史地段的空间品质,并保持过去与现在的断痕可见。□(摄影:维尔纳·胡特马赫尔)Refurbish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existing courthouse and Prussian Jail, in the former castle compound to incl…  相似文献   

19.
黄岩松 《安徽建筑》2006,13(6):41-43
通过对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变迁所做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1这座新建筑与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西艺术馆构成了"艺术方庭"。自2006年开放以来,它吸引着整个校园的学生到这个社交空间和图书馆来。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视觉艺术区,供师生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教学和创作/The new building forms an Arts Quad with Art Building West,which was designed by Steven Holl Architects and has drawn students from all over campus to its social spaces and library since opening in 2006.Together they form a visual arts campus for theorizing,teaching and making 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