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研究背景湖北省素称"千湖之省",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河湖自然连通的形式已不复存在,由于历年泥沙淤积、人工围湖垦殖等因素,湖泊数量和面积已大大缩小。大东湖水网生态工程的实施致力于恢复湖泊水质,改善水环境。大东湖水网由引水口、连通港渠和湖泊构成,生态水网的构建技术主要体现在生态引水口工程、生态河渠综合整治、湖泊底泥处理以及河湖水力优化调度等方面。在青山港、  相似文献   

2.
李德旺  雷晓琴 《人民长江》2006,37(11):47-48
应用生态水力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湖泊水体修复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它结合了传统的生态学和水力学的知识,发挥了河流治理的生态效益和工程效益的统一.武汉汉阳4湖污染严重、生态劣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构成极大威胁.应用生态水力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武汉市汉阳城市水网,重现江湖连通格局,融入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环境水利以及水经济、水文化的理念,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3.
对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中的城市河渠保护与综合整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对典型工程青山港渠、罗家港渠、东沙湖渠的具体分析,重点对渠道的平面形态及结构型式、河渠护岸的材质与型式、河渠缓冲带的采用进行了探讨。同时,根据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实施后的实际情况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对河渠保护和综合整治技术在大东湖水网项目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供其他河湖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为例,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产生的实际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估。确立南水北调已建工程生态 效益评估方法,分析北京市南水北调供水对生态效益的贡献比例,围绕林地、城市绿地、湿地、压采地下水和水域 生态效益 5 个方面,计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北京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 的 4 年间(2015—2018 年),北京市新增的林地、绿地、湿地、水域生态效益和补充地下水生态效益累计为 181.88 亿元,其中由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价值达到 67.31 亿元。进一步分析可知,在中线一期工程供 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中:新增水域的生态效益最大,占比为 55.00%;压采地下水生态效益次之,占比为 34.85%;新增 林地和绿地生态效益占比分别为 6.91% 和 3.24%。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及其他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生态用水、生态 环境修复与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对邢台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情况分析,邢台市水土保持工程平均每年保水量362.9万m3,经济效益3665万元,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7299万t,经济效益37.036亿元,水土保持工程平均每年基础效益37.40亿元.  相似文献   

6.
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一期通水为背景,根据水利经济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对该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定量计算,计算得出本次通水后北京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约为26.96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价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为研究对象,构建大东湖水网水生态环境数学模型,在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COD、TN、TP、Chl-a等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和评价水网连通对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营养状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网连通后,杨春湖、沙湖、北湖水质改善,藻类生物量减少,水体富营养程度降低;东湖、严西湖水质有一定恶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水体富营养程度升高;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复杂,且存在污染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水网连通工程的管理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文章以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受水区为研究区,根据分摊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为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变下垫面和调水给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229.40亿元,其中生活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47.30亿元,工业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182.10亿元;供水生态效益总价值约69.70亿元,其中生态保育约7.10亿元,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约44.50亿元,压采地下水形成生态效益约18.10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位于淮北平原中部,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素有“日出斗金”之说。如今,南四湖已成为苏、鲁两省防洪、灌溉、水产、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大型湖泊。 南四湖的水利工程绝大部分兴建于50年代末期,已形成水利固定资产26亿元。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加之人为破坏,致使防洪除涝能力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满足武清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水、排水、防洪、水环境及制度体制的新要求,就必须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2013年,武清区成为水利部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此,全区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河道水环境,以“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做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构筑河渠水系沟通循环网络,在实现水利基本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和恢复河道特有的自然和生态景观,从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