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个曾经的废弃工业厂房,在2014年就被转换成了一个美术馆。2016年年初,美术馆的运营者希望对这个房子的外观和入口空间再做改造,以完善到访者的观展和活动体验,并且提升美术馆公共形象的识别度。我们设计的起点,是怎么看待城市的演变。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大量旧的房子、街道、街区,甚至地形地貌,都被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15,(4):54-57
<正>标准营造新工作室位于青年湖公园北门附近,由原址上的一座老厂房改造而成,至今沿街仍保留了原先的工业立面。室内的空间源于"屋中屋"的想法,一些小设施房(包括接待、卫生间、文件储存等)漂散于一个大而完整、流线自由的空间。屋顶由一些预制的木结构支撑,增加了高度,也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充足的日光通过天窗和屋顶的斜坡洒向室内。一块厚混凝土板充当了延伸出去的平屋顶,并为木结构提供了基座,避免结构柱的出现,保持了主空间的完整性。天花板采用卡洛·斯卡帕翻修建筑中常出现的威尼斯石膏压光。地面由工作区的水泥地和讨论区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的胡同正在快速消失。这种独特的地域性居住聚合体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院落类型。在当代北京的旧城改造过程中,除了有限的胡同聚落被转变为充满各种精品店的旅游景点外,剩下的绝大多数胡同因为杂乱的环境和欠佳的卫生状况逐渐被与"贫民窟"划上了等号。从社区角度出发,此项目是对"胡同"这一传统聚居类型重新利用的一个尝试。项目在为邻近学校的小学生提供活动空间的  相似文献   

4.
正标准营造新工作室位于青年湖公园北门附近,由原址上的一座老厂房改造而成,至今沿街仍保留了原先的工业立面。室内的空间源于"屋中屋"的想法,一些小设施房(包括接待、卫生间、文件储存等)漂散于一个大而完整、流线自由的空间。屋顶由一些预制的木结构支撑,增加了高度,也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充足的日光通过天窗和屋顶的斜坡洒向室内。一块厚混凝土板充当了延伸出去的平屋顶,并为木结构提供了基座,避免结构柱  相似文献   

5.
一对90后的跨国夫妻,需要改造他们的爱巢.挑战一:20m2极限空间,由于层高有限,夹层空间非常局促,同时,作为商住楼的一个格子间,上下左右均无扩展的余地.挑战二:尴尬层高导致房间净高不能被有效地隔为2层,大量生活用品没有有效的收纳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246m~2,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占地4.5hm~2的新建公立中学位于北京西南五环外的一个新城的中心,是著名的北京四中的分校区。学校的功能空间被组织成上下两部分,并在其间插入了花园。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空间,在"中间地带"(架空的夹层)以不同方式相互接触、支撑或连接。下部空间包含一些大体量、非重复性的校园公共功能,如食堂、礼堂、体育馆和游泳池等。每个不同的空间,以其不同的高度需求,从下面推动地面隆起成不同形态的山丘并触碰到上部建筑的"肚皮",它们的屋顶以景观园林的形式成为新的起伏开放的"地面"。上部建筑是根茎状的板楼,包含了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行政楼等。在这个巨大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正>"海狸工坊"办公空间是一个为影视传媒公司所量身定制的新型办公空间,我们通过一个多孔的"盒子"的植入来完成对使用空间的加建:占据了约一半场地大小的"盒子"容纳了天井、会议室等所有内向性房间,而将"盒子"外部的流动空间留给开放式工位使用,"盒子"上的多孔便成为了被墙体分隔的空间之间的纽带。整个空间由一个螺旋上升的路径连接了5个不同的标高,错层设计和多孔的墙体,共同创造了一个"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9.
王昀  LI Min 《世界建筑》2015,(4):77-79,137
<正>一个"白盒子"的值入由王昀创建并主持的ADA研究中心现代建筑研究所位于北京西城区北京建筑大学科研楼的4层。这栋建筑建于1950年代,采用传统的设计谓言。研究所改造面积65.5m~2。在这个改造项目中,以功能作为形式的直接表达。在一个既存的中国传统建筑中,植入一个可以展开现代建筑研究工作的空间,可容纳12人同时展开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由于该空间原作为实验室使用,为了相关的力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建筑改造的项目。业主别墅的一层有很大一部分未被使用的空间,需要改造成两间卧室和一个娱乐休闲区。我们将娱乐休闲区布置在现状起居空间旁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三元桥We+联合办公空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远洋新干线D座,空间使用面积为800m~2,分为首层、二层和地下层。业主希望将此空间改造成为联合办公品牌——"We+"的联合办公和线下活动空间,同时也作为对新型办公空间的一个拓展性探索。建筑师在项目初期,采用研究导入设计的方式,通过大量调研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共享空间模式。最终完成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图书馆"式的空间体验:在首层空间中,传  相似文献   

12.
正共享际位于北京二环里的胡同区域,项目本身是一个废弃的酱油厂,周边被北京老城区典型的灰色坡屋顶瓦房老建筑包围,沿着一条很窄的胡同巷子,不远处是段祺瑞总理府,而项目隔壁就是一些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共享际是在一个老社区里的创新的空间产品,共享际的产品团队和设计建筑事务所共同研究人对空间、社群对空间的生活需求属性,来提供设计输入条件。业主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3.
本次改造设计一方面是修复旧的——对院落房屋进行整理,保留时间迭代的印记,修复各个建筑界面,加固建筑结构,重现传统建筑的样貌;另一方面是植入新的——新的生活功能配备(卫生间、厨房、车库等),新的基础设施(水暖电设备管线)以及新的游廊空间.新与旧相互叠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来满足未来院子作为公共接待和居住空间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该项目将一个1.5万m2的建筑改造成了4.3万m2的印刷厂。原有的、未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依照新的地震法规(在1999年地震之后)被加固,附加的钢结构树立在建筑四边和屋顶上。顶层容纳了办公室和其他用房(包括生产区、仓库、技术用房和一个车库)。8000m2的办公区域占据了两层,并通过一个走廊空间相连。在办公区前,一个百叶屋顶遮挡住了机械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燕京饭店改扩建项目位于西长安街,由海航集团投资改造升级为五星级酒店。受规划条件限制,改造中保留了原建筑主体,对裙房及地下室进行扩建,因此为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原设计主楼为小开间剪力墙结构且层高很低,只有2.9m,经反复研究比选,最终定位于高端城市商务酒店。采用"三改二"方法,即用原来的3间客房改造成新的两套客房,增加卫生间及附属空间,并很好地解决了管线与层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基地现存数10座建于1980年代早期的厂房、仓库和宿舍楼。2003年,其中一个厂房改造为当代艺术中心,成为开发的启动点。都市实践采用了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梳理厂区内可利用的结构,一步步添加改造,或延伸、或包裹、或渗入现有肌理,创造了一层新的相贯通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厂房被画廊、书店、咖啡厅、酒吧、艺术家工作室和设计商店渐渐填满。一期改造中,都市实践总体控制与使用者个性发挥的互动十分符合创意产业和厂房改  相似文献   

17.
庄慎  LIU Chen 《世界建筑》2016,(4):98-103,135
正YoungBird的新办公室位于一个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办公园区,这里原来是上海钢琴厂旧址。二楼的两个相邻的坡顶房间,他们打算把这里简单装修改造为新工作场所。这两个相邻的房子原来都是普通的坡顶房子,简单的轻钢屋架结构,室内空间一高一低,相互紧靠在一起,原来仅靠一个门洞联通。改造工作动作比较"轻",主要是空间整理与调整。两个房间,高的一间作为主要的工作场所,同时利用东部的阳台空间扩展搭建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补充了办公空间的功能需要。低的一间作为多功能室、办公室,原来居中的大通风井道被整理出  相似文献   

18.
《世界建筑》2009,(2):42-49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是一个厂房改造项目。初始基地由一组工业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000m2。其中,最大的厂房建筑面积约为1000m2,净空高达8m-11m。改造设计的理念是在最大限度保持工业建筑外观的基础上,将现状零散的建筑转变为一个综合的艺术展示空间。沿街立面引入了一道50m长的砖墙,使得原本分散的3座1日厂房产生了一道完整连续的立面。  相似文献   

19.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0,(9):126-131
<正>当汤金/祖莱卡/格雷尔建筑师事务所与JMD设计事务所接到将帕丁顿水库改造成为一座城市公园的委托时,人们普遍认为,水库将会被覆盖起来,进而地面上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布局。然而,这座19世纪的构筑物最后作为废墟被展示了出来,人们可以周游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墙壁和拱门之间,享受这里丰富的戏剧空间和光影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折叠院     
《砖瓦》2021,(8)
正Archstudio建筑公司将一个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的庭院折叠成一个小住宅。这座房子占地410m2,原有建筑并不是四合院常见的坡顶建筑,而是由几个不相连的平屋顶房间构成。重建后的建筑将被出租给潜在的客户,需要满足工作、与朋友聚会和生活几个功能。对于这个改造项目,建筑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受约束的场地上做适当的改造,增加建筑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