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征鹏 《建筑师》2013,(2):59-62
根据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者所获得的其他国际建筑奖的统计数据,通过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寻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藉此为时下中国建筑的思考提供另外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角度对公民建筑理念及中国建筑传媒奖的评奖标准进行阐释,并通过结合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部分获奖作品和人物,探讨了置身于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精神、专业态度、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3.
阿卡·汗建筑奖与伊斯兰世界的当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阿卡·汗建筑奖和它所代表的伊斯兰世界优秀的当代建筑,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如何从解决实质问题出发,在继承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对本地区建成环境的保护和创造。对照中国建筑的发展现状,希望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普利茨克奖看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刘松茯 《华中建筑》2005,23(3):13-15
在引进和研究当代西方建筑理论与作品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因人而异。笔者以普利茨克建筑奖为切入点,通过解读获普利茨克奖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深层次地思考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精神内涵,从哲学、美学、文化、技术等几个角度来拓展我们对当代西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范路  王路 《世界建筑》2015,(3):28-31
<正>范路:"WA中国建筑奖"由世界建筑杂志社创立于2002年。作为当时的主编,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当时为什么要创立这个建筑奖,以及其创立的过程?王路:一方面,1999年UIA北京大会以后,中国建筑界和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我刚任主编期间,也了解到许多国际上的杂志都有建筑评奖,比如日本的《新建筑》、美国的《进步建筑》等都设立有建筑奖项。所以,2000年我担任《世界建筑》杂志主编后,就想和我们杂志社的团队一起能够以WA《世界建筑》的名义来没一个奖项,给建筑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国际获奖是全球化时代对建筑实践价值的肯定,第五代中国建筑师以国际建筑奖见证了该群体的成长与崛起,对技术的重视成为极重要的获奖原因,也是同前几代建筑师相比巨大进步之处。文章从近些年该建筑师群体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作品入手,分析奖项评选标准;以获奖作品作为线索,探讨建筑师群体的设计实践技术体现。认为其实践中通过对材料与建造的再认识实现创作的理性化,意识与策略的共进促进传统以更具时代性的方式再现,以实现对"物"的升华,进而反思技术如何体现创新与对现实的关注,最终得出第五代中国建筑师技术创造性的群体设计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7.
何蕊 《建筑创作》2008,(6):54-62
每当提起建筑界的奖项,人们总会想到普利策奖、AIA奖、密斯·凡·德·罗奖、阿卡·汗奖……,多年来这些奖项以其权威、公正的评选机制和独到的眼光将许多才华横溢的建筑师推向了世界建筑舞台的中心,这些奖也成为许多建筑师们心中的奥斯卡。在中国,建筑领域最具权威的奖项当属梁思成奖,获奖者也都是中国建筑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在3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中国建筑师报名过这个世界顶级建筑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并不陌生,历届获奖者都是被熟知的同行,只不过他们生活在与我们所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全球经济的带动下,世界变小了,中国的建筑市场不仅养育了本土建筑师,也吸引了国际建筑大家。普利兹克建筑奖离我们越来越近,2011年4月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评委会名单,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非常建筑的张永和,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也将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一年一度的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行。对中国众多的一线建筑师群体而言,普利兹克建筑奖将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可以被认同、被了解、可参与其中的、身边的国际奖项  相似文献   

9.
由南方都市报主办,《世界建筑》、《建筑师》等国内重要建筑媒体合办的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于2010年12月19日结束。杰出成就奖由汉宝德先生获得;最佳建筑奖空缺;居住建筑特别奖有两个: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者公寓、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保护改造;青年建筑师奖由傅筱获得;建筑评论奖得主是朱涛;组委会特别奖颁发给了无止桥团队。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我有幸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有关阿卡汗建筑奖的演讲。现在,有一个中国项目获得了2010年阿卡汗建筑奖,我感到非常高兴。祝贺建筑师李晓东、  相似文献   

11.
戴春 《时代建筑》2008,(1):144-149
文章通过对第六届远东建筑奖的介绍,指出远东建筑奖跨越海峡两岸是对建筑界学术与业界交流的促进;并比较了两岸建筑营建机制上的差异和建筑师不同的关注层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建筑师和学者参与的国际建筑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以及在交流活动中的主动性增强.特别是中国当代建筑师及其实践日益受到国际媒体和欧美著名展览空间的关注,中西建筑跨文化交流的现象也开始得到学界的研究和重视。为此,《时代建筑》以“对话:中西建筑跨文化交流”作为本期的主题,就试图在中西建筑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和当前的交流活动之中.探讨“对话:中西建筑跨文化交流”的前景及其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普利茨凯奖看世界建筑文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先觉 《华中建筑》2000,18(4):12-19
论文从普利茨凯奖的评选过程中探讨了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着重论述了普利茨凯建筑奖获与建筑精品的关系、普利茨凯建筑奖获得者的类型、普利茨凯奖获得者的简历和普利茨凯建筑奖对新建筑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丁格菲  邹广天 《华中建筑》2007,25(12):30-34
建筑形态在建筑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建筑形态创新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实践,从建筑形体形态、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装饰形态三个方面对获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的形态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对我国建筑设计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23年WA中国建筑奖的获奖作品进行了综合评述。通过对各获奖项目的分析,展示了建筑界在面对当代挑战时的多重探索,突出了建筑在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是为了创造持久而有意义的空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与指引。  相似文献   

16.
方海 《建筑师》2013,(2):20-33
论文从建筑设计奖项发展史的视角入手,讨论包括普利茨克建筑奖在内的两百年来全球主要建筑奖项。评价普利茨克建筑奖的得与失和王澍获奖的原因,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和王澍的作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离不开当代中国建筑的整体背景。在现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面临的普遍挑战在建筑教育中毫不例外地也同时存在,只是由于建筑行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建筑师的职业性质.使得建筑教育在专业上的取向格外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建筑》2010,(10):28-30
<正>由世界建筑杂志社和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0年度"WA中国建筑奖"的评选结果于2010年9月24日揭晓。参加第五届WA中国建筑奖评选活动的,有来自包括我国港、澳、台及在国外工作的中国籍建筑师及建筑院校教师的70余件建成作品,作品内容广泛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些年来的建筑成就。在评委们细致认真的评审、激烈的讨论和严格筛选下,最终产生了第五届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3项,佳作奖5项,入围作品9项。参与此次评奖的评委由来自国内外的7位专家、学者和建筑师组成。他们是:齐欣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齐欣(北京),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孟岩(深圳),场域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梁井宇(北京),台北市美术馆馆长、原淡江大学建筑系主任吴光庭(台北),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波兰建筑师克日什托夫·因加尔登,  相似文献   

19.
建筑奖的存在,是对当代建筑的偶像或反偶像的一个内在隐喻。建筑奖在规模和思想的解放程度上所呈现的意义,无疑与当代的激进思想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南方建筑》2010,(2):97-97
<正>由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传媒奖评委、《建筑学报》、《建筑师》、《南方建筑》编辑委员会委员孟建民,担任主持建筑师的孟建民建筑研究所于2010年3月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