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超显微硬度计测定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氮离子注入层的硬度,并用Auger电子能谱仪(AES)及高精度轮廓仪测定氮离子注入层氮浓度分布及深度.结果表明:在90keV,3x10~17N+/cm~2注入时.共注入层深度为0.18μm、用1mN载荷侧得本征硬度HV为3.47GPa,比非注入态表面硬度提高三倍之多,合理的试验载荷应≤lmN(0.1g).  相似文献   

2.
00Cr17Ni14Mo2不锈钢高温氮离子注入层的氮分布和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150℃~460℃范围内氮离子注入00Cr17Ni14Mo2奥氏体不锈钢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表面组织结构依赖于注入温度。注入温度高于250℃,氮发生了明显的扩散,氮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较好地满足Arrhenius方程;与低温离子注入相比,表面含氮层深度呈数量级的增加,且氮离子的保持剂量率随注入温度升高而增加。注入温度高于350℃时,含氮层的含氮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电化学试验以及中性盐雾试验等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Mo含量的9Cr18Mo钢显微组织及耐蚀性,探讨了Mo对耐蚀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Mo含量的9Cr18Mo钢都具有大量的富铬碳化物,碳化物尺寸、数量及硬度随着Mo含量增加而增加;当Mo含量小于0.5%时,腐蚀电位随着Mo含量增加而升高,但当Mo质量达到0.7%时,腐蚀电位下降;经120 h中性盐雾试验,0.5Mo试验钢腐蚀速率较低。含0.7%Mo试样耐点蚀性能的下降与富铬碳化物的形成及碳化物与基体界面附近贫铬区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LKDM-2000型摩擦磨损仪,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经C、N离子注入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及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经离子注入后,注入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提高,抗腐蚀性增强;注入N+的剂量为2.44×1017ions/cm2时,注入层的硬度最高,耐磨、耐蚀性最好,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r5Mo渗硼钢管与1Cr18Ni9Ti隔板连接角焊缝产生严重裂纹的原因,给出了防止裂纹、保证焊接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6.
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但却无法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反映,致使投资者在会计信息的占有与使用上严重不对称,无法作出最优决策。本文围绕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要素、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以及会计报告的冲击,提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经SFPB处理30min后,表面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16nm的随机取向的等轴状纳米晶。随着SFPB时间的增加,显微硬度显著增大,而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后降,延伸率降低;表面纳米化后拉伸试样断口为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韧窝形成微孔,微孔相连而产生断裂。  相似文献   

8.
对0Cr18Ni9不锈钢进行表面超音速微粒轰击处理,使表面获得纳米晶粒,并且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逐渐增大呈梯度组织。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热处理,研究其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500℃时,表层晶粒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只是在表面纳米晶层及其相邻的亚微晶层上发生马氏体相变,对应的硬度沿深度分布也未见明显的改变;当加热温度高于500℃时,表层组织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导致硬度明显下降。与加热温度相比,保温时间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淬火和回火温度对9Cr1Mo合金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微观形貌观察发现,较高的淬火温度能够保证钢中碳化物的充分溶解,提高组织均匀性,同时减少晶界密度,提高耐腐蚀能力;较低的回火温度可控制合金元素在钢中的迁移速度,从而减少晶界处富Cr碳化物析出。较高的淬火温度和较低的回火温度能够保证微观组织均匀,不会形成元素富集区,在保证了较佳的力学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低温渗碳工艺对9Cr18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渗碳处理能够大幅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由630 HV提高到1700 HV,处理后基体组织无明显变化;表面粗糙度由Ra0.18上升到Ra0.3,经划痕试验测试,渗层与基体有良好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1.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2Cr19Ni9Mo不锈钢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效强化及形变强化的综合作用可使2Cr19Ni9Mo不锈钢得到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9Cr18Mo马氏体不锈钢航空喷嘴小孔的钻削加工,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开展硬质合金钻头几何结构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仿真与试验研究.基于钻削刀具的螺旋槽和后刀面数学模型,采用UG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钻头三维模型,利用DEFORM-3D软件建立钻削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刀具几何结构和工艺参数对排屑、钻...  相似文献   

13.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与再结晶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加工硬化时组织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可提高钢的各种强度性能指标,尤其大大改善疲劳性能。经60%变形后,钢的疲劳强度提高了65%左右。随着加热保温时再结晶过程的进行,钢的强度下降而塑性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对3mm厚0Cr18Ni9不锈钢板进行了对接焊接。焊接接头内形成了焊核区、热力影响区和热影响区三个区域。焊核区由动态再结晶组织构成;热力影响区内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热影响区由不完全再结晶组织构成。焊核区发生了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其显微硬度(HV)与母材相比提高了22%。在搅拌头旋转速度600r/min、焊接速度70mm/min下,接头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412MPa。  相似文献   

15.
杨安静  蔡亦炜  陈秋龙 《金属学报》1994,30(15):140-144
应用超显微硬度计测定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氮离子注入层的硬度,并用Auger电子能谱仪(AES)及高精度轮廓仪测定氮离子注入层氮浓度分布及深度.结果表明:在90keV,3x10~17N+/cm~2注入时.共注入层深度为0.18μm、用1mN载荷侧得本征硬度HV为3.47GPa,比非注入态表面硬度提高三倍之多,合理的试验载荷应≤lmN(0.1g).  相似文献   

16.
采用TIG+MAG焊接工艺焊接1Cr18Ni9Ti不锈钢大管道。TIG焊内、外填丝法焊底层,MAG焊填充及盖面层。该工艺解决了以往采用TIG焊或手工电弧焊效率低、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Cr18Ni9Ti不锈钢球头表面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Cr18Ni9Ti不锈钢球头在焊接后经酸洗,表面存在粗糙的腐蚀凹坑.通过采用S-3700N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金相显微镜等对表面粗糙的腐蚀凹坑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球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了局部敏化现象,球头的晶粒组织细于与之配合的外套螺母组织,使得球头的耐腐蚀性低于外套螺母,在酸洗去氧化皮的过程中,外套螺母与球头的焊缝区、接管嘴的焊缝区之间形成缝隙,酸洗液中的正负离子移动受到了阻滞,导致缝隙处发生严重腐蚀,最终表现为球头表面的点状腐蚀形貌.定期更换酸洗槽液,降低Cl-浓度,以及在酸洗过程中活动零件,可以减少该类腐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奥氏体不锈钢热浸镀铝层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Ti的高温使用性能,对该钢进行了热浸镀铝处理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热浸镀铝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Ti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其热浸镀铝层的抗高温氧化行为符合抛物线规律.1 000℃抗氧化试验表明: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表层Al2O3氧化膜及扩散层中的金属间化合物FeAl相和β-NiAl相起到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